黑龙江大庆油田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心理与应激性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使人们很容易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出现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如果人们对刺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便易发生应激性疾病。
说到应激性疾病,就得说到什么是应激性反应。应激性反应是机体在大脑的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而应激性反应的调节作用又是有限的,如果因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就可能转为病理改变,发生应激性疾病。
研究表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样就使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其他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脱发症、神经性呕吐、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当人们不能改变客观的社会环境时,要避免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就应该不断降低心理压力。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而个体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给心理补充“营养素”。专家认为,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童年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能否得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发育。各年龄阶段积极的情感会使人在事业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当然,宣泄和疏导也是重要的“营养素”。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我安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平衡,而适度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除此以外,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坚强的信念与理想等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
下列不属于应激性疾病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精神状态中。
机体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
机体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有限,机体内环境长期失衡。
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紧张得不到缓解。
下列对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根据“评估学说”,可以转换视角认识事物,从而降低心理压力。
培养积极情感能使人增添信息和动力,保持心理健康。
适度宣泄可以消除心理矛盾,达到心理平衡。
树立坚强的信念,拥有崇高的理想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矛盾。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应激性反应是机体通过大脑、下丘脑、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对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保护性反应。
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就会升高,从而产生心血管疾病。
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诸如紧张性头痛、消化性溃疡等免疫性疾病。
有些人心理发育不健康,追溯其原因往往与童年时期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有关。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4--6题(每小题3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所给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范增数目项王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沛公欲王关中 D、此亡秦之续耳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失其所与,不知。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C、请以剑舞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若入前为寿
若属皆且为所虏
6、下列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力矩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夫晋,何厌之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二、)课外文言阅读
将下面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5分)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5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叙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是--------。(2分)诗中点题的句子是----------------------------。(2分)
(1)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4分)
(2)全诗充满了凄凉之意,但作者为何用了一个“笑”字?请作具体分析。(3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谁主沉浮?
(2)又前而为歌曰:“-----------------------------,-----------------------。”
(3)-------------------------, 化作春泥更护花。
(4)路曼曼其修远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课内),回答11---12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11、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5分)
12、“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一句中,“如此”的“此”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其作用何在?(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课外),完成13--15 题
痛 哭 和 珍
石评梅 ⑴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⑵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⑶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⑷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⑸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⑹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送殡)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⑺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 ⑻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⑼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⑽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 …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4、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4分)答: 15、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动模范”奖章。
B、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 而忘了根本目标。
C、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有尽有,真是汗牛充栋。
D、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要想提高鉴赏戏剧的能力和水平,了解戏剧知识,认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马蒂尔德,有人可怜她,有人赞美她,还有人鄙弃她,我赞同这种意见。
中国乒乓球队的小将李晓霞在参加完2008广州世乒赛后表示,能够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长期以来的夙愿。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
①且每遭蹂躏之后 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⑤虽屡遭兵火
⑥却不掩其繁花锦绣的气象
A、②①④⑤⑥③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②④①⑤⑥ D、③⑤④②①⑥
19、下列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拙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
20、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6分)
要求:(1)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相同. (2)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题一直,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赞颂
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
------------,------------------。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 文体自选 , 题目自拟 , 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B此句不是原因,而是对应激性反映的诠释
D“从根本上”错误,原文是说“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说明的程度夸大。
D(A陈述与文意相反,从文章第二段“是机体在大脑的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可看出应激性反应应是一种“防御性”、保护性的反应。B项是因果关系不当。原文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会使血糖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而非“血压就会升高,从而产生心血管疾病”。C项是范围扩大,“紧张性头痛、消化性溃疡等”并不属于免疫性疾病。
4、C与例句一样名词用作动词(A形容词意动B名词意动D动词用作名词)
5、D第二人称代词 你A和;依附,结交B就;凭借,依靠C用,拿;因为
6、C(A被动句B判断句D定语后置句)
7、(1)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站在市场上(卖马),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 (2)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看一眼,这样我愿意奉送您一天的酬劳(我愿奉送您一天卖马的钱)。
除夕(大年夜、春节),“一年将尽夜”或“明日又逢春”(答出一句即可)
(1)“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句,引出了自己大年夜独宿旅馆,只有与孤灯相伴的凄苦境遇,表达了作者孤苦冷落的心情。
(2)笑,是苦笑的意思。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孤苦冷落的心情。
10、(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落红不是无情物,(4)吾将上下而求索。
11、比喻 (在鲁迅先生看来)人类历史的进步往往要以流血牺牲为代价,而且往往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历史不过前进一点点;但是徒手的请愿虽有流血,也有牺牲,可是却并不能改变黑暗的现实,从而推动历史前进。
12、“此”指死难者的血不会白流,它会在包括其亲朋好友在内的一定范围的人群中产生影响。
引用陶渊明的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借以抒发对死者深切的悼念之情。(刘和珍等青年的殉难虽没有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反响,但他们死得其所,其殒身不恤的精神将与巍巍高山同在。)
13、BD(A错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致。C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石评梅并不批判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E项的理解是将《纪念刘和珍君》的理想转移给《痛哭和珍》。
14、“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15、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刘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16、A(B意思与语境不符C对象用错了,“汗牛充栋”是说书多D感彩用错了,“上行下效”是贬义词)
17、B(A动宾搭配不当“流通环节”不能“降低”C“这种”指代不明D“长期”与“夙愿”重复,“长期以来的”多余)
18、B这段话围绕“历史上的扬州”展开的,②是时间状语应放在最前面,③是总括性的话应放在最后,然后根据“不掩其繁花锦绣的气象”和“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判断可分为⑤⑥和①④两类,再根据关联词确定⑤在⑥前,①在④前
19、(1)“光临”改为“回到” (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
(3)“拙作”改为“大作” (4)“高足”改为“学生” (5)“欣慰”改为“高兴”
20、例:你不是火炬,却照亮了生命前进的方向。你不是泉水,却滋润着每一个渴盼的心房。你不是花朵,却在人心的土地上绚丽地开放。
21、作文按高考标准
【译文】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站在市场上(卖马),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看一眼,这样我愿意奉送您一天的酬劳(我愿奉送您一天卖马的钱)。’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