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3盐和化学肥料专题七初识酸碱盐基础作业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为了预防荔枝在成熟期发生果实裂开现象,果农给荔枝树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钾肥为( )
A.NH4NO3 B.K2CO3 C.K2SO4 D.KNO3
2.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NaOH ②CuSO4③MgCl2④Na2SO4,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3.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如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现有①NaOH溶液、②KCl溶液、③MgCl2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5.将某盐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其中一支加入氢氧化钠,另一支加入硝酸钡,结果前者产生红褐色沉淀,后者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 )
A.CaCl2 B.Fe2(SO4)3 C.FeCl3 D.Fe(NO3)3
6.能将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溶液一次鉴别的一种试剂是( )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7.能一次性将K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CuCl2溶液 B.KOH溶液
C.Ba(OH)2溶液 D.Na2CO3溶液
8.在常见的酸、碱、盐:NaOH、Ca(OH)2、HCl、H2SO4、Na2CO3中,两两之间能互相发生反应的共有(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9.现有四种白色固体:①氯化钠 ②氯化钡 ③无水硫酸铜 ④硫酸钠,不使用其它试剂(可以用水)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区分出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10.只需用水就能直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Na2SO4、CuSO4、CaCO3 B.AgCl、BaSO4、CuSO4
C.NaCl、CaCl2、BaCl2 D.BaCl2、AgCl、CaCO3
11.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和稀硫酸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KCl溶液 B.Na2CO3溶液 C.石蕊试液 D.CuCl2溶液
1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时生成的酸,并使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B.农业上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C.建筑上常用大理石来装饰
D.因为化肥和农药能使农作物增产,大量使用它也有益无害
13.KNO3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种无色溶液进行实验。
(1)小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 个,写出其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
(2)小组同学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15.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盐不稳定,加热后容易转化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有哪些?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2)最终产物是哪些?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3)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什么?
(4)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用序号回答)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作为起始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
C.反应不需加热
D.副产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16.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下列化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尿素。现要对这四种化肥进行检验,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看颜色,打开瓶盖闻气味;②分别取少许剩余的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有一种化肥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鉴别出来的化肥是磷矿粉和 (写名称)。
(2)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实验②可以发现,在农业生产中,氮肥中的 可与碱性物质一起施用。
17.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a.食盐 b.纯碱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
(1)可用作调味剂的是 (填字母,下同)。
(2)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
(3)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的是 。
(4)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5)既是钙盐又是碳酸盐的是 。
1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20.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六种氮肥,分别是氨水、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铵、氯化铵,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鉴别这些氮肥,用试管只取一次样品进行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兴趣小组取样前通过观察首先鉴别出氨水,鉴别氨水的依据是 。
(2)步骤1中加入试剂A,A物质可能为 溶液;
(3)步骤2中加入试剂B,B物质不用硫酸、盐酸的原因是 。
(4)步骤3中加入试剂C,C的化学式是 。
(5)步骤4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的现象D是 。
(6)步骤4中加入硝酸银,写出相应的氮肥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单元3盐和化学肥料专题七初识酸碱盐基础作业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为了预防荔枝在成熟期发生果实裂开现象,果农给荔枝树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钾肥为( )
A.NH4NO3 B.K2CO3 C.K2SO4 D.KNO3
【分析】BaCl2溶液中含有钡离子和氯离子,钡离子能形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能形成氯化银沉淀,二者都是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该钾肥的阳离子是钾离子,向该钾肥的水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应为硫酸钡,即该钾肥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故该钾肥是硫酸钾(K2SO4)。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初中化学中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氯化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NaOH ②CuSO4③MgCl2④Na2SO4,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解: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则向另外三种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则向剩余的两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故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来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3.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如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运用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等盐酸反应没了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解答.
【解答】解: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生成沉淀,故加入碳酸钠就产生气体,到盐酸全部反应就不再产生气体,故A不正确B正确;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等盐酸反应没了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所以加入碳酸钠过一段才能产生沉淀,故CD都不对。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清化学反应的实质,掌握盐酸和氯化钙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加入的碳酸钠是盐酸先反应完了后氯化钙才与碳酸钠反应就可找到突破口解答该题.
4.现有①NaOH溶液、②KCl溶液、③MgCl2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解: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被鉴别出来,可以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KCl溶液,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②。
故选:D。
【点评】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5.将某盐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其中一支加入氢氧化钠,另一支加入硝酸钡,结果前者产生红褐色沉淀,后者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 )
A.CaCl2 B.Fe2(SO4)3 C.FeCl3 D.Fe(NO3)3
【分析】氢氧化铁是红褐色的,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说明盐溶液中存在铁离子;加入硝酸钡后,生成了白色沉淀,该沉淀只能是难溶性的钡盐沉淀,结合选项试剂提供的酸根离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氯化钙和氢氧化钠、硝酸钡都不反应,无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铁与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硝酸钡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符合题意;
C、氯化铁与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但和硝酸钡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铁与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但和硝酸钡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题中的反应现象确定物质的离子的方法,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现象,然后结合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
6.能将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溶液一次鉴别的一种试剂是( )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分析】本题要求一次性区别三种物质,这就要求所选的物质至少要和其中的两种反应,并且都有明显的现象,这个现象不能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够一次性的把这三种物质区别开,本题给的三种物质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碱、碱和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碱性和酸性,所以石蕊试液遇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时都会由紫色变为蓝色,而遇到稀盐酸时石蕊会变红,所以该方法只能鉴别出稀盐酸,故错误;
B、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碱性和酸性,所以酚酞试液遇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时都会由无色变为红色色,而遇到稀盐酸时酚酞试液不会变色,所以该方法只能鉴别出稀盐酸,故错误;
C、由于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不反应),与盐酸混合产生气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现象不同能够鉴别,故正确;
D、由于氯化钡与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者均不反应,所以氯化钡溶液与三者混合均没有现象出现,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酸碱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能很好的巩固学生的酸碱盐知识的应用.
7.能一次性将K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CuCl2溶液 B.KOH溶液
C.Ba(OH)2溶液 D.Na2CO3溶液
【分析】用一种试剂把三种溶液区分开,必须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才行,因此应选择一种至少能够和这三种溶液中的两种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根据物质间的混合现象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都能够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现象相同,因此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但无现象,和其它物质也不能反应,都无现象,因此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其它物质不能反应,都无现象,因此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碳酸钠和稀硫酸会反应产生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和氢氧化钾不反应,无现象,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因此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弄清需要鉴别的物质在性质上的区别,然后根据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进行鉴别.
8.在常见的酸、碱、盐:NaOH、Ca(OH)2、HCl、H2SO4、Na2CO3中,两两之间能互相发生反应的共有(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若反应生成水、气体、沉淀,则反应能发生.
【解答】解:给出的五种物质,有两种酸,两种碱,一种盐,酸与碱可反应生成水,则发生4个反应:
HCl+NaOH═NaCl+H2O;H2SO4+2NaOH═Na2SO4+2H2O;2HCl+Ca(OH)2═CaCl2+2H2O;H2SO4+Ca(OH)2═CaSO4+2H2O;
两种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则可发生2个反应:
2HCl+Na2CO3═2NaCl+H2O+CO2↑;H2SO4+Na2CO3═Na2SO4+H2O+CO2↑;
在碱与盐中仅Ca(OH)2与Na2CO3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则发生1个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由此可知共发生7个反应,
故选:D。
【点评】要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还要注意碱与盐的反应,二者都可溶且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反应才发生.
9.现有四种白色固体:①氯化钠 ②氯化钡 ③无水硫酸铜 ④硫酸钠,不使用其它试剂(可以用水)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区分出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无水硫酸铜的水溶液为蓝色,这是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硫酸铜溶液分别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产生的现象进行鉴别即可.
【解答】解:将四种白色固体分别加入水,溶液为蓝色的是无水硫酸铜;将硫酸铜溶液分别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由于氯化钡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故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是氯化钡溶液,其余两种为氯化钠和硫酸钠;然后将鉴别出来的氯化钡溶液与剩余两种溶液混合,氯化钡溶液能与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故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另外一种是氯化钠,故鉴别出来的顺序是③②④①,观察选项,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相互反应的实验现象.
10.只需用水就能直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Na2SO4、CuSO4、CaCO3 B.AgCl、BaSO4、CuSO4
C.NaCl、CaCl2、BaCl2 D.BaCl2、AgCl、CaCO3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与水混合可能会出现沉淀、溶液有颜色以及溶解而溶液无颜色的情况,如:硫酸铜的水溶液为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钠易溶于水,硫酸钡、氯化银不溶于水等.
【解答】解:A、硫酸铜的水溶液为蓝色,硫酸钠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沉淀,现象不同,故A可以鉴别;
B、氯化银、硫酸钡不溶于水,与水混合都形成沉淀,现象相同,故B不可以鉴别;
C、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钡都是易溶于水,且溶于水都是无色,现象相同,故C不可以鉴别;
D、氯化银、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都形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故D不可以鉴别。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还需熟练记住常见盐的溶解性规律及特殊物质的颜色.
11.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和稀硫酸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KCl溶液 B.Na2CO3溶液 C.石蕊试液 D.CuCl2溶液
【分析】A、氯化钾和硫酸、氢氧化钠、石灰水都不反应;
B、根据碳酸钠在三种物质中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分析.
【解答】解:
A、氯化钾和三种物质都不会反应,都没有现象,故A错误;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会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紫色石蕊试剂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显蓝色,现象相同,故C错误;
D、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都生成蓝色沉淀,现象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时生成的酸,并使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B.农业上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C.建筑上常用大理石来装饰
D.因为化肥和农药能使农作物增产,大量使用它也有益无害
【分析】A、根据碳酸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熟石灰溶于水显碱性进行分析,
C、根据大理石的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农药和化肥可造成环境污染判断,
【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能与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A正确,
B、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只,并且熟石灰价廉,故B正确,
C、因为大理石有好看的花纹且易加工,长期不会变质,建筑上常用大理石来装饰,故C正确,
D、化肥和农药能使农作物增产,但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3.KNO3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种无色溶液进行实验。
(1)小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 4 个,写出其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2)小组同学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是 BaSO4 (填化学式),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H+、Na+、Cl﹣ (填离子符号)。
【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2)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4个。
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产生的白色沉淀是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其化学式为BaSO4。
由于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溶液中含有盐酸或硫酸,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Na+、Cl﹣。
故答案为:
(1)4;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BaSO4;H+、Na+、Cl﹣。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明确试液变红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盐不稳定,加热后容易转化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有哪些?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2)最终产物是哪些?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3)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什么?
(4)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B、D (用序号回答)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作为起始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
C.反应不需加热
D.副产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分析】(1)根据信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判断并回答.
(2)根据信息“NH4HCO3与NaCl的反应产物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及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判断并回答.
(3)根据生产过程发生的反应,以及各反应类型的定义和特点回答.
(4)A、根据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物质的来源和去向判断.
B、根据氯化铵的组成判断.
C、根据碳酸氢钠分解制纯碱的条件判断.
D、根据氯化铵的用途判断.
【解答】解:(1)根据信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判断,原始原料有氨水、二氧化碳、氯化钠,化学式分别为:
NH3 H2O;CO2;NaCl.
(2)根据信息“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盐不稳定,加热后容易转化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可知,最终产物是纯碱,另外,在得到碳酸氢钠的现时还得到一种副产物氯化铵,化学式分别为:Na2CO3、NH4Cl.
(3)在生产过程发生的反应有CO2+NH3.H2O═NH4HCO3、NaCl+NH4HCO3=NaHCO3↓+NH4Cl和2NaHCO3Na2CO3+H2O+CO2↑它们分别为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缺少置换反应类型.
(4)A、生产过程步骤④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可作为步骤②制碳酸氢钠的原料循环使用,所以正确.
B、副产品是氯化铵,其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所以正确.
C、步骤③碳酸氢钠分解制纯碱时需要加热,所以错误.
D、氯化铵是一种氮肥,可再利用,不是污染物,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1)NH3 H2O;CO2;NaCl;
(2)Na2CO3、NH4Cl;
(3)置换反应;
(4)A、B、D.
【点评】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对信息进行提炼、加工、运用的熟练能力是解题的先决条件,是平时学习时要加强训练.
16.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下列化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尿素。现要对这四种化肥进行检验,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看颜色,打开瓶盖闻气味;②分别取少许剩余的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有一种化肥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鉴别出来的化肥是磷矿粉和 碳酸氢铵 (写名称)。
(2)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
(3)由实验②可以发现,在农业生产中,氮肥中的 尿素 可与碱性物质一起施用。
【分析】(1)根据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尿素不和碱性物质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因为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步骤①鉴别出来的化肥是磷矿粉和碳酸氢铵;
(2)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由实验②可以发现,在农业生产中,氮肥中的尿素可与碱性物质一起施用。
故答案为:
(1)碳酸氢铵;
(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尿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蓝 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4 。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CuSO4 (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Ba(OH)2 。
【分析】(1)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2)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CuSO4,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Ba(OH)2。
故答案为:(1)蓝,CuSO4+2NaOH=Cu(OH)2↓+Na2SO4;
(2)CuSO4;
(3)Ba(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a.食盐 b.纯碱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
(1)可用作调味剂的是 a (填字母,下同)。
(2)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b 。
(3)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的是 d 。
(4)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c 。
(5)既是钙盐又是碳酸盐的是 d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1)食盐有咸味,可食用,常用作调味剂。
(2)纯碱可用作洗涤剂。
(3)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
(4)碳酸氢钠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
(5)盐可以根据所含的金属元素分类也可以根据所含的酸根分类,碳酸钙既是钙盐又是碳酸盐。
故答案为:(1)a;(2)b;(3)d;(4)c;(5)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 .
【分析】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SO4及泥沙,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要先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钠去除过量的钡离子和钙离子.碳酸钠要在氯化钡之后加入.
【解答】解: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至于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调节了,只要将三种离子除完了,过滤就行了,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除杂质的原则,以及除杂质的顺序,这类题时常出现,要加以掌握.
20.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六种氮肥,分别是氨水、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铵、氯化铵,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鉴别这些氮肥,用试管只取一次样品进行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兴趣小组取样前通过观察首先鉴别出氨水,鉴别氨水的依据是 氨水呈液态,其余呈固态 。
(2)步骤1中加入试剂A,A物质可能为 氢氧化钠 溶液;
(3)步骤2中加入试剂B,B物质不用硫酸、盐酸的原因是 引入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影响硫酸铵和氯化铵的检验 。
(4)步骤3中加入试剂C,C的化学式是 Ba(NO3)2 。
(5)步骤4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的现象D是 没有明显现象 。
(6)步骤4中加入硝酸银,写出相应的氮肥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4Cl+AgNO3═AgCl↓+NH4NO3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检验铵根离子选择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因为银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的硫酸银微溶,为排除干扰,加入溶液顺序为:碱→稀盐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解答】解:(1)鉴别氨水的依据是氨水呈液态,其余呈固态;
(2)取五种氮肥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溶液,无现象得为尿素,有氨味的为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碳酸铵;
(3)向剩余的四种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有气体生成为碳酸铵;无现象的为硫酸铵、氯化铵和硝酸铵;由于只取一次样品进行探究实验,B物质不用硫酸、盐酸的原因是会引入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影响硫酸铵和氯化铵的检验;
(4)向剩余三种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硫酸铵,无现象的为氯化铵和硝酸铵;
(5)向剩余两种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氯化银白色沉淀生成的为氯化铵,无现象的为硝酸铵;
(6)硝酸银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硝酸铵和氯化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AgNO3═AgCl↓+NH4NO3。
故答案为:(1)氨水呈液态,其余呈固态;(2)氢氧化钠;(3)引入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影响硫酸铵和氯化铵的检验;(4)Ba(NO3)2;(5)没有明显现象;(6)NH4Cl+AgNO3═AgCl↓+NH4NO3。
【点评】此题是对化肥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化肥的化学性质的掌握,主要是结合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进行解题。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