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六单元测试[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2011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六单元测试[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10 18:10: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2011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六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属(zhǔ)引凄异 沿溯(shǔ)阻绝 解(jiě)衣欲睡
B.欣然起行(xíng) 教(jiāo)阅水军 艨艟(chōng)数百
C.水爆(bào)轰震 一舸(gě)无迹 珠翠罗绮(qǐ)
D.僦赁(lìn)看幕 雾凇沆砀(dàng) 逢候骑(qí)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
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沉鳞竞跃(鱼)
C.强饮三大白(酒杯) 际天而来(连接着天)
D.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五日)
3、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观潮》是南宋词人周密所作。
B.《三峡》选自《水经注疏》。《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称“大苏”的苏轼苏东坡。
D.《答谢中书书》作者为南朝梁的陶弘景。
4、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素湍绿潭,回青倒影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6、 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7分)
①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③《三峡》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7、名句赏析:(3分)
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你能体会到其妙在何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1分)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 )
( 3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林寒涧肃( )
(5)每至晴初霜旦( )( 6) 属引凄异( )
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6分)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三峡指的是 、 、 ,本文重点写的是三峡中 的景色。(4分)
11、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9分)

冰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
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一九二O年
1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3分)
(1)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别指出下列比喻旬的本体和喻体,以及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同点。(6分)
(1)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本体: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简要概括本文描写了哪三幅画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说出本文的写作特点。【两条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分)
心灵,是我们最敏感的神经;心灵,是我们对生活感受最深刻的领域。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定会有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___,出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补充完整题目,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三峡大坝 新 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语文答题纸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
1、 积累与运用(20分)
选择题:将所选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得分
答案
6、 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7分)
①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③《三峡》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7、名句赏析:(3分)
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你能体会到其妙在何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1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 )
( 3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林寒涧肃( )
(5)每至晴初霜旦( )( 6) 属引凄异( )
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6分)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三峡指的是 、 、 ,本文重点写的是三峡中 的景色。(4分)
11、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导游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19分)
1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3分)
(1)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别指出下列比喻旬的本体和喻体,以及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同点。(6分)
(1)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本体: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简要概括本文描写了哪三幅画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说出本文的写作特点。【两条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作文题目: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800
800
900
900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