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练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练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1 11: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本章综合练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赤脚(cì) 光晕(yùn) 春晖(huī)
B.曝晒(pù) 涉水(sè) 姗姗来迟(shān)
C.炫耀(xuàn) 污垢(gòu) 胆怯(qǐ)
D.白桦(huà) 绽放(zhàn) 徜徉(cháng yáng)
2.下面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老师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理想。
B.我穿上了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了下来。
C.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
D.虽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飞机模型还是没做成。
3.下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 )
A.我好像不记得你是谁了。
B.山间的炊烟轻轻的飘荡着,像是在呼唤我。
C.我仿佛被带进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D.潮水犹如千军万马向岸边涌来。
4.《绿》的作者是诗人( )
A.戴望舒 B.冰心 C.徐志摩 D.艾青
5.下列句子没有将颜色描写具体的一项是( )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的,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颜色都有。
二、填空题
6.将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诗和音乐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诗给人类__________________。
(3)诗是____________的自然流露,它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7.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永不( )灭 姗姗来( ) 古木( )天 ( )( )皑皑
苍翠( )滴 朗朗上( ) 雨过天( ) ( )( )叠叠
1.山头_____________,山下松柏苍苍,多么壮丽的北国风光。
2.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读起来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桥。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加点的部分,仿写句子,描写一种颜色。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把它们放在一个简易的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天的北京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白桦(节选)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0.第一小节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写出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________” 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_________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___________。
11.你如何理解“雪绣的花边潇洒”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好看。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________的形象。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张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搂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3.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14.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 )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 ) ( )
16.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 ) 豪华——( )
分散——( ) 镇静——( )
17.这篇文章是按 __________顺序写的。
18.这篇短文赞扬了( )
A.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B.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19.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旅客提出的“怎么往地上倒水?”,地板上有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1.写作。
儿童诗是孩子的心与生活的对话,是孩子的心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孩子的心与梦想的对话……感受诗歌的魅力,用诗歌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心声。
要求:①题目自拟,注意诗歌格式;
②语句通顺、流畅;
③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赤”的读音为“chì”;
B.“涉”的读音为“shè”;
C.“怯”的读音为“qiè”;
D.正确。
2.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在选项A中,句子“老师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理想。”属于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理想”应该与“树立”进行搭配。
在选项B中,句子“我穿上了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了下来。”属于句子逻辑顺序不通,应该是先把脏衣服脱下来,然后再穿上洁净的衣服。
在选项C中,句子“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缺少了主语,应该改为“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A、B、C项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D项把潮水比作千军万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D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作品作者。
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要从修辞、描写方法等方面去分析。
A.本句中只是说“绿意扑眼而来”,并没有具体描写绿色。
B.本句中将紫红的树林比作紫绒幕布,具体描写了树林的颜色就像幕布的颜色。
C.本句描写了树林中的不同种类的树,不同树的颜色,并且具体写出了颜色的明暗、深浅和浓淡。
D.本句具体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如有的像葡萄的颜色,有的像梨一样黄等。
6. 生命全在节奏 向未来寄发的信息 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强烈感情 宁静中回忆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背诵与默写。
(1)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意思是:诗句要有鲜明的停顿及抑扬的节拍感,亦如音乐必需的节拍和旋律感。说明了诗的节奏的重要性。“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这是现当代美学家朱光潜的名言。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就像音乐一样,音乐性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是诗美的一种本质,诗美在历史车轮前进的滚动中闪现出来,在新的事物与旧的事物的搏斗中闪现出来。向人们发出号召:人生要有理想,追求。诗人这个号召行动的深层意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振奋精神,鼓起勇气,积极生活,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定能成功。出处:艾青的名句。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就是说诗表达的情感可能非常强烈,非常炙热,充满激情。但是诗人在酝酿成诗的过程中,内心有可能是平静如水的。因为只有静下来,人才会有很多的思考,会触发很多的灵感。然后一挥而就,一首好诗跃然纸上。
7. 漫 迟 参 白 雪 欲 口 晴 重 重 白雪皑皑 朗朗上口 雨过天晴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组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选词填空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即可。
永不漫灭,意思是永远不会磨灭,永远不会消灭。
姗姗来迟指走的缓慢从容而迟到;形容慢腾腾地来的很晚。
古木参天,意思是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
白雪皑皑,意思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苍翠欲滴,意思是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一样。
朗朗上口,意思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大而顺口。
雨过天晴,意思是天气上指雨后转晴,比喻政治由黑暗到光明。
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
1.山头是白雪覆盖,山下松柏苍翠。
2.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3.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桥。
8. 桃树梦见自己又绽开了新的花苞。 诗歌不但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在我的门口,有一株玫瑰,好像抹上腮红,戴了一项礼帽。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如: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了它们的头。
(2)本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如:在我窗前有一颗松树,仿佛被洒上了绿色染料,披上了绿色大衣。
9. 它们被我放在一个简易的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 浪花跳跃。 人民怎么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呢? 北京的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 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中。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句型转换。“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把“把”改成“被”,即可。
据此,将“我”和“它们”调换,将“把”改成“被”,即可得出答案:它们被我放在一个简易的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
2.本题考查的是缩写句子,学生需要注意方法。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分,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句子的主语是“浪花”,谓语是“跳跃”,连起来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句型转换。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据此,加入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去掉否定词“不”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需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病句常见病因: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等。
句子“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应把北京和夏天调换。
5.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按照题目要求,写出比喻句,表述合理即可。
10. 银霜 雪花 涂 拟人 高洁
11.白色的树梢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
12. 花穗 流苏 千树万树梨花开 傲寒挺立
【解析】
10.考查了诗句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熟读可知,白桦树生长在我的窗前,“银霜”“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突出白桦的高洁。
11.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雪绣的花边潇洒意思是白色的树梢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
12.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这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毛茸茸的雪枝比喻成好看的花穗、流苏。同样我们学过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面也有一句话将白雪比喻成美丽的梨花。这句话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14.搂 到 楼 道
15. 聚精会神 情不自禁
16. 低沉 简陋 集中 慌张
17.事情发展
18.C
19.因为旅客被贝多芬勤学苦练的精神所感动,从而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20.贝多芬练琴时手指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解析】
1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得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是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14.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分析,要注意常见的错别字以及一些字词的积累,在本题中错误的是搂 到改为楼 道。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词语语义的分析,写出对应的词语,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写出符合词义的词语。
16.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1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写作的结构,在本文中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所写。
18.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得出,这篇短文赞扬了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19.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得出,这位旅客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是因为旅客被贝多芬勤学苦练的精神所感动,从而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2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得出,地板上有水的真正原因是贝多芬练琴时手指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21.范文:
童年(诗歌)
童年、童年,是在春风中放风筝,嬉戏,玩耍。
童年,是在夏风中游泳,打闹,欢笑。
童年,是那秋风中朗朗的读书声——整齐,洪亮。
童年,是冬风中打雪仗,满面雪花。
童年,陪我经历了许多的春夏秋冬,
我长大了,
童年,不见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写诗歌首先要注意诗歌有固定的格式;
其次可以在诗歌中突出自己的感情,描写对象选择通过一些想象,描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新奇、欢乐的场面;
此外还可以加上合适的修辞比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例如“燕子叽叽喳喳地讨论”就是一种拟人的手法。
固定的格
1.诗题前空六个格。
2.诗题下行空白。
3.写正文(书写正文时前边要空四个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