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2 15: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总分100分,卷面占3分。书写正确、整洁、美观3分。书写一般2分,书写差1-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fán xīng téng luó bō tāo méng lóng
jì jìng zhāo xiá màn miè xī gài
二、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9分)
徜徉(cháng táng) 炫耀(xuàn xuán) 绣花(xuì xiù)
余晖(huī jūn) 绽开(dìng zhàn) 潇洒(xiāo xiǎo)
花穗(suì huì) 波涛(tāo táo) 毛茸茸(rōng róng)
辨字组词。(6分)
漫( ) 膝( ) 挥( )
慢( ) 漆( ) 辉( )
绣( ) 徉( ) 末( )
透( ) 洋( ) 抹( )
四、选词填空。(6分)
重叠 重合
1.所有的绿,挤在一起,(   )在一起,交叉在一起。
2.对称图形可以完全(   )。
金晖 余晖
3.白桦树在灿灿的(   )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4.夕阳的(   )透过云霞,洒在江心。
漫灭 磨灭
5.人民教师为培育后代作出了不可(   )的贡献。
6.这些事是永不(   )的回忆。
五、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仿写)
这些事——是 : , ,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用同样的修辞写句子)

六、日积月累。(5分)
1.诗是 ,诗给人类以 。
2.诗和音乐一样, 。
3.诗是强烈感情的 ,它源于 的情感。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繁星(七一)》中 、 、 ,都能表达出浓浓的母爱。
2.《绿》是艾青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自然中的绿。其中,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绿会按着节拍飘动的诗句是 , 。
八、课内阅读。(8分)
在我的窗前, 在朦胧的寂静中
有一棵白桦, 玉立着这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在灿灿的金晖里
披了一身雪花。 闪着晶亮的白桦。
毛茸茸的枝头, 白桦四周徜徉着
雪绣的花边潇洒, 姗姗来迟的朝霞,
串串花穗齐绽,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洁白的流苏如画。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这首节诗是《 》,塑造了白桦 的形象。(2分)
2.这两节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 描写了白桦的美丽。(  )(2分)
A.比喻 局部
B.比喻 整体
C.拟人 整体
3.(1)“涂”字准确地表现出白桦树干 的特点。(1分)
(2)“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表现出白桦树的 。(1分)
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前两个小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
B.这首诗后两个小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
C.诗中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进行多方面的描摹。
D.这首诗是美国诗人叶赛宁所写的一首抒情诗。
九、课外阅读。(15分)
美啊!滩涂的竹林
早就听说在黄海之滨的滩涂有个射阳林场,种植了千亩竹林,像嵌在黄海滩涂的绿色翡翠。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见到了美丽的滩涂竹林。
汽车朝海边开了一个多小时,便见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抹浓浓的绿色。进了,绿色越来越多,啊!那就是竹林!它绿得那么鲜艳,多么醒目,多么令人喜爱!竹林绵延十几里,到处是一片片,一簇簇绿油油的竹子汇成了一片绿色的海。一阵风吹来,竹子此起彼伏如绿色的波涛,竹林发出阵阵呼啸,让人觉得像置身在绿色的海洋。
这里的竹林不仅竹盛林藏,而且品种多。听一位林场的叔叔介绍说,那娟秀挺立的叫钢竹;丛丛兀立的是细竹;伸直挺拔的是佛竹;节节鼓圆的是大肚竹;叶子如芦苇叶般粗壮的是胖竹;左扭右曲的是扁担竹。他们有的比三层楼还高,有的十分矮小,仅一尺有余。有的叶片秀如青玉,颀长瘦削;有的叶片宽大肥硕,翠绿欲滴;有的叶片黄如豆芽,窄小如丝。真可谓“圆扁空实样样有,黑黄紫绿般般异”,实在令我留恋忘返,大饱眼福。
在竹林里信步走着,看着修竹的身影,听着鸟语阵阵,我突然想起了大熊猫。去年号召拯救国宝大熊猫,不就是因为竹子大量死亡,熊猫没有吃食吗?如今黄海滩涂这个素来不长竹子的地方,也竹林如海,竹叶如云,恐怕单我们射阳的竹子就够熊猫吃上十年八年!
徘徊于竹林,我不禁想起了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著名诗句。苏北黄海之滨土地贫瘠,但竹子不嫌土碱,不厌地薄,在这里安家落户了。竹子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美德不也是我们需要的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此起彼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翠绿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滩涂竹林的三个特点: 、 、 (3分)
3.文中画“ ”的 句子是从 和 两方面来写的,写出了竹林
的特点。(3分)
4.“圆扁空实样样有,黑黄紫绿般般异”写出了竹子的 ,我们也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2分)
5.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2分)
6.你认为文中的竹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请举例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30分)
你有没有想过,几十年后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教室里有哪些新奇的设施?操场上有哪些先进的器械?请你发挥想象,以“未来的学校”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8分)
繁星 藤萝 波涛 朦胧 寂静 朝霞 漫灭 膝盖
二、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9分)
徜cháng 炫xuàn 绣xiù 晖huī 绽zhàn 潇xiāo 穗suì 涛tāo 茸róng
三、略
四、选词填空。(6分)
1.重叠 2.重合3.金晖 4.余晖5.磨灭6.漫灭
五、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略2.略
3.不在害羞的含羞草,勇敢地抬起了它的脑袋。
六、日积月累。(5分)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2.比喻 拟人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节拍飘动在一起
八、课内阅读。(8分)
在我的窗前, 在朦胧的寂静中
有一棵白桦, 玉立着这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在灿灿的金晖里
披了一身雪花。 闪着晶亮的白桦。
毛茸茸的枝头, 白桦四周徜徉着
雪绣的花边潇洒, 姗姗来迟的朝霞,
串串花穗齐绽,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洁白的流苏如画。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白桦 洁白无瑕
2.A 3.洁白 纯洁4.D
九、课外阅读。(15分)
美啊!滩涂的竹林
早就听说在黄海之滨的滩涂有个射阳林场,种植了千亩竹林,像嵌在黄海滩涂的绿色翡翠。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见到了美丽的滩涂竹林。
汽车朝海边开了一个多小时,便见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抹浓浓的绿色。进了,绿色越来越多,啊!那就是竹林!它绿得那么鲜艳,多么醒目,多么令人喜爱!竹林绵延十几里,到处是一片片,一簇簇绿油油的竹子汇成了一片绿色的海。一阵风吹来,竹子此起彼伏如绿色的波涛,竹林发出阵阵呼啸,让人觉得像置身在绿色的海洋。
这里的竹林不仅竹盛林藏,而且品种多。听一位林场的叔叔介绍说,那娟秀挺立的叫钢竹;丛丛兀立的是细竹;伸直挺拔的是佛竹;节节鼓圆的是大肚竹;叶子如芦苇叶般粗壮的是胖竹;左扭右曲的是扁担竹。他们有的比三层楼还高,有的十分矮小,仅一尺有余。有的叶片秀如青玉,颀长瘦削;有的叶片宽大肥硕,翠绿欲滴;有的叶片黄如豆芽,窄小如丝。真可谓“圆扁空实样样有,黑黄紫绿般般异”,实在令我留恋忘返,大饱眼福。
在竹林里信步走着,看着修竹的身影,听着鸟语阵阵,我突然想起了大熊猫。去年号召拯救国宝大熊猫,不就是因为竹子大量死亡,熊猫没有吃食吗?如今黄海滩涂这个素来不长竹子的地方,也竹林如海,竹叶如云,恐怕单我们射阳的竹子就够熊猫吃上十年八年!
徘徊于竹林,我不禁想起了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著名诗句。苏北黄海之滨土地贫瘠,但竹子不嫌土碱,不厌地薄,在这里安家落户了。竹子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美德不也是我们需要的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2)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2.竹盛林藏 品种多 生命力顽强
3.颜色 声音 长得茂盛
4.品种多 形态万千
5.这里的竹林不仅竹盛林藏,而且品种多。
6.你认为文中的竹子最可贵的品质是竹子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我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请举例说明。(3略)
十、略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