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同步演练
一、选择题
1.结合所学,下列句子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呼风唤雨的世纪》告诉我们,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B.安慰朋友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还可以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C.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D.神话故事都是想象出来的,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与科学解释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多读神话故事。
2.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的一项是( )
A.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
B.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C.望着中秋的圆月,我不禁吟诵起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以免( )危险。
②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生活的美。
③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员的( )创造。
A.发生 发现 发明
B.发现 发明 发生
C.发明 发生 发现
4.本文的中心句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D.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 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梨花在文中指的是( )
A.20世纪的成就 B.现代科学技术
C.梨树开的花 D.雪花
二、填空题
6.黄金搭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发现 ( )的愿望 ( )的月球
( )的生活 ( )的电灯 ( )的历程
7.开心辞典。(查字典填空)
要查的字 部首 剩余笔画数 大写字母 音节 在字典中的解释
船舶 ___ ___ ___ ___ ___
依赖 ___ ___ ___ ___ ___
三、语言表达
8.照样子写句子。
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1.是谁送来了光明和温暖呢?
当然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呢?
当然是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不是科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读课文片段,做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0.用“/”划去片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1.画线句中的“那时”是指( )
A.原始社会 B.农耕社会 C.科学社会
12.想想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遥控器 ____________
顺风耳:电话 ____________
13.片段中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 )
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惊喜。
14.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语段的意思:______
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5.根据选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登上( ) 探索( ) 寄托( )
16.选文中的“千里眼”“顺风耳”一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在课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了20世纪的一些发明创造,体现了科学改变着生活。
18.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
(1)选文中引用的诗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
(2)当时人们寄托的美好愿望指的是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
神话故事是指关于人类和世界变迁的神圣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表现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精神寄托。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多读神话故事的好处:1.帮助孩子探索世界2.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发展3.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由此看来D项叙述错误。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项:该句用了比喻,将“科学技术”比作了“魔术师”,形象写出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作用之大、神奇。
B项:该句“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用了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故B项正确;
C项:该句用了引用,引用了唐代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发生: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创造出从前没有 的事物或方法。
①遵守交通规则,以免出现危险,选“发生”。
②看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选“发现”。
③进步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创造,选“发明”。
故选本题选A。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掌握。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文章的中心句,点明文章主题,引出下文。“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文章接下来介绍了科学技术带给人类世界的巨大变化。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的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它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而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梨花在文中指的是20世纪的成就。
6. 意外 美好 遥远 舒适 明亮 艰难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如:神奇的发现、伟大的愿望、神秘的月球、幸福的生活、耀眼的电灯、光辉的历程。
7. 舟 5 B bo 大船 11 L lai 依靠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船舶”的“舶”部首是舟,剩余笔画数还有5画,大写字母为B,音节是bo。船舶:船(总称)。舶:大船。
“依赖”的“赖”部首是 ,剩余笔画数还有11画,大写字母为L,音节是lai。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赖:依靠。
8. 太阳 是谁创造了历史 人民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在结构、内容、修辞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仿写。
所给例句是一个设问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句式是:是谁……?当然是……。据此结合题目中所给句子已知内容进行仿写,补充句子。
例:是谁送来了光明和温暖呢?当然是太阳。
2.是谁养育了人类呢?当然是大地和海洋。
9. 人类获得发现和发明。 秋天的雨是清凉的,是温柔的,是可爱的。 科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要根据缩写的步骤,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部分。缩为:人类获得发现和发明。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使用三个“是……”的句式构成排比句,形象具体的写出了海上夜的特点。
仿写的句子使用三个“是……”的句式构成排比句,突出某事物的特点即可。
3.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将否定词“不是”去掉,将反问语气词“难道”与疑问助词“吗”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10.托付 成果
11.B
12. 卫星电视、监控、望远镜 广播、收音机、手机
13.B
14.通过对比的手法,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寄托:(动)①托付;委托:把小孩~在朋友家中。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托付在某人或某事物上面:~哀思|精神~。
托付: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交付,委托。不符合原文的语境。
成果:意为成全,成立。是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不符合原文的语境。
成就:(名)事业上的成绩。(动)完成某种事业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上文的语境“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可以得出“那时”是指农耕社会。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外文学作品的识记和积累。
千里眼表意指能够听看到很远地方的眼睛。现实生活中有:望远镜、手机、电脑、雷达。
顺风耳表意指能够听到随风而来之声音的耳朵。现实生活中有:广播、电话、手机、录音机。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句的内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原诗中意思是指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所在原文的语境中指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惊喜。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概括出原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本段文字中通过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对比,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概括的时候,主要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5. 月球 奥秘 愿望
16. 中国神话故事中具有看得远、听觉灵敏 电视、程控电话
17. 举例子 作比较
18. √ ×
【解析】
【分析】
15.
考查词语搭配。
结合第一段“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第二段“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可得出答案。
16.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在课文中是指20世纪出现的电视、程控电话。
17.
考查说明方法。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举例说明20世纪的科技发展,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把现在的生活和过去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8.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20世纪人们不断创造的成就比喻成一夜间绽放的无数梨花,速度快且数量多,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当时人们寄托的美好愿望指的是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