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教学设计
课题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 2.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培养类比学习的能力,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与运算能力。 3.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根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34÷2+21×3 45+65÷5×2 引导学生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3×(56-50) 72÷(2×4) 师: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说得真好!那么你能说说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师:原来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现在你能算算它们的计算结果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3.导入新课 师:小马虎在计算300-(120+25×4)时,忘记写括号了。 课件出示: 300-120+25×4 =300-120+100 =180+100 =280 师:小马虎这样计算对吗?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去算算好吗?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 学生:不对。 采用小马虎计算错误的事例引入新课,极大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讲授新课 说说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 300-(120+25×4) 师:算式里有括号,应该怎样算呢?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括号里面的,又该怎么计算? 师:谁来说说呢?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同桌相互交流。 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初步感受含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通过交流掌握
师:原来括号里面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呀! 二、计算 师:计算300-(120+25×4)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运算顺序。 师:大家都看明白了吗? 师:根据运算顺序,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展示:300-(120+25×4) =300-(120+100) =300-220 =80 师:看来小马虎真是马虎呀!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答案截然不同呀,希望大家不要成为小马虎。 三、总结运算顺序 师:怎样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先算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里面的加法。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学生:明白了。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展示交流。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思维。 在算一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与运算能力。
引导学生得出: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 1.算一算。 40+40×3÷4 (40+40×3)÷4 2.列出综合算式。 3.粮店运来大米100袋,面粉8袋,共重1400千克,每袋面粉重50千克,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4.超市第一天购进45箱水果,第二天购进的水果比第一天的2倍少10箱,超市两天一共运进多少箱水果?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说一说,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 300-(120+25×4) =300-(120+100) =300-220 =80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板书的设计凸显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