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1 12: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盖乌斯 尤利乌斯 凯撒
Gaius Julius Caesar
八月(August)
七月(July)
盖乌斯 屋大维 奥古斯都
Gaius Octavius Augustus
罗马
Rome
——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以罗马帝国为视角
一、“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公元前3世纪
亚历山大灯塔
——罗马之兴
一、“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之兴
亚历山大大帝
把世界当作自己的家乡!
——亚历山大
(公元前4世纪晚期)
一、“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之兴
大流士一世
公元前7世纪中叶由亚述帝国完成统一
亚述军队围攻要塞
武力
一、“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之兴
古巴比伦
古代埃及
(新王国)
赫梯


赫 梯
古希腊
埃 及
新巴比伦
波 斯
亚历山大
(马其顿)
罗 马
扩 展
扩 展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出现
1.文明扩展的方式
2.文明扩展的原因
西亚、北非
西亚—北非
亚—非—欧
①转移过剩人口
——追求土地
②发展和保护农耕
——追求金属、马匹
军事接触
印 度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一、“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之兴
1.文明扩展的方式
2.文明扩展的原因
①工商业发展需要
②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
③社会贫富分化
④人口过剩
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
蚂蚁:线性分布
青蛙:水陆两栖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埃及、巴比伦、亚述) 海洋文明(希腊、腓尼基)
扩展方式
必要性
可能性
武力(战争)
移民(殖民)
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的优势
总结1:古代文明扩展的比较
转移过剩人口
发展和保护农耕经济
工商业发展需要;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社会贫富分化;人口过剩
二、“All roads lead to Rome”
1.有形之路——帝国联系之路
巴比伦、波斯帝国、秦帝国等为何都要修建大通道?
(角度:政治、军事、经济)
古罗马军用大道
——罗马之路
二、“All roads lead to Rome”——罗马之路
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但实际只到达了地中海东岸。
所有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世纪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的描述
2.有形之路——国际交流之路
二、“All roads lead to Rome”——罗马之路
据上述史料分析,罗马帝国与东汉帝国之间的交往的基本情况。
丝茧是生在树叶上,取来用水湿润一下,理成丝,裁成衣服,光彩照人。
——罗马帝国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公元23年-79年)《自然史》
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罗马帝国)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中越边界)献象牙、犀牛、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 西域传》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缠丝玻璃瓶(经鉴定来自公元1世纪的罗马)
《花神芙罗拉》庞贝壁画(公元1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参考答案:两国之间存在商贸联系,但更多可能是通过中亚地区国家(如安息)为中介,缺乏直接接触的有力证据,故双方对彼此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多。
古巴比伦
古代埃及
(新王国)
赫梯


赫 梯
古希腊
埃 及
新巴比伦
波 斯
亚历山大
(马其顿)
扩 展
扩 展
军事接触
二、“All roads lead to Rome”——罗马之路
印 度
文化佛教交流
(公元前1000纪以后)文明蕴于不同历史主体之中的独立发展时代在近东结束了。……未来世界文明的基础正在酝酿之中。
——[英]J.M.罗伯茨《我们世界的历史1:古典时代》
罗 马
中 国
(东汉)
经贸文化交流
二、“All roads lead to Rome”——罗马之路
3.无形之路——帝国统治之道
* 措施:
(1)完善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控制军队,强化元首权力
(3)发展奴隶制经济,扩大税收
(4)法律的不断调整
(5)保护各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
罗马文明的演进突出地以其制度为依托,而且诸种制度的成长又以改良和渐进为特点。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亚述、波斯、亚历山大基础上
有别波斯,税收向钱币化方向发展
二、“All roads lead to Rome”——罗马之路
3.无形之路——帝国统治之道
* 措施:
(1)完善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控制军队,强化元首权力
(3)发展奴隶制经济,完善税收
(4)法律的不断调整
(5)保护各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
罗马文明的演进突出地以其制度为依托,而且诸种制度的成长又以改良和渐进为特点。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罗马帝国时代,由罗马共和国公民法发展而来的万民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负责的立意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在世界法制史上影响极其深远。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帝国 时间、发源地 疆域 统治方式
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 伊朗高原 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北部 1.君主专制、君权神授
2.地方推行行省制
3.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晚期 马其顿王国 从马其顿、希腊、埃及到印度河流域 1.继承波斯基本制度(君主专制、君权神授、行省制)
2.推广希腊文化(希腊化)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 意大利中部 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 1.完善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控制军队,强化元首权力
3.发展奴隶制经济,完善税收
4.法律的不断调整
5.保护各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
总结2:古代三大帝国的比较
三、“Do in Rome as Rome does”
2.文字:
*1.语言:
——罗马之俗
官方语言拉丁语,西方诸省以希腊语为通用语
腓尼基字母
阿拉马字母
古代西亚字母
古代埃及字母
古代印度字母
……
拉丁字母
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
向西
向东
3.信仰:
希腊字母
主神 天后 爱神 智慧女神 小爱神 战神 ……
希腊神话 宙斯 赫拉 阿弗罗狄德 雅典娜 厄诺斯 阿瑞斯 ……
罗马神话 朱皮特 朱诺 维纳斯 密涅瓦 丘比特 马尔斯 ……
据此分析古罗马人信仰的特点
罗马万神殿
传承古希腊,多神崇拜
三、“Do in Rome as Rome does”——罗马之俗
巴勒斯坦
公元64年,尼禄首次对人数大增的基督徒进行迫害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徒不再为异教徒
4世纪末,狄奥多西使基督教实际成为国教
公元初,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
上帝是唯一的真神。
领 域 传 播 途 径
农耕技术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
冶铁技术 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神话故事 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后影响罗马神话
雕刻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字母文字 由腓尼基字母向东演变为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基督教 公元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成为极具世界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
总结3:古代文明的多领域传播
四、“fiddle while Rome is burning ”
在罗马大火烧城时依然弹琴作乐的人
——罗马之衰
公元64年,连烧六天的罗马城大火,14的区仅剩4个
罗马帝国皇帝尼禄:纵火者?背锅者?
四、“fiddle while Rome is burning ”
——罗马之衰
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
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统编版)
根据以上材料并介绍教材,分析罗马帝国的兴衰之因。
兴:有效统治下的持久和平;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
衰: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的压力
四、“fiddle while Rome is burning ” ——罗马之衰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以罗马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和以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
教材知识结构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交流
生产技术交流
思想文化交流
(文学、艺术、文字)
经济贸易交流
促进
结 果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亚述
古希腊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罗马城的大火
入国随禁,入乡随俗
条条大路通罗马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以罗马帝国为视角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1
2022
历史
课件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