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 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 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课程标准
---布克哈特
新航路开辟
(分散--整体)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17世纪初)
宗教改革
(16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517
476年
西罗马
帝国灭亡
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东罗马灭亡
欧洲封建社会
中古时期:5—15世纪
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等级制度
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征收什一税
思想上:控制教徒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
教会尤其是教皇的权利:至高无上、独裁黑暗统治,成为西欧社会最大的封建势力集团,阻碍社会进步。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呢?首先看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状况: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一方面,王权希望依靠基督教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而教会也希望依靠强大的蛮族国王来壮大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在最高权力的拥有问题上,教皇与封建君主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明争暗斗。
二元社会:教权与王权—既勾结又抗争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 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这一“革命”链条,是如何将“‘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呢?
科学革命、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
佛罗伦萨
现在的佛罗伦萨
15世纪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为什么可以产生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1.含义: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3.背景:
2.范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中心在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各地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材料三: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材料四:佛罗伦萨当时的统治者柯西莫 美第奇说:"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是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材料四: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坚尼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4、新兴资产阶级的扶持与推动,大批学者汇集
材料二:教会控制西欧的思想文化,垄断教育,禁绝“异端”思想,天主教神学思想在整个西欧中古社会占统治地位。
这样教会利用强大的政治、经济、精神力量在西欧实行独裁黑暗统治。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2、政治: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教会神学禁锢人们思想
材料五:14世纪中叶,在欧洲爆发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瘟疫,这就是黑死病,据统计,在黑死病肆虐的年代,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在许多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死亡率超过50%以上。在许多地方,“尸体大多像垃圾一样被扔上手推车”,据史书记载,佛罗伦萨在1348年的灾难中死去了 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5%)。
——坚尼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五、黑死病直接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一、文艺复兴
3.背景:
(1)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教会神学禁锢人们思想
(3)文化因素:
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②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4)人才因素: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5)黑死病直接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一、文艺复兴
4、特点:
以学习和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号召
5、性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体现了资产阶级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
特征 时间 代表人物 思想特色
兴起 14世纪 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发展 15世纪 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扩展 15世纪后期 莎士比亚等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7.代表人物及思想:
但丁《神曲》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薄伽丘(1313—1375)
代表作:《十日谈》
观点:揭露教会的腐败,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意义: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著作,“人曲”。
彼特拉克(1304—1374)
提出“人学”来对抗“神学”
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报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大卫》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8.影响:
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解读《哈姆雷特》,体会其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中世纪《圣母子》
材料一: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
——达芬奇(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
材料二: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做外国人,他无权干涉国家事务和在本国疆域内征税。……大众对教会收税和遍布西欧的教会的巨大地产十分不满。……中产阶层和国家君主的利益,导致他们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和豪华家具等巨额的可移动财富。同样让人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的税收、出售教会财产获得的资金、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买卖圣职的现象在教会中始终存在,16世纪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据统计,1521年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枢机主教当选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现代史编》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天主教会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德意志“教皇的奶牛”
材料四: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各国封建君主、新兴资产阶级、下层民众与天主教会之间矛盾日益尖锐,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而教会日益腐朽堕落也引起了一些传教士的不满,改革基督教的呼声越发激烈。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的阻碍
宗教改革——背景
1517年,罗马教廷公开向信众兜售赎罪券,教会宣扬:
“你所有的罪恶、犯罪和放纵,不管这些罪孽有多大……因此,当你死的时候,惩罚的大门将被关闭,快乐的天堂之门将被打开。”
“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
“假如我有百颗头颅,我宁愿被人颗颗斩首,也决不收回任何一条论纲。”
“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灵魂会“嗖”地一声从炼狱的火焰中升到了天堂”
宗教改革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教皇兜售赎罪券——导火线
1、背景:
(1)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民思想;
(2)政治:罗马教廷对德国的盘剥;
(3)经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4)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3、主张:
(1)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宗教仪式;(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教随国定)。
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
教皇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
“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
4、西欧其他国家:
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6、影响:
(1)性质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2)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3)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
(4)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宗教改革特点:
在宗教内部,借助《圣经》的原始教义进行改革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背景: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兴起: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3.主要成就
(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哥白尼
“日心说”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3、意义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科学革命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和社会进步。
科学发展并非一帆分顺,而是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他的后继者布鲁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
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关系
(1)近代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思考:
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什么?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进一步的思想解放。
牛顿的宇宙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新全球史》
含义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亚当斯密
四、启蒙运动
核心
对象
性质
light 光;光明 enlighten 启蒙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思想因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阶级因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性质:
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3、时间:17—18世纪
4、范围:17世纪源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5、精神内核:理性
四、启蒙运动
5、精神内核:理性
(1)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2)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3)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4)反对专制王权和教会
(5)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反对君主专制等
人物 国别 思 想 主 张
伏尔泰 法国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建立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首创)和直接民主制
洛克、 休谟 英国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
亚当 .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德国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6、代表人物及主张:
都反对君主专制
四、启蒙运动
7、意义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表达了 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 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 神武器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16世纪)
(17、18世纪)
(14世纪—17世纪初)
文艺复兴
因信称义,信仰自由,
打击天主教会权威,
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理性主义,反对专制王权和教会,革命思想武器,民主原则,立法规范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近 代 科 学
人文主义,解放人性,冲击封建秩序。
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16-17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谢谢观赏!
标题文字添加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标题文字添加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中世纪:天主教会与人性湮没
教皇的权利:至高无上 独裁黑暗统治
教会有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可以对任何教徒,甚至包括皇帝和国王进行审判(即权废立国王、凌驾各国君主之上任意干涉各国内政)。罗马教廷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
教会占用大量土地和资产,还征收什一税,是西欧最大封建主。
教会控制西欧的思想文化,垄断教育,禁绝“异端”思想,天主教神学思想在整个西欧中古社会占统治地位。
这样教会利用强大的政治、经济、精神力量在西欧实行独裁黑暗统治。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权势
——财势
——威势
神学阴影笼罩下的欧洲,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终身劳苦。人只有抑制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原罪
来世
禁欲
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