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远离有毒物质课后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3远离有毒物质课后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8 14:5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课后作业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霉变的谷物作饲料
B.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
C.腌制的泡菜含亚硝酸盐,不能长期食用
D.霉变大米、花生等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可食用
2.“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用工业石蜡抛光水果、瓜子
B.将海鲜速冻冷藏保鲜
C.用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制银耳
D.为了保持腊肉肉质鲜美,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3.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下列物质不属于毒品的是(  )
A.大麻 B.冰毒 C.咖啡 D.摇头丸
4.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B.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C.发霉的大米清洗后煮熟食用
D.为了防止缺锌大量服用含锌保健品
5.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经高温蒸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
C.明矾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D.焙制面包时加入适量小苏打
6.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链条喷漆防锈
B.用钢刷擦洗
C.用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D. 用其扑灭图书、档案失火
7.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错误的一组是(  )
A.生活常识 B.健康问题
①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②碳素墨水填写档案 ①缺碘会导致贫血 ②用亚硝酸钠做调味品
C.安全问题 D.农业生产
①煤气泄漏时要严禁火种 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①用波尔多液杀菌 ②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霉变的大米淘洗后可食用
B.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
C.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为延迟食品的保质期,可用甲醛作防腐剂
9.近两年广泛流传一个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食用霉变花生压榨的油
B.在猪饲料中加入瘦肉精
C.食用盐用亚硝酸钠代替
D.制作馒头时,加入少量小苏打
10.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工业盐腌制食品
B.用霉变大米蒸米饭
C.用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
D.用工业染料制作彩色馒头
11.生活习惯影响身体健康。晓华一家人的下列饮食和生活习惯中,最科学合理的是(  )
A.晓华长期偏食,特别爱吃零食
B.爷爷、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
C.妈妈追求苗条,只吃蔬菜和水果
D.爸爸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补充点淡盐水
12.下列物质能够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的是(  )
A.奶油 B.淀粉 C.钙片 D.豆浆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改变生活,请你根据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创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资源舱的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   材料(“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2)“科学认识”确保健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家居装饰好后可使用活性炭吸附一些有异味的物质
B.发霉的大米蒸熟后可放心食用
C.市售香烟通常装有过滤嘴,所以吸烟对人体无害
D.合格的火腿肠中含有防腐剂亚硝酸钠,因此也不能食用
(3)“安全意识”在我们心中要警钟长鸣,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日常生活中可用   区分是软水还是硬水
14.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低钠盐能预防高血压,碘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碘元素,工业上盐使用不当易使人中毒.
(1)氯化钠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名称)元素.
(2)硫酸镁可以改变钠盐的“口味”,硫酸镁的化学式为   .
(3)碘盐中加了碘酸钾(KIO3),则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4)工业用盐含NaNO2,NaNO2的名称为   (填序号).
A.磷酸钠 B.硝酸钠 C.亚硝酸钠.
15.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
(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 l NaCl+X↑+2H2O,则X的化学式为N2,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   价(填序号)
A.+3 B.﹣3 C.0 D.+5.
16.“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12HxO2N,相对分子质量为20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氢原子   个,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
(3)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7.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甲醛(HCHO)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甲醛是细胞新陈代谢产物的一部分。甲醛是重要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造、汽车产业、医学等领域。
材料二:“光触媒技术”广泛应用于消除居室污染物甲醛。最新研究中,将光触媒和活性炭相结合,可实现高效除甲醛的目标。纳米级TiO2光触媒催化分解甲醛的原理如图1所示;光照条件下,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的比例不同(全碳、2:1、1:1.5、1:2)时,甲醛去除效果差异如图2所示。
结合信息回答:
(1)写出甲醛物理性质:   (写一条)。
(2)用活性炭除甲醛,该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依据图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去除甲醛原理:   。
(4)从图2可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   。当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比例为2:1时,7小时后甲醛浓度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为   。
18.某单位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物质 性质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水溶性 易溶,在15℃时100g水溶解亚硝酸钠81.5g 易溶,在15℃时100g水溶解氯化钠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13℃
跟稀盐酸反应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 无现象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个物理性质和一个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①   ;②   。
化学性质:   。
(2)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方法可以是:   。
19.表中是四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名称 亚硝酸钠 阿斯巴甜 β一胡萝卜素 环七糊精
化学式 NaNO2 C14H18O5N2 C40H56 (C6H10O5)7
类别 防腐剂护色剂 甜味剂 着色剂营养强化剂 增稠剂
最大使用量(每1kg) 腊肉0.15g 膨化食品0.5g 淡奶油0.02g 胶基糖果20.0g
根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NO2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阿斯巴甜中含有   种元素.
(3)β一胡萝卜素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
(4)1kg某胶基糖果中含环七糊精11.0g,   (填“符合”或“不符合”)其使用标准.
(5)“我国应该禁止使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写出一条即可).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等,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
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加热时间 (小时) 焦谷氨酸钠含量(%)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5.5﹣8.0时,鲜味最强;当pH值小于4.0时鲜味较弱;当pH值大于8.0时由于形成二钠盐而鲜味消失.
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   .
(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   .
(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时间有关
B.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D.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5)请你为饭店的厨师们提一条使用味精的建议:   .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课后作业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霉变的谷物作饲料
B.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
C.腌制的泡菜含亚硝酸盐,不能长期食用
D.霉变大米、花生等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可食用
【分析】A、根据霉变的谷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亚硝酸盐有毒,易致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霉变的大米、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霉变的谷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不能作饲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亚硝酸盐有毒,易致癌,腌制的泡菜含亚硝酸盐,不能长期食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霉变的大米、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醛、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用工业石蜡抛光水果、瓜子
B.将海鲜速冻冷藏保鲜
C.用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制银耳
D.为了保持腊肉肉质鲜美,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分析】A、根据工业石蜡不能食用考虑;
B、根据海鲜的储藏方法考虑;
C、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毒考虑;
D、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考虑。
【解答】解:A、工业石蜡不能食用,不能用来抛光水果、瓜子等食品,故A错;
B、将海鲜速冻冷藏保鲜可以防止病菌的繁衍,起到保鲜的效果,故B正确;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来熏制银耳等食品,故C错;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故D错。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下列物质不属于毒品的是(  )
A.大麻 B.冰毒 C.咖啡 D.摇头丸
【分析】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解答】解:A、大麻属于毒品,故选项错误。
B、冰毒属于毒品,故选项错误。
C、咖啡属于一种饮料,不属于毒品,故选项正确。
D、摇头丸属于毒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毒品的概念和种类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B.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C.发霉的大米清洗后煮熟食用
D.为了防止缺锌大量服用含锌保健品
【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属于人体的必须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制糖工业可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故选项说法正确。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清洗后煮熟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不能大量服用含锌保健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醇、黄曲霉素等)、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经高温蒸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
C.明矾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D.焙制面包时加入适量小苏打
【分析】A.根据黄曲霉素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C.根据明矾净水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进行分析;
D.根据小苏打的用途解答。
【解答】解: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的黄曲霉菌毒素性质稳定,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错误;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错误;
C.明矾溶于水会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杀菌消毒,故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无毒食用无害,且焙制面包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能使面包松软可口,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6.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链条喷漆防锈
B.用钢刷擦洗
C.用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D. 用其扑灭图书、档案失火
【分析】A.根据防锈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亚硝酸钠有毒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链条防锈可以涂油,但不能喷漆,选项说法错误;
B.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在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表面的氧化膜起到了保护作用,不能用钢刷擦洗,选项说法错误;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失火,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错误的一组是(  )
A.生活常识 B.健康问题
①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②碳素墨水填写档案 ①缺碘会导致贫血 ②用亚硝酸钠做调味品
C.安全问题 D.农业生产
①煤气泄漏时要严禁火种 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①用波尔多液杀菌 ②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波尔多液的用途、熟石灰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作冰箱除味剂;②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写档案;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②亚硝酸钠有毒,不能做调味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煤气泄漏时要严禁火种;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波尔多液可治疗葡萄霉叶病,可用波尔多液杀菌;②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用立选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说法错误,即可确定答案)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霉变的大米淘洗后可食用
B.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
C.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为延迟食品的保质期,可用甲醛作防腐剂
【分析】A、霉变大米中含有致癌物;
B、根据微量元素的作用考虑;
C、根据食物中营养素考虑;
D、根据甲醛有毒考虑。
【解答】解:A、霉变大米中含有致癌物,不能食用,故A错;
B、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少就会致病,故B错;
C、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C正确;
D、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作食品防腐剂,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的有毒物质,知道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9.近两年广泛流传一个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食用霉变花生压榨的油
B.在猪饲料中加入瘦肉精
C.食用盐用亚硝酸钠代替
D.制作馒头时,加入少量小苏打
【分析】A、根据霉变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考虑;
B、廋肉精对人体有害;
C、亚硝酸钠有毒;
D、根据小苏打可以做发酵粉考虑。
【解答】解:A、霉变食品中含有致癌物,所以不能用霉变花生压榨的油,故A错;
B、廋肉精对人体有害,不能在猪饲料中加入瘦肉精,故B错;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C错;
D、小苏打可以做发酵粉,可以制作馒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的有害物质。
10.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工业盐腌制食品
B.用霉变大米蒸米饭
C.用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
D.用工业染料制作彩色馒头
【分析】A、根据工业盐有毒考虑;
B、根据霉变大米中含有致癌物考虑;
C、根据福尔马林浸泡标本后不容易变质考虑;
D、工业染料不能食用。
【解答】解:A、工业盐有毒,不能腌制食品,故A错;
B、霉变大米中含有致癌物,不能食用,故B错;
C、福尔马林浸泡标本后不容易变质,能长久保存,故C正确;
D、工业染料不能食用,不能用工业染料制作彩色馒头,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的有毒物质。
11.生活习惯影响身体健康。晓华一家人的下列饮食和生活习惯中,最科学合理的是(  )
A.晓华长期偏食,特别爱吃零食
B.爷爷、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
C.妈妈追求苗条,只吃蔬菜和水果
D.爸爸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补充点淡盐水
【分析】A.根据均衡膳食的要求来分析;
B.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霉菌毒素来分析;
C.根据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
D.根据无机盐的功能来分析。
【解答】解:A.长期偏食零食,会过多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缺少维生素等营养素,不合理;
B.霉变食物中含有有害的霉菌毒素,危害人体建康,不合理;
C.只吃蔬菜和水果,就不获取人体需要的糖类、蛋白质与油脂等营养素,会影响人体健康,不合理;
D.因为汗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故大量出汗后应该补充点淡盐水,合理。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下列物质能够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的是(  )
A.奶油 B.淀粉 C.钙片 D.豆浆
【分析】根据重金属使人中毒的原理是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含有蛋白质的物质能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而奶油的主要成分不是蛋白质,所以奶油不能够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故A错误;
B、含有蛋白质的物质能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而淀粉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所以淀粉不能够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故B错误;
C、含有蛋白质的物质能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而钙片的主要成分是钙元素,所以钙片不能够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故C错误;
D、含有蛋白质的物质能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而豆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豆浆能够有效地缓解重金属中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也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特别是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就成了中考的热点之一。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改变生活,请你根据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创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资源舱的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 金属 材料(“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2)“科学认识”确保健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A 。
A.家居装饰好后可使用活性炭吸附一些有异味的物质
B.发霉的大米蒸熟后可放心食用
C.市售香烟通常装有过滤嘴,所以吸烟对人体无害
D.合格的火腿肠中含有防腐剂亚硝酸钠,因此也不能食用
(3)“安全意识”在我们心中要警钟长鸣,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日常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区分是软水还是硬水
【分析】(1)根据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的一种进行分析;
(2)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解答;
B、根据霉变的大米中会产生毒素的情况判断。
C、根据吸烟的危害及过滤嘴的作用判断;
D、根据食用少量的亚硝酸钠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进行分析;
(3)根据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所以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刚装修的居室内有甲醛,可使用活性炭吸附一些有异味的物质,故正确;
B、霉变的大米中产生了黄曲霉素,它有毒,蒸熟后也不能食用,所以错误;
C、过滤嘴只能吸收部分自己吸入的烟气,不能完全阻止毒素进行身体,且不能防止别人吸二手烟,所以错误;
D、火腿肠中的亚硝酸钠具有防腐和保鲜等作用,食用少量的亚硝酸钠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故错误;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
故答案为:(1)金属;(2)A;(3)肥皂水。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4.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低钠盐能预防高血压,碘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碘元素,工业上盐使用不当易使人中毒.
(1)氯化钠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氯 (填名称)元素.
(2)硫酸镁可以改变钠盐的“口味”,硫酸镁的化学式为 MgSO4 .
(3)碘盐中加了碘酸钾(KIO3),则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价 .
(4)工业用盐含NaNO2,NaNO2的名称为 C (填序号).
A.磷酸钠 B.硝酸钠 C.亚硝酸钠.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4)根据NaNO2的名称为亚硝酸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在NaCl中,钠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23,氯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35.5,故在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2)硫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MgSO4;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价,则(+1)+x+(﹣2)×3=0,解得x=+5;
(4)NaNO2的名称为亚硝酸钠.
故答案为:(1)氯;(2)MgSO4;(3)+5价;(4)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已渐渐成为化学考查的新宠.
15.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NaCl ;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Na+ ;
(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 l NaCl+X↑+2H2O,则X的化学式为N2,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 D 价(填序号)
A.+3 B.﹣3 C.0 D.+5.
【分析】(1)根据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进行分析;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是钠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3)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
(3)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NH4Cl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1)×4=+1,则y=﹣3价.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2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故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5价.
故答案为:(1)NaCl;(2)Na+;(3)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化合价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12HxO2N,相对分子质量为20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由 四 种元素组成,它属于 纯净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氢原子 19 个,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6.7% .
(3)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2 .(最简整数比)
【分析】依据化学式进行元素的判断;依据相对分子质量求出氢原子的个数,及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求出碳元素及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答】解:(1)依据化学式C12HxO2N可判断,故答案为:四 纯净物
(2)依据相对分子质量求出氢原子的个数,
∵C12HxO2N相对分子质量为209
∴12×12+1×X+16×2+14═209
解得:X=19
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00%=6.7%
(3)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2=9:2
【点评】此题实质上是考查了化学式的应用计算,既有相对分子质量的运算,又有质量分数与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是学生复习元素化学式应用的一道综合题.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7.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甲醛(HCHO)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甲醛是细胞新陈代谢产物的一部分。甲醛是重要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造、汽车产业、医学等领域。
材料二:“光触媒技术”广泛应用于消除居室污染物甲醛。最新研究中,将光触媒和活性炭相结合,可实现高效除甲醛的目标。纳米级TiO2光触媒催化分解甲醛的原理如图1所示;光照条件下,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的比例不同(全碳、2:1、1:1.5、1:2)时,甲醛去除效果差异如图2所示。
结合信息回答:
(1)写出甲醛物理性质: 无色(或有刺激性气味或气体或易溶于水和乙醇) (写一条)。
(2)用活性炭除甲醛,该过程属于 物理变化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依据图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去除甲醛原理: HCHO+O2H2O+CO2 。
(4)从图2可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 1:1.5 。当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比例为2:1时,7小时后甲醛浓度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为 活性炭不能长效吸收甲醛,活性炭含量过高导致甲醛不能被及时有效转化 。
【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解答。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原理分析。
(3)根据图1和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4)根据图2提供的信息解答。
【解答】解:(1)材料一:甲醛(HCHO)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描述了甲醛的物理性质,从其中任选一个即可。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决定它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色素和有毒物质,被吸附的物质附着在它的表面,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用活性炭除甲醛,属于物理变化。
(3)根据图1可知反应物是甲醛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是光和TiO2做催化剂,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O2H2O+CO2。
(4)图2中有四条曲线,一条是用全碳吸附,其余三条是用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分别按照比例2:1、1:1.5、1:2混合吸附,观察曲线延伸方向可以发现,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混合比例为1:1.5。
当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比例为2:1时,考虑到活性炭维持吸附能力有时限,并且与其它混合比例比较,此时活性炭的含量过高等,都会导致7小时后甲醛浓度明显升高,故可能的原因是:活性炭不能长效吸收甲醛,活性炭含量过高导致甲醛不能被及时有效转化。
故填:
(1)无色(或有刺激性气味或气体或易溶于水和乙醇)。
(2)物理变化。
(3)HCHO+O2H2O+CO2。
(4)1:1.5;
活性炭不能长效吸收甲醛,活性炭含量过高导致甲醛不能被及时有效转化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点评】此题考查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活性炭的吸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18.某单位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物质 性质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水溶性 易溶,在15℃时100g水溶解亚硝酸钠81.5g 易溶,在15℃时100g水溶解氯化钠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13℃
跟稀盐酸反应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 无现象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个物理性质和一个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① 易溶于水 ;② 熔点为271℃ 。
化学性质: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
(2)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方法可以是: 分别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答案合理即可) 。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并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水溶性、熔点271℃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热稳定性差、能和盐酸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区分食盐和亚硝酸钠两种固体的一种化学方法是: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生成红棕色的气体就是亚硝酸钠。如果没有生成红棕色气体就是食盐或(分别取少量亚硝酸钠和食盐,加热至320℃以上,放出有臭味的气体的为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为食盐)。
故答案为:(1)①易溶于水;②熔点271℃;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方法一:分别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
方法二:分别取少量亚硝酸钠和食盐,加热至320℃以上,放出有臭味的气体的为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为食盐(任选其一,合理即可)。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9.表中是四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名称 亚硝酸钠 阿斯巴甜 β一胡萝卜素 环七糊精
化学式 NaNO2 C14H18O5N2 C40H56 (C6H10O5)7
类别 防腐剂护色剂 甜味剂 着色剂营养强化剂 增稠剂
最大使用量(每1kg) 腊肉0.15g 膨化食品0.5g 淡奶油0.02g 胶基糖果20.0g
根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NO2属于 无机化合物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阿斯巴甜中含有 4 种元素.
(3)β一胡萝卜素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5:7 .
(4)1kg某胶基糖果中含环七糊精11.0g, 符合 (填“符合”或“不符合”)其使用标准.
(5)“我国应该禁止使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不正确,只要按使用标准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即可 (写出一条即可).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及NaNO2的组成分析判断;
(2)根据阿斯巴甜的元素组成分析;
(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元素原子数比较分析;
(4)根据题目信息及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分析;
(5)根据添加剂的作用及使用规定分析;
【解答】解:(1)由NaNO2可知,亚硝酸钠中不含碳元素,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判断,它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2)根据阿斯巴甜的化学式C14H18O5N2可知,它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
(3)根据β一胡萝卜素的化学式C40H56可知,在一个β一胡萝卜素的分子中含有40个碳原子和56个氢原子,它们的个数比为:40:56=5:7;
(4)由题目信息可知,每1kg胶基糖果可添加环七糊精20g,故1kg某胶基糖果中含环七糊精11.0g,符合使用标准.
(5)食品添加剂可优化食品的色、香、味,还可延缓食物的腐败,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只要按使用标准适量使用即可,不能禁止使用;
故答案为:(1)无机化合物;(2)4;(3)5:7;(4)符合;(5)不正确,只要按使用标准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等,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
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加热时间 (小时) 焦谷氨酸钠含量(%)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5.5﹣8.0时,鲜味最强;当pH值小于4.0时鲜味较弱;当pH值大于8.0时由于形成二钠盐而鲜味消失.
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 白色柱状结晶体 .
(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 谷氨酸和氯化钠或蛋白质 .
(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 .
(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CD .
A.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时间有关
B.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D.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5)请你为饭店的厨师们提一条使用味精的建议: 适量加入 .
【分析】(1)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味精的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味精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是白色柱状结晶体;
(2)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
(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5:2;
(4)A、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都有关系,故A错误;
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故B错误;
C、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故C正确;
D、加入味精时,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故D正确;
(5)根据味精的性质可知,使用味精要适量加入或菜烧熟起锅后再放;
故答案为:(1)白色柱状结晶体;(2)谷氨酸和氯化钠或蛋白质;(3)15:2;(4)CD;(5)适量加入.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阅读题干中提供的资料即可正确解决问题.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