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3盐和化学肥料专题七初识酸碱盐基础作业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为了预防荔枝在成熟期发生果实裂开现象,果农给荔枝树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钾肥为( )
A.NH4NO3 B.K2CO3 C.K2SO4 D.KNO3
2.下列有关酸、碱、盐、氧化物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酸和盐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C.碱和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金属氧化物和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NaCl(CaCl2)——溶解,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取滤液,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B.CO2 (CO)——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C.NaNO3溶液(KCl)——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D.CuO (Cu) ——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4.如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ZnO和Zn(OH)2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
B.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物质肯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6.能将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溶液一次鉴别的一种试剂是( )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7.能一次性将K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CuCl2溶液 B.KOH溶液
C.Ba(OH)2溶液 D.Na2CO3溶液
8.在常见的酸、碱、盐:NaOH、Ca(OH)2、HCl、H2SO4、Na2CO3中,两两之间能互相发生反应的共有(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硝酸钾 氯化钠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B 氯化钠 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
C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D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石灰水,过滤
A.A B.B C.C D.D
10.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K+、MnO4-、SO42- B.NH4+、Na+、NO3-、Cl-
C.K+、Ba2+、NO3-、Cl- D.Mg2+、Fe3+、Cl-、NO3-
11.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 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 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溶液变红 CO2能与石蕊反应
B 往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锌粉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 滤渣中一定有Cu和Fe,可能有Zn
C 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Ag+离子
D 把质量相同的镁条与锌粒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中 镁条与盐酸产生气体更快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A.A B.B C.C D.D
12.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 CuSO4 Cu(OH)2
B.S SO2 H2SO4
C.Fe FeCl3 AgCl
D.C CO2 CaCO3
13.KNO3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种无色溶液进行实验。
(1)小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 个,写出其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
(2)小组同学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15.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A.CO B.NaHCO3 C.C2H5OH D.CH4 E. CaO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②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______ ③碘酒的溶剂是______ 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 ⑤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___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①两个氢原子_________;②2个氨气分子_________;
③两氢氧根离子________;④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_________;
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2)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A.氧气 B.干冰 C.熟石灰 D.小苏打 E.明矾 F.食盐
①改良酸性土壤_____;②急救病人____;③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_____;
④人工降雨_______;⑤焙制糕点_____;⑥常用净水剂是_______。
(3)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
②电解水_____________。
③盐酸除铁锈_____________。
④甲烷(CH4)完全燃烧_____________。
17.如图是农业改良酸性土壤的场景.
试回答
(1)农业机械喷洒出的白色粉末,化学式为_______,
(2)若土壤显酸性,是施加化肥造成的,施加的化肥可能是___________(答一种)
(3)我省的土壤接近中性,因种植的大豆中含有丰富的两种营养素_______________而闻名全国。
(4)种植大豆,不用施加________肥(填化肥种类,以下相同),只要施加_______肥增加农作物的抗旱和抗寒能力即可。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如图是工业上海水“制碱”的简要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Na2SO4和泥沙等杂质,精制时所用试剂(过量,除盐酸外)包括:①Na2CO3溶液;②盐酸;③NaOH溶液;④BaCl2溶液。加入的顺序是 。
(2)实验室里制取精盐的实验操作及顺序是 。
(3)写出碳酸氢钠的一种用途 。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 。
19.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成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
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的酚酞溶液做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
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第三步:在5℃~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联合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NH3、CO2都来自于合成氨工艺。这样NH4Cl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利用率达96%。第四步: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
(1)写出侯氏制碱法第二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
(3)第二步的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常温下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先析出的原因是 。
(4)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一个优点 。
(5)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6)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7)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为了预防荔枝在成熟期发生果实裂开现象,果农给荔枝树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钾肥为( )
A.NH4NO3 B.K2CO3 C.K2SO4 D.KNO3
【分析】BaCl2溶液中含有钡离子和氯离子,钡离子能形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能形成氯化银沉淀,二者都是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该钾肥的阳离子是钾离子,向该钾肥的水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应为硫酸钡,即该钾肥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故该钾肥是硫酸钾(K2SO4)。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初中化学中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氯化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D
【解析】
【详解】
A、酸中含有氢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所以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酸中含有氢元素,盐中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所以酸和盐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C、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碱和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金属氧化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铵盐,故D错误。故选D。
3.A
【解析】A、加水溶解,CaCl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取滤液,加足量的稀盐酸,过量的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过量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错误;C、KCl能与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CuO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A。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A、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溶质的质量开始不是0,故选项错误; B、相同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使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氢氧化锌产生的氯化锌更少,故溶质质量分数小,所以斜线部分氧化锌位于氢氧化锌上面,故选项错误;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开始溶液的pH不是7,故选项错误;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消耗的硫酸的量多,硫酸先反应完,故选项正确。故选D。
5.C
【解析】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有放热、吸热现象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错误;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有些分子和原子的质子数也相同,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C。
6.能将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溶液一次鉴别的一种试剂是( )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分析】本题要求一次性区别三种物质,这就要求所选的物质至少要和其中的两种反应,并且都有明显的现象,这个现象不能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够一次性的把这三种物质区别开,本题给的三种物质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碱、碱和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碱性和酸性,所以石蕊试液遇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时都会由紫色变为蓝色,而遇到稀盐酸时石蕊会变红,所以该方法只能鉴别出稀盐酸,故错误;
B、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碱性和酸性,所以酚酞试液遇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时都会由无色变为红色色,而遇到稀盐酸时酚酞试液不会变色,所以该方法只能鉴别出稀盐酸,故错误;
C、由于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不反应),与盐酸混合产生气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现象不同能够鉴别,故正确;
D、由于氯化钡与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者均不反应,所以氯化钡溶液与三者混合均没有现象出现,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酸碱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能很好的巩固学生的酸碱盐知识的应用.
7.能一次性将K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CuCl2溶液 B.KOH溶液
C.Ba(OH)2溶液 D.Na2CO3溶液
【分析】用一种试剂把三种溶液区分开,必须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才行,因此应选择一种至少能够和这三种溶液中的两种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根据物质间的混合现象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都能够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现象相同,因此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但无现象,和其它物质也不能反应,都无现象,因此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其它物质不能反应,都无现象,因此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碳酸钠和稀硫酸会反应产生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和氢氧化钾不反应,无现象,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因此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弄清需要鉴别的物质在性质上的区别,然后根据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进行鉴别.
8.在常见的酸、碱、盐:NaOH、Ca(OH)2、HCl、H2SO4、Na2CO3中,两两之间能互相发生反应的共有(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若反应生成水、气体、沉淀,则反应能发生.
【解答】解:给出的五种物质,有两种酸,两种碱,一种盐,酸与碱可反应生成水,则发生4个反应:
HCl+NaOH═NaCl+H2O;H2SO4+2NaOH═Na2SO4+2H2O;2HCl+Ca(OH)2═CaCl2+2H2O;H2SO4+Ca(OH)2═CaSO4+2H2O;
两种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则可发生2个反应:
2HCl+Na2CO3═2NaCl+H2O+CO2↑;H2SO4+Na2CO3═Na2SO4+H2O+CO2↑;
在碱与盐中仅Ca(OH)2与Na2CO3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则发生1个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由此可知共发生7个反应,
故选:D。
【点评】要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还要注意碱与盐的反应,二者都可溶且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反应才发生.
9.A
【解析】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除去硝酸钾中含有的氯化钠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错误;B、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能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A。
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C
【解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的微粒不共存。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B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共存;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共存;含K+、Ba2+、NO3-、Cl-的溶液为无色,且共存。选C
11.B
【解析】A、向收集满 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 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溶液变红,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氢>铜,往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锌粉反应后过滤,锌显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硫酸铜完全反应后,剩余的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有Cu和Fe,可能有Zn;C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Ag+离子,也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D,用观察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快慢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性时,除金属外其它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都应相同,所以锌和铁的外形应相同。选B
点睛: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
12.D
【解析】
【分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详解】
A、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硫酸,故选项错误;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选项错误;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故选D。
13.KNO3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种无色溶液进行实验。
(1)小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 4 个,写出其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2)小组同学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是 BaSO4 (填化学式),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H+、Na+、Cl﹣ (填离子符号)。
【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2)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4个。
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产生的白色沉淀是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其化学式为BaSO4。
由于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溶液中含有盐酸或硫酸,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Na+、Cl﹣。
故答案为:
(1)4;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BaSO4;H+、Na+、Cl﹣。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明确试液变红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D A C B E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有毒;碘酒的溶剂是酒精;治疗胃酸过多的小苏打是NaHCO3;氧化钙具有吸水性,可以作食品干燥剂。
解: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填D;
②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填A;
③碘酒的溶剂是酒精。填C;
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小苏打(NaHCO3)。填B;
⑤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氧化钙。填E。
16. 2H 2NH3 2OH- O C A F B D E 3Fe+2O2 Fe3O4 2H2O 2H2↑+O2↑ Fe2O3+6HCl═2FeCl3+3H2O CH4+2O2 CO2+2H2O
【解析】(1)①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②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氨气分子表示为:2 NH3;
③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
④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表示为;
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号为:O;
(2)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显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②氧气帮助呼吸,用于急救病人;
③食盐有咸味,是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
④干冰升华吸热,用作人工降雨;
⑤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和面发酵后形成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食品疏松多孔,可用于焙制糕点;
⑥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常用于净水。
(3)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②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17. Ca(OH)2 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氯化铵) 蛋白质 油脂(油) 氮肥 磷肥
【解析】(1).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式为: Ca(OH)2 (2). 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氯化铵)等肥料的溶液呈酸性,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显酸性, (3).大豆食品中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 油脂(油) 等营养素; (4). 豆类植物有根瘤菌,能将空气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所以不需要施用氮肥 (5). 磷肥的作用是使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如图是工业上海水“制碱”的简要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Na2SO4和泥沙等杂质,精制时所用试剂(过量,除盐酸外)包括:①Na2CO3溶液;②盐酸;③NaOH溶液;④BaCl2溶液。加入的顺序是 ③④①②或④③①②或④①③② 。
(2)实验室里制取精盐的实验操作及顺序是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3)写出碳酸氢钠的一种用途 治疗胃酸过多或制作发酵粉等 。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分析】(1)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氢钠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既是某个反应反应物,也是某个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生成碳酸氢钠的反应是氯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④①②或④③①②或④①③②。
(2)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实验室里制取精盐的实验操作及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或制作发酵粉等。
(4)既是某个反应反应物,也是某个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生成碳酸氢钠的反应是氯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故答案为:
(1)③④①②或④③①②或④①③②;
(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3)治疗胃酸过多或制作发酵粉等;
(4)二氧化碳;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从海水中制备纯碱的流程,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成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
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的酚酞溶液做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
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第三步:在5℃~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联合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NH3、CO2都来自于合成氨工艺。这样NH4Cl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利用率达96%。第四步: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
(1)写出侯氏制碱法第二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H4HCO3+NaCl═NaHCO3↓+NH4Cl 。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铵根离子、氯离子 。
(3)第二步的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常温下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先析出的原因是 与其他三种物质相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
(4)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一个优点 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合理即可) 。
(5)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氯化钠、水 。
(6)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CO2↑+H2O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分解反应 。
(7)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 滴加稀硝酸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生成物的溶解性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5)根据工艺流程图来分析;
(6)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7)根据物质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aCl=NaHCO3↓+NH4Cl;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生成了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铵根离子和氯离子;
(3)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其他三种物质相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4)侯氏联合制碱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NH3、CO2都来自于合成氨工艺:这样NH4Cl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利用率达96%;
(5)由工艺流程图可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氯化钠、水等;
(6)写出反应Ⅰ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7)要检验碳酸钠中含有氯化钠,需要先加硝酸将碳酸钠除去,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中含有氯化钠,否则不含氯化钠。
故答案为:(1)NH4HCO3+NaCl═NaHCO3↓+NH4Cl;
(2)铵根离子、氯离子;
(3)与其他三种物质相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4)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合理即可);
(5)二氧化碳、氯化钠、水;
(6)2NaHCO3Na2CO3+CO2↑+H2O;分解反应;
(7)滴加稀硝酸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点评】通过对所给材料的阅读,利用化学基础知识对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进行判断,并根据其与碳酸钠性质的不同,设计实验进行鉴别。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