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关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马关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8 20:4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马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 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C2O4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用0.1 mol·L-1的KMnO4,溶液与过量的H2C2O4反应,测得Mn2+的生成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CO2转移电子10 mol
B. 方程式配平后,H2O的系数为6
C. 反应开始很短一段时间内v减小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减小,后来突然增大是因为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D. t0时,Mn2+的浓度最大
2. 直接煤-空气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随着反应的进行,氧化物电解质的量不断减少
B. 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2CO-4e-===3CO2↑
C. 电极X为负极,O2-向X极迁移
D. 直接煤-空气燃料电池的能量效率比煤燃烧发电的能量效率高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云通常是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
B. 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相同
C. 能层序数越大,s电子云的半径越大
D. 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4. 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Ksp(AgCl)增大
B. 在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不移动
C. 可直接根据Ksp的数值大小比较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
D. 25 ℃时,Ksp(AgCl)>Ksp(AgI),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KI固体,可能会有黄色沉淀生成
5. 下列各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 S和P B. Mg和Al
C. Na和Mg D. Ne和He
6. 下表是几种弱酸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B.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 反应HS-+CO===S2-+HCO可以发生 D. 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电离常数不变
7. 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③、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 分别取等体积③、④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粒,产生氢气的量:③>④
C. 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D. V1 L①与V2 L④混合,若混合后溶液pH=7,则V1=V2
8. 25 ℃时,将0.1 mol·L-1的HCl溶液和0.06 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该混合液的pH是(  )
A. 1.7 B. 12.3 C. 12 D. 2
9. 某元素的3p能级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因此其(  )
A. 第三能层上有4个电子 B. 最高正价为+2
C. 最高正价为+4 D. 第二电子层没有未成对电子
10. 25 ℃时,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7.8×10-13。现向等浓度的NaCl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AgNO3溶液,先沉淀的是(  )
A. AgCl B. AgBr C. 同时沉淀 D. 无法判断
11. 25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1 mol N2和3 mol H2置于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可放出92.4 kJ的热量
B. 选择高温高压条件以提高合成氨的产量是利用勒夏特列原理指导实际生产
C. 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会使正、逆反应速率减小,但平衡逆向移动
D. 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合成氨,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2. 锌元素对婴儿及青少年的智力和身体发育有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生命之花。利用恒电势电解NaBr溶液间接将葡萄糖[CH2OH(CHOH)4CHO]氧化为葡萄糖酸[CH2OH(CHOH)4COOH],进而制取葡萄糖酸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钛网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
B. 石墨电极的反应为2H2O+2e-===H2↑+2OH-
C. 电解过程中硫酸钠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D. 生成葡萄糖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H(CHOH)4CHO+Br2+H2O===CH2OH(CHOH)4COOH+2HBr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B. 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14. 若aAm+与bB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Am+C. A的原子序数比B的大m+n D. b=a-n-m
15. 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混合放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1 B. A的转化率为40%
C.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等于0.5 D. A和B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热反应使环境的温度升高
B. 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 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负值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17. 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1~6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B. 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有5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ⅦA族元素
C.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1)d6~8ns2的元素一定位于第ⅢB~第ⅧB族
D. 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18. 25 ℃时,某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1 mol·L-1,lg c(CH3COOH)、lg c(CH3COO-)、lg c(H+)和lg c(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Ka为CH3COOH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点时,c(CH3COOH)=c(CH3COO-)
B. N点时,pH=lg Ka
C. 该体系中,c(CH3COOH)= mol·L-1
D. pH由7到14的变化过程中,CH3COO-的水解程度始终增大
19. 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跃迁到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热量
B.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热量
C. 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的能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D.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0. 在下列各微粒中,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且使溶液的pH<7的是(  )
A. B. HCO C. HSO D.
21. 根据如图所示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1 mol CO2(g)和1 mol CaO(s)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aCO3(s)的能量
B. 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
C. 该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D. 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22. 根据下表中的键能,可计算出甲烷的燃烧热为(  )
A. 379 kJ·mol-1 B. 808 kJ·mol-1 C. 1 656 kJ·mol-1 D. 2 532 kJ·mol-1
23. 25 ℃时,向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和Na2CrO4溶液中分别滴加AgNO3溶液(Ag2CrO4为砖红色),平衡时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sp(AgCl)的数量级为10-12
B. L1为Na2Cr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离子浓度关系曲线
C.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溶液中Cl-含量时可用Na2CrO4作指示剂
D. L1和L2交点处对应的两种溶液中c(Ag+)=c(Cl-)=c(CrO)
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当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可加入18 g水恢复
B. 用惰性电极电解1 L 1 mol·L-1 CuSO4溶液,当加入1 mol CuO恢复电解前浓度时,电路中转移了2 mol电子
C. 用惰性电极电解含1 mol NaOH的水溶液,溶液的pH不变
D. 要想实现Cu+H2SO4(稀)===CuSO4+H2↑的反应,需在电解池中进行,且Cu为阳极
25. 新型电池的开发与使用在现代社会中已很普遍,一种水煤气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90%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总反应为2CO+O2===2CO2
B. 负极反应为H2-2e-===2H+、CO-2e-+H2O===CO2+2H+
C. 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空气
D. 有机固体超强酸中的H+在放电时向正极移动,造成正极的H+数目增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向含AgBr的饱和溶液中:
(1)加入AgNO3固体,则c(Ag+)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2)加入AgBr固体,则c(Ag+)________;
(3)加入AgCl固体,则c(Br-)________,c(Ag+)________;
(4)加入Na2S固体,则c(Br-)________,c(Ag+)________。
27.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2和1 mol 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O的平衡浓度为0.25 mol·L-1,试判断此时的反应温度为______℃。
(3)若在(2)所处的温度下,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CO2和3 mol H2,则充分反应达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A.等于1.0 mol
B.大于1.0 mol
C.大于0.5 mol,小于1.0 mol
D.无法确定
28. 某小组研究了铜片与5.6 mol·L-1的HNO3溶液反应的速率,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为探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监测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所得曲线如图1。
实验Ⅱ:如图2,向②~④试管中加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铜片和相同体积、浓度均为5.6 mol·L-1的HNO3溶液,结果显示Cu(NO3)2、NO对Cu和HNO3反应速率的影响均不明显,NO2能明显加快Cu和HNO3反应的速率。
实验Ⅲ:在试管中加入铜片和5.6 mol·L-1的HNO3溶液,当产生气泡较快时,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检验后发现其中含有。
(1)根据表格中的现象,描述该反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结论:温度升高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3)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测:该反应由于生成某中间产物而加快了反应速率。请结合实验Ⅱ、Ⅲ,在图3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微粒符号: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以补全催化机理。
(5)为验证(4)中猜想,还需补充一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操作和现象)。
29. 某化学小组欲测定酸性条件下KClO3溶液与NaHSO3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的试剂为10 mL 0.1 mol·L-1 KClO3溶液和10 mL 0.3 mol·L-1 NaHSO3溶液,所得c(Cl-)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l-)=______mol·L-1·min-1。
(2)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
ⅰ.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影响因素:
已知:+3===Cl-+3+3H+。
问题与思考:
①方案Ⅲ烧杯①中加入1 mL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在证明方案Ⅰ假设不成立的情况下,从控制变量角度思考,方案Ⅲ实验操作设计不严谨,改进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方案Ⅰ、Ⅱ、Ⅲ外,请再提出一个可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假设:___________。
ⅱ.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现有A、B、C、D四种元素,A是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B是第三周期元素。B、C、D的最外层电子分别为2、2和7个。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B、C、D、A。已知C和D的次外层电子均为18个。
(1)写出A、B、C、D的元素符号
A:     B:     C:     D:    
(2)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D的价电子排布式:
A:     C:     D:    
(3)写出碱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
(4)写出酸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
1. C 2. A 3. C 4. D 5. B 6. C 7. D 8. C 9. D 10. B 11. C 12. A 13. A 14. B 15. C 16. C 17. B 18. C 19. A 20. A 21. D 22. B 23. C 24. C 25. B
26. (1)变大 (2)不变 (3)变小 变大 (4)变大 变小
27. (1)吸热 (2)830 (3)B
28. (1)反应速率先变快后变慢 (2)不是 (3)检验(或探究)Cu(NO3)2、NO和NO2能否加快铜和硝酸反应的速率 (4)①NO2 ② (5)在两支试管中均加入相同的铜片和等体积、5.6 mol·L-1的HNO3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NaNO2固体,其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另一支试管快
29. (1)2.5×10-3
(2)ⅰ.插入温度计 KCl(或NaCl) ①空白实验,消除由于反应物的浓度变化给实验带来的影响 ②将1 mL水改为1 mL 0.2 mol·L-1 KCl溶液(或NaCl溶液) ③反应产物对反应有催化作用(或生成了,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ⅱ.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
30. (1)Rb Mg Zn Br (2)1s22s22p63s2 5s1 3d104s2 4s24p5
(3)RbOH (4)HBrO4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