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7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7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8 10:55:06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思想上:
政治上:
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组织上: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作出新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作出新决策
导入新课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①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②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改革的主要过程,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作用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目标要求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
1.目的:
1950
1952
1953
1956
1958
1960
土地改革
农业
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上工人喊人
下地人等人
干活人看人
收工人赶人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年经济困难
2.试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农民
分户经营
保证国家集体
自负盈亏
2.试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了6倍多
结束了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
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
小岗村第一个丰收年
小岗村第二个丰收年
20世纪90年代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家庭合影
3.推广: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意义: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结
1.原因: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计划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
国家
工人
企业
政企职责不分
管的过多过死
吃“大锅饭”
劳动积极性低
没有经营自主权
缺乏活力
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2.开始:
3.改革内容: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改革前
改革后
单一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
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职工吃
“大锅饭”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企业活力增强
企业自主权扩大
职工积极性提高
中心环节
4.意义:
5.结果:
198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表:建国后我国GDP总量变化 (单位:亿元)
三、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
经济体制改革
何去何从?
姓“社”还

姓“资”
包产到户性“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2.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
宏观调控
4.意义:
知识拓展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涵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调动农民
生产积极性
增加企业活力
1978年
1984年
1992年
改革特点
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
后推广,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改革启示
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断完善
要关注广大人民利益
……
课堂总结
1.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其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推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B
时间 粮食产量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6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课堂练习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对联横批应为( )
A.翻身解放
B.合作社好
C.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
D
3.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C
4.如图反映了1978年-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
5.某同学通过《人民日报》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位“冒富大叔”不姓冒,名叫彭秋杨,喜欢即兴创作“顺口溜”:……方法一改就变灵,种田种地自做主,勤劳耕种增收入。这个顺口溜称赞的是( )
A.土地革命 B.地主减租减息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6.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粮食339115万吨,相当于其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了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土地改革的实行
C.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