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梳理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梳理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8 16:4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以及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2.理解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两个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的综合运用、推理。
3.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错误操作的后果、实验先后顺序等。能否识别仪器;使用仪器是否规范;操作程序是否颠倒,能熟练掌握重要的基本操作要领。
复习目标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有什么作用?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产量;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4、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礼花 B.面包变质 C.植物光合作用 D.菠萝榨汁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活性炭作净水剂 B. 铝做导线
C.氢气填充气球 D. 氮气做食品包装袋内的填充气
【当堂练习】
C
D
D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我们做了哪两个探究实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二、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三、化学学习的特点有什么?
实验前 —— 实验中 —— 实验时 —— 实验后
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反应物的物理性质
生产物的物理性质
现象
书写探究报告
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怎样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实验你知道蜡烛中一定含什么元素吗?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点燃蜡烛
①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②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蜡烛安静、持续燃烧,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
石蜡有可燃性
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而外焰部分碳化变黑
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熄灭时
①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烧。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方法】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结论】说明了石蜡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量比空气的多,氧气的量比空气的少。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另收两瓶空气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水含量是否相同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程度不同判断CO2含量不同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小镜子),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根据玻璃片(或小镜子)上的水雾的不同判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一、初中化学常用仪器介绍
烧瓶
锥形瓶
反应容器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试管
烧杯
支持仪器
三脚架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手持试管夹的长柄,
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试剂瓶
广口瓶
细口瓶
滴瓶
小结
(一)容器与反应器
1、可直接加热
2、隔石棉网加热
3、不能加热的
(二)计量仪器
(三)漏斗
(四 )夹持器
(五)取用药品的仪器
(六)气体的净化装置
(七)其他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药品的取用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剩余药品的处理: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
少量取用:液体      ,固体          。   
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一)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规则
1、接触药品三不原则
(1ml~2ml)
(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横放容器,把药品放在容器口
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顺着器壁滑到底部


块状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三)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口诀: 瓶塞残倒放口对口,缓慢倒液签向手 。
轻刮液塞紧塞,放回原处签朝外。
多量取液——倾倒到指定容器
盛放:
细口瓶、滴瓶
【注意事项】
1.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
2.量筒底无“0”刻度。
3.不能加热。
4.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量筒的使用
(3) 少量取液——滴管
用滴管取少量的液体
滴管
滴瓶
用后的滴管的放置
【注意事项】
1.使用滴管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放。
3.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用冲洗)。
(四)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②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③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
④用灯帽盖灭
外焰温度最高
⑤要用外焰加热
⑥酒精灯引起的小火灾用湿抹布扑盖。
2、给物质加热
加热液体
①预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
②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试管口和桌面呈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有人的地方。
④ 外焰加热,不能与灯芯接触
(五)洗涤仪器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洗涤标准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六)连接仪器装置
连接仪器注意:
依“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连接。
(七)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当堂练习】
5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给液体加热 B.闻气体气味
C.读取液体体积 D.熄灭酒精灯
2、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量筒 B.蒸发皿 C.试管 D.燃烧匙
D
A


研究对象
方法
实验操作
作用
实验探究
物质加热
药品取用
仪器洗涤
课堂小结
组成、结构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