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课件(共36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安塞腰鼓》课件(共36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8 11:34:27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课题 《安塞腰鼓》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时代背景,深入了解安塞腰鼓2.过程与方法: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感受生命的壮美。
重点 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难点 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美,学习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打开PPT课件,放出安塞腰鼓的照片,教师讲述引导语: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活动吗?大家有了解安塞腰鼓的吗?你认为安塞腰鼓是个怎样的活动?今天我们就走进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一文,近距离的了解作者刘成章,了解他笔下的安塞腰鼓。引出课题:《安塞腰鼓》 学生按小组交流后举手回答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安塞腰鼓,自由畅谈对安塞腰鼓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走进作者: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当他远离家乡后,脑际里常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刘成章面对祖国在改革开放中体现出的蒸蒸日上的情况,心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理解。于是,他用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挥洒出了《安塞腰鼓》这篇激扬生命的浪漫散文。词义理解:【亢奋】极度兴奋。【晦暗】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蓦然】突然,猛然。【冗杂】繁杂。【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恬静】安静。【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渺远】同“邈远”,遥远。【烧灼】指高温炙烫。文中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感染着观众。整体感知: 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壮阔 豪放 火烈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话说)生命的强健刚劲、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力量、气势宏大、气势磅礴合作探究1: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的?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地用同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把这句话找出来吗?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5-13 宏伟场面14-17 雄壮声响18-22 击鼓后生23-27 绮丽舞姿好一个安塞腰鼓!合作探究2: 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结合课文中具体的段落或语句,来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后生比作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既写出了百十个人捶鼓的场景,又突出了现场震天动地的声响和气势,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急促的鼓点比作骤雨,把飞扬的流苏比作旋风,把蹦跳的脚步比作乱蛙,把闪射的瞳仁比作火花,把强健的风姿比作斗虎,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火热与激情。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三组反义词形象地描绘出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它让世界有了热度、高度、力度,也有了动感的节奏和抖擞的精神,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运用排比,高度概括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展示了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粗犷豪迈。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腰鼓声音的强烈和力量的奔放。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递进,突出了安塞腰鼓排山倒海的气势。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段落排比,安塞腰鼓是生命宣泄、升华的体现,更让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合作探究3:安塞腰鼓表演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表演前:静静地积蓄着力量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呆呆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安静时的状态。“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与下文热烈的腰鼓表演场面形成对比,同时也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合作探究4: 作者开头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几个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将人物直接推到读者面前,兀立于天地之间,令人为之震撼。描写人物的整体风貌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奠定了基调。合作探究5: 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人们,为什么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因此,当安塞腰鼓表演“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后是暂时的,贫穷也并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合作探究6: 课文最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开篇仿佛呈现一群高原后生的雕塑,安然不动,“神情沉稳而安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热闹后突来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再结合它前面一句“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情境突变,读来感觉异样陌生,正是作者追求的表达效果。再联系全文看,开篇说一群后生,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现了一种“静”的氛围;接下来是文章的主体,一直写腰鼓激情喧响;到最后鼓声“戛然而止”,这样由静到响,再由响到静,文章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合作探究7:“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只有黄土高原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才能承载安塞腰鼓雄伟、豪迈的气势。合作探究8: 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全文小结:●作者以激情四射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亢奋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土高原上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催人奋进。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发言。 观看投影、听老师讲授、体会文章内涵。 让学生在交流中更进一步了解作者刘成章老先生。
课后作业 文中运用大量排比句,增强了语气和语势,请你尝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板书 《安塞腰鼓》刘成章黄土高原上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 自由坦诚、热烈奔放、坚韧顽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安塞腰鼓
——刘成章
走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时代背景,深入了解安塞腰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感受生命的壮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教学难点: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美,学习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走进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当他远离家乡后,脑际里常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刘成章面对祖国在改革开放中体现出的蒸蒸日上的情况,心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理解。于是,他用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挥洒出了《安塞腰鼓》这篇激扬生命的浪漫散文。
词义理解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然】突然,猛然。
【冗杂】繁杂。
【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恬静】安静。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渺远】同“邈远”,遥远。
【烧灼】指高温炙烫。文中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感染着观众。
整体感知
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
整体感知
壮阔 豪放 火烈
整体感知
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话说)
生命的强健刚劲、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力量、气势宏大、气势磅礴
合作探究1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的?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地用同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合作探究1
5-13
宏伟场面
14-17
雄壮声响
18-22
击鼓后生
23-27
绮丽舞姿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合作探究2
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结合课文中具体的段落或语句,来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
合作探究2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后生比作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既写出了百十个人捶鼓的场景,又突出了现场震天动地的声响和气势,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合作探究2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急促的鼓点比作骤雨,把飞扬的流苏比作旋风,把蹦跳的脚步比作乱蛙,把闪射的瞳仁比作火花,把强健的风姿比作斗虎,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火热与激情。
合作探究2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三组反义词形象地描绘出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它让世界有了热度、高度、力度,也有了动感的节奏和抖擞的精神,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合作探究2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运用排比,高度概括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展示了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粗犷豪迈。
合作探究2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腰鼓声音的强烈和力量的奔放。
合作探究2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递进,突出了安塞腰鼓排山倒海的气势。
合作探究2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段落排比,安塞腰鼓是生命宣泄、升华的体现,更让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
合作探究3
安塞腰鼓表演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合作探究3
表演前:静静地积蓄着力量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呆呆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安静时的状态。“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与下文热烈的腰鼓表演场面形成对比,同时也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合作探究4
作者开头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几个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4
将人物直接推到读者面前,兀立于天地之间,令人为之震撼。描写人物的整体风貌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奠定了基调。
合作探究5
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人们,为什么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
合作探究5
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因此,当安塞腰鼓表演“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后是暂时的,贫穷也并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
合作探究6
课文最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6
开篇仿佛呈现一群高原后生的雕塑,安然不动,“神情沉稳而安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热闹后突来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再结合它前面一句“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情境突变,读来感觉异样陌生,正是作者追求的表达效果。再联系全文看,开篇说一群后生,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现了一种“静”的氛围;接下来是文章的主体,一直写腰鼓激情喧响;到最后鼓声“戛然而止”,这样由静到响,再由响到静,文章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
合作探究7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合作探究7
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只有黄土高原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才能承载安塞腰鼓雄伟、豪迈的气势。
合作探究8
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合作探究8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全文小结
●作者以激情四射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亢奋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土高原上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催人奋进。
课后作业
文中运用大量排比句,增强了语气和语势,请你尝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