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课名 火车行程问题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数学(北师大版) 章节 第5章第6节复习
学时 1学时 年级 七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学会分析简单的火车过桥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引申到火车与人,火车与火车等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火车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相遇、追及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火车行程问题其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策略,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学生在感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丰富学程中,获得深刻感受,生成新的经验。丰富的感性材料、深入的体验与感悟,积极的探究与思考,才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使数量关系的概括总结水到渠成。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火车行程问题”是北师大版第五章第六节追上小明的引申课。火车行程问题数量关系的归纳、总结和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它区别于一般实际问题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性比较强,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之相配合,所以学习的困难会比较大。 教学重点:了解火车行程问题的路程与火车的长度有关;掌握火车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火车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综合应用。 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通过画图演示题中描述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运动的方向、出发时间和运行结果等运动要素。以一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为基础,让学生认识到题中描述到的特征,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同时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火车可以被自由拖动,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可以在视觉领域里展示火车运动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有助于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激趣设疑 00’13”- 2’46” 引入新课 一个人和一个队伍以同样的速度过马路,思考过马路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通过观察演示,思考得出结论 动态演示,直观形象。
(二)火车与桥模型的探究 02’47”- 21’09” 1.掌握火车过桥、火车在桥问题的等量关系,并会应用 2.体会数学的模型化归思想! 引例: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19米,这列火车通过42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变式1:一列火车以每分钟216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桥,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2.5分钟,已知桥长为5680米,这列火车的长米. 模型应用:一列火车以20米每秒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火车从上桥到完全通过用了1分钟时间,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40秒钟,请问大桥长多少米? 例1:某列火车匀速前进,从它驶上300米的桥到完全通过,一共用了20秒;又知桥上一盏固定的灯光一直照射列车10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分析题意中行程问题的专有名词,找到火车与桥问题的数量关系 模型的应用与另一模型的衔接 通过火车的拖动演示,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普通笔的书写实现交互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火车与人模型的探究 21’10”- 37’50” 1.了解火车与人问题的等量关系,并体会与相遇追击问题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变式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小强站在铁路旁,一列火车从他身边经过用了40秒,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2800米长的大桥,用了3分钟,你能知道火车的速度与火车长吗? 变式1:.小强在铁路边沿铁路方向的公路上散步,速度是1米/秒。迎面开来一列长300米的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他身旁共用了20秒,问火车速度是多少? 变式2: 小强在铁路边沿铁路方向的公路上散步,速度是1米/秒。这时从他后面开来一列长300米的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他身旁共用了25秒,问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模型应用:甲、乙两人沿铁路相对而行,速度都是14米/秒,一列火车经过甲身边用了8秒,经过乙身边用了7秒,求火车车身长度和火车速度各是多少? 依据题意分析,演示,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借助白板的交互性,生成性,课堂演示运动过程。通过视觉冲击带来的身临其境的现实性。利用白板的演示,掌握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达到了辅助教学的功能!
(四) 火车与火车模型的探究 37’51”- 41’23” 1.了解火车与火车问题的研究与行程问题的联系。 2.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变式4:在上、下行轨道上,有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客车长400米,每秒行驶20米;货车长800米,每秒行驶10米.试问:如果两车相对开来,它们从相遇到错开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两车同向而行,客车赶超货车(从追上到完全超过)需要多长时间? 通过模型的转化,深入理解模型,并应用模型。 利用几何画板生动形象演示运动过程,降低难点,便于学生理解。
(五) 总结反思模型升华 41’24”- 44’22”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自行总结发言 通过苹果树的视觉联想,并应用局部遮罩功能出示学生的收获
(六) 布置作业 44’23”- 44’25” 巩固新知 P159—习题5.9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