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8 15:2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重点)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重难点)
课程导入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对李大钊施以绞刑。
我会写
zhì

jùn

幼稚 稚嫩
稚气 稚子
避免 躲避
避而不谈
严峻 冷峻
崇山峻岭
啪啦 啪擦
噼里啪啦
注意与“帷”“维”“堆”区分
“白”略窄
我会写
dèng
chǒu
瞪眼 目瞪口呆
瞅见 瞅了瞅
瞅一眼

偏僻 僻静
穷乡僻壤
xuē
皮靴 雨靴
隔靴搔痒
注意与“避”区分
左右结构
“目”窄长
我会写

魔鬼 魔幻
降妖除魔
xíng
hng
bǎng
捆绑 绑扎
五花大绑
哼,走着瞧吧!
苦刑 刑罚
绞刑 判刑
“了”,不是“子”
悬针竖
我会写
kěn
啃食 啃骨头
zhí
执行 执着
执迷不悟
横折弯钩
páo
棉袍 袍子
旗袍 长袍
读写词语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研读课文
1.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________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 ______________。
3.“被难日”,在课文中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
3.“被难日”,在课文中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7)
第三部分(8-18)
第四部分(19-29)
第五部分(30-33)
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引出回忆。
交代父亲被捕前的情况。
写父亲被捕的过程。
写在法庭上父亲最后一次和我们见面的情景。
写父亲遇难,一家人十分悲痛。
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4月6日的早晨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黄昏
第二天
时间顺序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被捕前
从课文中圈画出描写李大钊语言、神态、外貌和动作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语言描写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神态、动作描写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神态描写
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表现李大钊的精神品质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对比衬托
思考:课文结尾和开头有什么联系?
前后照应
首尾
呼应
思考: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好处是什么?
结构严谨
强化
中心
思想
课文层次梳理
回忆(1):父亲的被难日
被捕前(2-7):留守北京、高度负责
被捕时(8-18):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被审时(19-29):凛然正气、坚贞不屈
被害后(30-33):精神激励后人
PPT模板 http://www./moban/
1.课文按照( )顺序写了李大钊被捕前、( )、( )、被害后的过程。
2.本文刻画李大钊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多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神态描写
随堂练习
PPT模板 http://www./moban/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过程。
2.本文刻画李大钊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ABCD)。(多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神态描写
随堂练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