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极地地区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极地地区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2 21: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选择题
  2020年11月日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船由上海出发,于2021年5月7日安全返回。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科学考察站,主要原因是南极地区 (  )
A.严寒、烈风、白色荒漠,自然环境恶劣
B.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丰富,且拥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C.能观察到极昼、极夜、极光等自然现象
D.不受地震、火山等活动的影响,地壳较稳定
2.2021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的现象,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  )
A.南极烈风带来了有颜色的颗粒物
B.夏半年积雪融化变薄露出下面岩石的颜色
C.气候变暖,导致微型藻类在雪中生长繁殖
D.南极考察人员乱扔生活垃圾导致积雪受污染
  北极航线是指往来于欧洲和亚洲或者北美洲和亚洲之间,穿越北极地区的航线,节省了航行时间。读北极地区图,完成3~4题。
图-3
3.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轮船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 (  )
A.暴风雪 B.冰山
C.严寒 D.巨浪
4.北极航线开辟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有利于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
B.便于人们欣赏高大的冰山和成群的企鹅
C.为了开发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D.降低亚洲到北美洲或亚洲到欧洲的往来成本
 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莱自由”。下图示意南极智慧温室大棚。读图,完成5~7题。
图-4
5.在南极建设温室大棚的最佳时期应是北半球的 (  )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6.在南极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台风 ②酷寒 ③暴雨 ④狂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南极科考队员得以实现“蔬菜自由”的关键因素是 (  )
A.劳动力增加 B.交通发展
C.市场扩大 D.科技进步
8.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在南极海域捕鲸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场
C.把垃圾埋在雪地下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
二、综合题
9.南极、北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似乎相去甚远,但如果从地球整体上看,南北两极藏着全球气候的“开关”。图-5为北极地区图及1979—2007年格陵兰岛冰川年内累计融化面积统计图,图-6为南极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北极地区主要包括    洋及周围的欧洲、亚洲、    洲的部分地区。 这里纬度    ,气温低 ,常年被冰雪覆盖。
(2)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格陵兰岛冰川年内累计融化面积 (  )
A.总体增加 B.逐年减小
C.保持不变 D.逐年增加
图-6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南极成为科研宝地,这里可以开展的研究包括 (  )
①臭氧层监测 ②矿产资源开采 ③气候演变 ④淡水资源开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此次“西瓜雪”出现时,南极地区正值   季。气温异常偏高,会造成藻类繁殖加快,冰面变暗,冰的反射    (填“增强”或“减弱”),使气温进一步升高,冰川融化    。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B 2.C
3.B [解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北极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由于全球变暖及暖季影响,北极地区冰川融化,可能会有漂浮而来的冰山,这是航行期间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
4.D [解析] 北极航线开辟会降低亚洲到北美洲或亚洲到欧洲的往来成本,加强亚洲东部沿海国家和北美洲国家的经济联系等,故D正确。
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冬至日前后对应南半球夏至日前后,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适合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
6.C [解析] 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极地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南极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
7.D [解析] 在环境恶劣的南极地区实现“蔬莱自由”主要依靠的是智慧蔬菜大棚,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D
9.(1)北冰 北美 高
(2)A
(3)全年酷寒干燥 B
(4)暖 减弱 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