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
第三节 印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根据资料,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4)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5)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6)阅读资料,简单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印度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和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培养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3)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4)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教学难点
(1)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简要分析印度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电视剧《西游记》的剧照和“玄奘西行路线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都知道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根据唐代高僧玄奘西行赴天竺取经的历史事迹演绎而来的。“天竺”指的是现在的哪个国家?玄奘为什么要到这个国家去取经呢?
(二)互动授课
1.自然环境
展示世界地图,学生找到印度,并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
(1)印度位于哪个大洲?属于其所在大洲的哪个分区?
学生:亚洲;南亚。
(2)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学生:印度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领土在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印度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学生观察印度所在的主要气候区,明确印度的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展示教材图8-3-2,学生完成“读图8-3-2”。
(3)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部濒临印度洋。
(4)找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区,简要说说印度的地形地势特点。
学生:印度有三大地形区,即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5)找出印度的主要邻国,并观察印度河、恒河主要流经哪些国家或地区。
学生:印度的主要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孟加拉国以及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河发源于中国,主要流经克什米尔地区和巴基斯坦;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讲解:恒河是孕育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人称它为“母亲河”,印度教徒尊称它为“圣河”。恒河全长2 580千米,恒河水哺育着沿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灌溉和舟楫之便,恒河流域的人民世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如今的恒河中上游地区,是南亚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2.文明古国
展示泰姬陵、纱丽、印度舞蹈等能体现印度文化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感知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学生小组交流,分享彼此了解到的印度文化,认识到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地风俗习惯差异大。
(1)印度女性喜欢穿着一种用黄麻纺织而成、质地轻薄,叫“纱丽”的服饰,这体现了印度怎样的气候特点?
学生: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气候终年炎热。
(2)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印度哪一种宗教的信徒最多?
学生:印度教。
结合图片,补充讲解: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是世界公认的“传统舞蹈发祥地”;印度最早发明了“十进制数”,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印度是瑜伽的发源地;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等。
3.人口大国
展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学生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得出结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
展示教材图8-3-3,学生完成“读图8-3-3”。
(1)1941~2011年,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越来越多,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2)说说印度人口增长的特征。
学生: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展示“拥挤的交通”“如此乘坐火车”等图片,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印度人口过多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
学生完成教材第72页“思考”。
(3)印度的耕地、水资源、粮食、钢铁总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印度巨大的人口压力给资源带来沉重的冲击,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问题是制约印度发展的核心问题。
补充讲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呈越来越大的趋势,虽然印度政府也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但由于诸多因素,特别是宗教因素,执行效果一直不理想。
4.发展中的大国
展示“印度降水量分布图”“孟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读图说出印度气候特点,以及印度气候的利与弊。
学生: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西南季风的不稳定又使当地多旱涝灾害。
展示教材图8-3-4,学生观察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完成下表:
农作物 分布地区 自然环境
水稻 印度半岛东北部和沿海平原地区 地形平坦、降水丰沛、土壤肥沃
小麦 恒河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 地表起伏和缓,降水较少,灌溉便利
棉花 德干高原 地表起伏和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形平坦,气候湿热
茶 印度东北部的山坡 降水丰沛,坡地排水较好
学生完成阅读——“绿色革命”,理解印度一系列的农业改革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示教材图8-3-5,学生找到印度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完成下表:
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城市 分布地区
钢铁工业 加尔各答 煤、铁产区(印度东部、德干高原中部)
棉纺织工业 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 棉花产区(德干高原西部)
麻纺织工业 加尔各答 黄麻产区(印度东部)
(2)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棉纺织工业中心、软件产业中心分别是哪些城市?
学生:加尔各答——全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最大的商业、金融和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印度软件产业中心,被称为印度的“硅谷”。
(3)印度工业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学生:靠近原材料产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内容,了解印度软件产业发达的内外原因。
学生课后根据教材第74页“活动”,交流各自对印度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