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极地地区 教案 2021-2022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5极地地区 教案 2021-2022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3 09:0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五节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4)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2.能力目标
(1)通过描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运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地科考的历程,感悟科学精神。
(2)运用资料查找实例,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2.教学难点
(1)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纪录片《帝企鹅日记》中两个不同月份的极地景象片段,学生观看并思考:帝企鹅栖息地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它们将在哪几个月度过漫长的黑夜?
(二)互动授课
1.独特的自然环境
展示教材图7-5-1和图7-5-2,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1)说说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海陆分布的差异。
学生: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南极地区以南极大陆为中心,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北极地区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北极圈穿过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材第48页“思考”。
(2)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学生(教师补充):北极在未来交通中非常重要,例如空中交通线的开通大大缩短了由北美到亚洲的航程,海上交通在未来也有开航的可能;北极地区在未来还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展示教材图7-5-2和“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图”。学生结合教材,读图回答问题。
(3)简要描述南极大陆的地表特征。
学生:南极大陆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平均海拔较高,有“冰雪高原”之称。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怎样的?为什么称南极地区为世界的“寒极”?
学生(教师补充):酷寒、干燥、烈风。南极地区纬度高,接受太阳热量少;南极大陆平均海拔高;南极大陆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反射掉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热量。所以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寒冷的地方,被称为世界的“寒极”。
(5)说说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和主要自然资源。
学生: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主要有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以固态形式保存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磷虾、鱼类、海鸟等生物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材第49页“思考”。
(6)简要描述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并结合教材第49页“活动”,归纳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北极地区终年冰雪覆盖,但不如南极寒冷,降水量也比南极大得多。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7)简要说说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常住居民、主要自然资源。
学生: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常住居民是因纽特人。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锰等矿产资源,以固态形式保存的淡水资源,北极狐、驯鹿、鱼类等生物资源。
2.极地科学考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了解两极的探险与科考历史,感悟科学精神。
学生结合教材,小组讨论极地科学考察活动的价值,教师从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等方面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展示两极地区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分布情况,并明确各个科考站的相对位置,找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科考站(长城站)。
提问: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学生(教师补充):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因为这段时间是南极地区的极昼期,也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候条件相对较好。
3.极地保护在行动
播放纪录片《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第一集中有关海象坠崖的片段。
引导学生思考:海象为什么聚集在危险的悬崖边?学生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极地生物生存带来的影响。
学生课后可分组搜集极地环境遭到破坏的各类资料,小组间相互交流,感知极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并完成教材第52页的“活动”。
五、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