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东南亚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7.1东南亚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3 10: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南亚》教学设计
课题 东南亚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年11 月
设计者
学校
联系方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 理论依据: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与区域认知能力以及地理实践力。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对课标的理解: 课标中的“找出”、“说出”等词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东南亚》为湘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内容,本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等内容,包括十字路口的位置,山河相间的地形和城市分布,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华人华侨集聚之地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区域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区域评价。 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多的初中地理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世界地形、气候等基本自然要素,具备初步的读图、析图能力。但该阶段的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区域分析思维,对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意义的分析能力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以问题“东南亚为何中国游客欢迎?”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东南亚旅游”创设真实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在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适当重组,主要采取情境创设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和讲练结合法。 教学手段: 线上微课教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分析东南亚政区图及马六甲海峡位置图,明确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组成,说出马六甲海峡“十字路口上咽喉”的地理意义。 通过读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主要河流、气候类型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掌握区域分析的逻辑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通过学习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举例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理解东南亚华人华侨多的原因。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世界的感情,巩固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范围,了解“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分析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热度榜。 【问题导入】为什么中国游客喜欢去东南亚旅游呢? 提示:从交通距离,旅游景观,物产特产,文化相似等方面来思考。 【承接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感受东南亚魅力所在。观看屏幕,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以旅游问题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其次,展示数学数据统计图和大数据报告,培养地理读图能力。主题探究【探究1】交通距离 【教师活动】阅读东南亚行政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包含的国家。 【教师活动】阅读地图,用地理语言概括东南亚地理位置。 【教师小结】重点突出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展示马六甲海峡位置图片,点明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十字路口的的咽喉”。 “花园城市”新加坡南扼马六甲海峡东口,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东南亚的经济中心。利用东南亚地图描述东南亚范围(1分钟)。 总结: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1个国家。 利用东南亚地图描述东南亚地理位置(1分钟)。 总结: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处,低纬度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地跨南北半球。掌握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理性思维、分析能力。【承接过渡】既然东南亚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还距离我们国家不远,出游最先考虑的交通成本解决了。接下来,就该看看其作为最受中国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有什么特色的旅游景观了。【探究2】旅游景观 【多媒体展示】展示中南半岛湄公河、怒江等自然景观,直观感受东南亚景观和地形。 【教师活动】景观由地形塑造,阅读中南半岛地形图,总结中南半岛地形地势特征以及对河流的特征有何影响? 【教师小结】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中南半岛的河流自北向南流,且上游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缓,形成冲击平原。 【教师活动】展示中南半岛曼谷、河内、万象、金边等著名城市,思考这些城市的分布特征。 【教师活动】思考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教师小结】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便利的交通,古代还具有防卫功能。 【教师活动】继续向南,来到马来群岛,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星罗棋布的岛屿,美丽的梯田。请同学们阅读马来群岛地形图,以加里曼丹岛为例,总结马来群岛地形地势特征以及对河流的特征有何影响。 【教师小结】马来群岛地形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崎岖,平原少,河流短小湍急,水能丰富。 【多媒体展示】印度尼西亚著名火山板块分布图。 【教师活动】在马来群岛还可以参加火山探险活动,为什么这里火山广布呢? 【教师小结】由于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也被称为“火山之国”。 根据地形图和自然景观总结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1分钟) 城市均沿河流分布。河内,红河流经;万象,湄公河流经;金边,湄公河流经;曼谷,湄南河流经。 根据地形图和河流流向总结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1分钟) 结合七年级上所学知识,思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 用特色景点抓住学生眼球,引发学生思考。 理解地形对河流的流量、流速的影响。 考察巩固七年级上册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承接过渡】东南亚不愧为热带旅游胜地,以其特色自然和人文风光吸引全世界各地的旅客,那东南亚有哪些物产特产呢?【探究3】物产特产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物产分布图。东南亚代表食物:辣椒螃蟹,冬阴功汤,菠萝饭。热带水果:榴莲、椰子。热带经济作物蕉麻、油棕。工艺品:锡器。 【教师活动】结合东南亚物产分布图,讲解东南亚饮食偏好、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等。 【教师活动】东南亚饮食、物产与气候有关。展示东南亚气候分布图,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降水图,学习东南亚气候。中南半岛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感受东南亚物产特产,热带气候。 阅读气候分布图,学习东南亚主要气候及特征。 用图片树立东南亚热带气候特征,加深学生对东南亚物产特产的印象。 【承接过渡】东南亚的文化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感受一下。【探究4】文化相似 【多媒体展示】新加坡牛车水旅游视频 【教师活动】视频中的新加坡有很多中国元素的景观、美食等。 这是由于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大部分来自广东和福建。 东南亚与中国文化相近,语言、饮食习惯接近,受到中国游客欢迎。 代入新加坡旅游情境,感受新加坡华人文化。归纳小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课程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东南亚受中国游客欢迎”?总结东南亚区域特征。回顾本节课所学,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内容,提高学习的系统性。 整体构建 以“东南亚为何受中国游客欢迎”为主线,从交通距离、旅游景观、物产特产、文化相似四个方面,总结东南亚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地图技能和综合思维,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当堂达标课件题目。
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评价习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