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8章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检测》
一、教材分析
“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检测”演示实验为初一北师大版《人类的食物》中的新授课,是七年级下册的开篇实验。教材从内容上改变了以往从结构入手的编排方式,意在引发兴趣,培养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实验内容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很弱,但他们好奇、好动、好强,因此“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采用微课导入,然后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使其掌握检测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进一步使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测定的学习,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珍爱生命,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3、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的学习,学会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检测。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
难点:检测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正确操作过程.
五、教法与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根据本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微课、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完成教学过程。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蛋白质溶液、维生素C溶液、双缩脲试剂、加碘的淀粉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滴管、试管。
六、实验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一:蛋白质的检测
1、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加入3ml蛋清稀释液和清水,再依次向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B液。观察比较甲,乙两支试管中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2、实验后讨论:
(1)实验中设置乙试管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作对照
(2)为什么甲、乙两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
学生回答:甲试管中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使蛋清变成紫色;乙试管中的水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滴入乙试管的试剂则把清水染成了淡蓝色)
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二:维生素C的检测
1、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加入3ml维生素C溶液和清水,再依次向两支试管加入10滴加碘的淀粉溶液。观察比较甲,乙两支试管中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2、实验后讨论:
(1)实验中设置乙试管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作对照
(2)为什么甲、乙两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不同?
学生回答:滴入试管甲的试剂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而褪色,称之为褪色反应。
滴入乙试管的试剂则把清水染成了蓝色。
(3)用加碘的淀粉溶液可以检测哪种水溶性物质?
学生回答:检测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可与加碘的淀粉溶液发生褪色反应)
课堂小结:
上述的演示实验结果表明,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加碘的淀粉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则呈现褪色反应,因此这两种试剂可以分别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学生分组实验三:探究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情况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个小组独自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方案:
(1)用研钵,研取自带的两种蔬菜或水果的汁液。
(2)向两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中分别注入同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ml。
(3)将研取自带的两种蔬菜或水果的汁液分别用滴管逐滴滴入小试管中,边滴,边震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为止,记录用去水果汁液的滴数。
链接: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利用了维生素C 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汁液用量就越少。为了便于准确的比较,此实验中应当使用同样大小的2个滴管滴两种汁液。
(三)巩固与提高 课堂精要练习
(四)、板书设计
1、蛋白质的检测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
2、维生素C的检测
加碘的淀粉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
说教学反思
在实验教学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兴趣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本节实验课开始我是从微课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动手实验来掌握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这对与缺乏实验操作技能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并能激发他们的动手欲望,为“探究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情况”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