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蜀 相 杜甫
其人其诗
一个 的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反复吟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3. 赏析本诗手法,体味作品意蕴。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任务清单
1.借助资料了解此诗的创作背景。
2.熟读诗歌,逐字逐句翻译,理解诗意。
3.逐联自主赏析,圈点勾画写点评。你读出了什么?
自主赏析角度:人物、情感、语言(炼字)、手法等。
4.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诵读感知 觅得诗心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诵读感知 觅得诗心
诵读感知 觅得诗心
“一字深情”(找出最能体现全诗情感的字。)
“泪”——惋惜之情。为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而惋惜,为自己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
品味语言 探究问题
(一)临古地——武侯祠
诗人从哪些方面写了武侯祠?怎么写的?
1.位置:锦官城外
2.祠外景:柏树
3.祠内景:碧草映阶,黄鹂好音
手法:
设问、反衬(炼字)、视角转变(外到内)、情景交融
(二)思古人、忆其事
诸葛亮 杜甫
志向抱负
境遇
命运
(二)思古人、忆其事
诸葛亮 杜甫
志向抱负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境遇 刘备:三顾茅庐 早年仕途坎坷
辅佐两朝:刘备、刘禅 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
遇到民主,知遇之恩 怀才不遇
命运 出师未捷身先死 壮志未酬身先老
(三)抒己志
比较表格:
共同之处:有志之士,功业未成。——惋惜之泪
不同之处:幸逢君主—昏庸猜忌。——悲愤之泪
情感:
对贤相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
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悲愤苦痛之情。
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自主学习检测
2.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以乐景抒哀情,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考题设置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链接高考—— “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字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绘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点作用
课外拓展
“空”字在诗中一般可作副词、形容词和名词。
作副词的“空”,一般有“空自”“白白地”“徒然地”的意味。
作形容词的“空”,常有空远、空蒙、空寂的意味,并常带有寂寞寥落、沉郁悲凉的情调。
作名词的“空”,常指天空,或空旷之地,主要营造一种辽远空阔的背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 《白雪歌》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 李清照 《一剪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宋]陆游 《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3.作者瞻仰诸葛亮的祠庙时,想到了他生前的哪些事迹?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①三顾茅庐
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西取四川 “隆中对”
③开创蜀汉
④济助后主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补充:评价诸葛亮功绩的对联
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为什么要写刘备呢?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
“英雄”指谁?
英雄
诸葛孔明
诗人
抒景仰之情,叹壮志未酬
功业未就者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知人论世
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课堂练习: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课堂练习: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课堂练习:
3.读下面一首唐诗,赏析第三、四句。
赏析:“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