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七、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七、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1 10: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工具
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谈话导入   
教师: 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重一些(或铅笔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   
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 分别是多重呢   
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块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探究新知   
例1出示例1主题图:   
教师:这些物品我们在超市经常见到,你看到它们标出的质量了吗   
学生:分别标着3克、12克、100克。   
教师:用手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并回答:感觉都不重,很轻。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知道“克”用字母“g”来表示。   
教师:我们认识克了,那么1克有多重,你知道吗
并提示学生1枚2分硬币质量是1克。   
教师:我们拿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1克真是太轻了。   
认识天平。   
教师:1克物品太轻了,用什么工具才能称出它的质量   
学生:应该是很小的秤吧。   
教师指出: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天平是由底座、托盘、指针、标尺、调节平衡螺母以及砝码构成的。使用前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标尺的零刻度,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然后称物品,一般物品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增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零刻度),然后读取砝码和游码的总克数,就是物品的质量。   
教师操作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使用方法后,教师问:同学们,我们想知道1克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知道)   
教师:那么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数一数。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数完汇报:7粒。   
教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同学们回到家中找几粒黄豆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例2 认识千克   
出示较重物品   
问:图上都是什么物品,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学生讨论并汇报:洗衣液和苹果,包装上都标着净含量。洗衣液5千克,苹果25kg。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我知道“千克”用字母“kg”来表示。   
教师:包装上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学生1:应该是指里面的物品有多重吧。   
学生2:除去包装后的物品的质量。   
教师总结:“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出示两袋500克食盐   
教师: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重多少克 (500+500=1000(克))   
教师: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教师(或学生质疑):称较重的物体,用天平可以吗 (天平一般称重范围在几百克之内,不适合称较重物品)  
学生:我们该用什么工具来称较重物品呢   
认识用“千克”做单位的几种秤。   
课件展示:   
教师: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以“千克”为单位的秤,依次是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和弹簧秤。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千克做单位的秤 (体重秤、杆秤……)   
教师:下面我们用盘秤为例,说说现在一些常用秤的用法。   
教师:同学们认识盘秤吗 (超市经常看到)   
问:知道盘秤以什么为单位吗 (千克)   
问:表盘上的零刻度在哪里 (学生指出位置)
接着问:“0”表示什么 (没有物品称重时指针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能说一说表盘上的100、500、1、2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100表示100克、500表示500克,1和2分别表示1千克和2千克。   
教师:我们认识了盘秤,也会使用盘秤了,弹簧秤和体重秤跟盘秤使用方法差不多,我们试着称一称物品吧。   
学生分别用盘秤、弹簧秤称出1千克物品,用体重秤测一下自己的体重。交流汇报测出的结果。   
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这三种秤的使用方法吧。   
学生:表盘上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三、课堂练习   
把一个菠萝放在盘秤上称重量,你能根据右图的指针说出菠萝的重量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用盘秤称一串葡萄,盘秤的指针如右图,那么葡萄有(   )。
称一称,数一数,多少个苹果重一千克?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判断对错
一个鸡蛋约重50克。 ( )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00克。 ( )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00克。 ( )
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
课后小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
1、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有(  )和(   )。
2、1千克=(  )克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  )做单位; 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   )单位。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比较轻→克→g
比较重→千克→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质量概念,比较难理解。本节课,根据小学生心里、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设计了掂、称、说、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中,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即“进率”。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趣味的练习,使课堂层层深入,高潮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