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至爱亲情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到文中切实让他们感动的地方,以此为切入点来理解课文,感悟文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单元中那些令人感动的情感、品质,都是建立在对亲情的感悟中的,这种感动相对以往那些课文中的那些感动在人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上更为自觉更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孩子找到文中切实让他们感动的地方,以此为切入点来理解课文,感悟文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我给大家的教学建议就是:以点带面,以文中让学生感动的字词句段为契机进行全篇课文的学习。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文本,能够正确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
能够依据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分析其生平经历和所处的生活年代对作品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初步掌握知人论世这一阅读策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展示交流,体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懂得感恩父母。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展示交流,体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对应课标
总目标: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阶段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关于亲情的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母亲让我们因何感动?
2、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其创作的文学作品有着怎样的联系?
3、如何让我们像他们一样,也做一个让别人感动的人?
专题划分
专题一:阅读《陈情表》,通过这一文的学习与内涵解读,让学生感受深情。
专题二:读懂《我不是个好儿子》文中所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专题三:通过读《我与地坛》,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专题一
专题一:阅读《陈情表》。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书信,以叙事为主。但又与一般的记叙文不同,它的着眼点不在表现事件的完整过程上,而在实现作者的请求上,为此就必须动之以情,将自己的心绪、感受愿望都凝聚在叙述中。通篇陈情,融情于事,这是本文写作上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点。第一段是陈其已往之情,中间两段是陈其现今之情,末一段是陈其日后之情。文字曲折委婉,叙述层层深入,直说得情深理透,才点出题旨煞住,末段诚挚哀婉,余情惓惓,读后令人“怆然而涕下”。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联系上下文理解李密为何拒绝晋武帝的邀请。
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其中蕴含的感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如何正确把握一篇作品的思想内涵?
李密是如何拒绝晋武帝的邀请的。
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晋武帝同意李密的要求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课件、电脑网络相关网站
常规资源
教材内外有关亲情的电影
教学支撑环境
图书馆、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进行准备活动,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李密生平情况
二、课堂活动: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及组长进行评价、确定
2、听录音、观看视频,整体感知
3、各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给各组分配任务: 词义疏通、文意贯通、要点讨论等
5、讨论问题: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同意自己的做法的
三、汇报交流,成果展示
1、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活动成果
2、共同评议、修改、完善活动成果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疑难重点
教学评价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能较好的的完成组内任务。
对各组情况进行评议,各小组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及时记录下来。
专题二
读懂《我不是个好儿子》文中所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文章很好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这一情景让我们如临其境,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于细腻处体味作者的“素描心态”。2.揣摩体验作品中朴实真挚的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中“母亲”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文中表现母亲的“平凡”的生活琐事有哪些?
2、作者选择的这些生活小事能承载起展现“亲情”这个厚重的主题的任务吗?请分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课件、有关杜甫的相关网站
常规资源
扩展杜甫的其他经典诗歌、录音机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图书馆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进行准备活动,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李密生平情况
二、课堂活动: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及组长进行评价、确定
2、听录音、观看视频,整体感知
3、各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给各组分配任务: 词义疏通、文意贯通、要点讨论等
5、讨论问题: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中“母亲”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文中表现母亲的“平凡”的生活琐事有哪些?
1、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活动成果
2、共同评议、修改、完善活动成果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疑难重点
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感恩的习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挚爱的真情。
专题三
通过阅读《我与地坛》,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我与地坛》是一篇在当代非常难得的、值得人反复吟读的优美散文,作品篇幅不短,将近一万五千言,读过之后,我们分明可以感到这篇作品的份量非同一般,可以体会出它对于史铁生的特殊意义,作家显然十分珍视这次机会,他试图通过这次写作去回顾自己过往的生活尤其是自己残疾以后的心中历程,它是回忆,是自省,弥漫着沉郁的人生况味,闪烁着澄明的智慧之光。全部讲述所围绕的核心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观察细节,体味真情,把握写人叙事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2、把握写人叙事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一两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2、文中记述的表现母亲的的生活琐事有哪些?划出来,并概括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作者是怎样看待母亲的这些品质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平台、工具书
常规资源
教材及延伸的诗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图书馆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进行准备活动,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李密生平情况
二、课堂活动: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及组长进行评价、确定
2、听录音、观看视频,整体感知
3、各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给各组分配任务: 词义疏通、文意贯通、要点讨论等
5、讨论问题:“母亲”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文中表现母亲的“平凡”的生活琐事有哪些?
1、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活动成果
2、共同评议、修改、完善活动成果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疑难重点
教学评价
重点考察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对亲情的理解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
1、学生认真、积极、有独立见解
2、学生能注重课内外结合,培养了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