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8 14: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单元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阶段练习)某兴趣小组想利用小孔成像实验估测太阳的密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不透明的圆桶一端密封,中央有一小孔,另一端为半透明纸。将圆桶轴线正对太阳方向,可观察到太阳的像的直径为d。已知圆桶长为L,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T。则估测太阳密度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2.(2021·重庆市求精中学校模拟预测)2021年11月8日,航天员王亚平成功出舱作业,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新纪录,成为中国女航天员太空行走第一人,图为王亚平在空间站外部进行操作的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此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
B.若航天员与连接空间站的安全绳脱离,航天员立刻会高速飞离空间站
C.航天员若单手做倒立姿势,则手臂上将承受较大的压力
D.航天员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运动的周期小于24 h
3.(2021·云南昌宁·高一期中)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运行在距地面约为的近圆对接轨道。已知地球半径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不计地球自转的影响。则组合体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大小约为(  )
A. B. C. D.
4.(2021·云南保山·高一阶段练习)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假设“核心舱”与“神舟十三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云动为了实现飞船与核心舱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使飞船与核心舱在同一轨道上云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核心舱实现对接
B.使飞船与核心舱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核心舱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
C.飞船先在比核心舱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核心舱,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飞船先在比核心舱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涿渐靠近核心舱,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5.(2019·四川成都·高一期末)“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使用寿命。如图所示,“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在圆轨道1上运动,一颗能源即将耗尽的地球同步卫星在圆轨道3上运动,椭圆轨道2与圆轨道1、3分别相切于Q点和P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轨道3的高度是一定的,其轨道平面可以与赤道平面成任意夹角
B.根据可知,“轨道康复者”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C.若“轨道康复者”要运动到轨道3上去给同步卫星补充能量,需要在Q、P两点分别点火加速才可能实现
D.“轨道康复者”在三个轨道上的正常运行的周期满足T16.(2022·安徽宣城·高一期末)“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成为一颗人造行星,与地球、火星共同绕太阳公转,并逐渐远离地球,飞向火星,其运动轨道如图所示。若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Au(天文单位) ,火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 5Au,则“天问一号”在地火转移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约为(  )
A.0.8年 B.1.4年 C.2.2年 D.2.6年
7.(2022·广东·模拟预测)图甲是未来空间站的构思图。在空间站中设置个如图乙绕中心轴旋转的超大型圆管作为生活区,圆管的内、外管壁平面与转轴的距离分别为R1、R2。当圆管以一定的角速度ω转动时,在管中相对管静止的人(可看作质点)便可以获得个类似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以此降低因长期处于失重状态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当空间站在地球静止同步轨道上运行时,管道转动的角速度ω大小为(  )
A. B.
C. D.
8.(2022·安徽·模拟预测)三颗人造卫星A、B、C都在赤道正上方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C为地球同步卫星,某时刻A、B相距最近,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1,B的周期为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C
B.经过时间,A、B相距最远
C.A、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向心加速度
D.A、B与地心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9.(2022·重庆市南华中学校高一开学考试)小明站在地球赤道上某点,每经过时间,卫星A经过头顶上空一次,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卫星A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且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则A卫星的运动周期为(  )
A. B. C. D.
10.(2022·云南·昆明一中高一阶段练习)2021年初,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假设天问一号在着陆之前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周期为T1;火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2、周期为T2,引力常量为G。根据以上条件能得出(  )
A.天问一号的质量
B.太阳对火星的引力大小
C.火星的密度
D.关系式
11.(2022·江苏苏州·高一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首次径向靠近空间站,如图所示。两者对接后所绕轨道视为圆轨道,绕行角速度为ω,距地高度为kR,R为地球半径,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三号在低轨只需沿径向加速可以直接与高轨的天宫空间站实现对接
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C.对接后的组合体的运行速度应大于7.9 km/s
D.地球的密度为
12.(2022·安徽省芜湖市教育局高一期末)火星成为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二颗星球,假设火星探测器仅在火星引力作用下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火星半径的2倍,测空探测器的环绕速率为v,已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火星自转的影响),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探测器在轨道上环绕周期为
B.火星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为
C.火星的质量为
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二、填空题
13.(2021·全国·高一课前预习)人造地球卫星
(1)______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______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科学家______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2)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
地球同步卫星位于______上方高度约______处,因______,也称静止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以______的角速度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______。
14.(2021·福建·厦门康桥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是:
(1)把天体(行星或卫星)的运动近似看成是___________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___________提供,即F万=F向,可以用来计算天体的质量,讨论行星(或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问题。基本公式___________=m=mrω2=mr。
(2)地面及其附近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物体与地球间的___________,即F万=G=mg,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基本公式:mg=___________(m在M的表面上),即GM=gR2
15.(2021·全国·高一课前预习)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1)向心力分析:航天员受到的地球____与座舱对他的______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___ =,所以FN=m()。
(2)完全失重状态:当时座舱对航天员的支持力FN=0,航天员处于_____状态
三、计算题
16.(2021·四川·威远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预计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航天员登上月球后进行相关的科学探测与实验.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宇航员在月球表面高为h处静止释放一小球,经过时间t落地。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月球的质量M;
(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匀的小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两球之间用细杆AB相连,AB长度也为r。某同学认为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网站报道:“最近某国发射了一颗人造环月卫星,卫星的质量为1000kg,环绕周期为1h……”一名同学对新闻的真实性感到怀疑.他认为:以该国的航天技术水平,近期不可能成功发射环月卫星,而且该网站公布的数据似乎存在问题。他准备用所学知识对该数据进行验证。
他记不清引力常量的数值且手边也没有可查找的资料,但他记得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地球半径约为6400km,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他利用上述这些数据经过推导分析,进一步认定该新闻不真实。
根据上述数据,运用物理学知识,写出该同学可能会质疑的内容与推导判断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C
6.B
7.B
8.B
9.B
10.B
11.B
12.C
13.(1);(2)
14.该同学看法不正确,理由见详解
15.这是一则假新闻
16. 1957 1970 钱学森 赤道 36000km 相对地面静止 相同 相同
17. 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G 万有引力 G
18. 引力 支持力 mg-FN 完全失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