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辛弃疾的诗词,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依托《水龙吟》等三首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
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了解辛弃疾其人其作。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辛弃疾的成长环境及其时代背景,为理解爱国情怀奠定基础。专题二,分析诗词中的英雄形象和自我形象体会爱国情怀。指导诵读《永遇乐 》《水龙吟》《破阵子》三首词 ,比较词中英雄形象的异同,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专题三,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我眼中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 分析诗词中的英雄形象与作者自我形象的重合。
3. 能够依据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及其诗词特点体会爱国情怀,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辛弃疾爱国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辛弃疾的诗词是如何通过塑造英雄来展现爱国情怀的?
3.透过辛弃疾的爱国诗词探讨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
专题划分
专题1:了解辛弃疾其人其作。
专题2:分析诗词中的英雄形象体会爱国情怀。
专题3: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专题一
了解辛弃疾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依附《水龙吟》《菩萨蛮》两首词,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辛弃疾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及诗词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的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辛弃疾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
5.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对以后的创作有何影响
2.词中的爱国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传达出来的?
3.辛弃疾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这种风格对主题的表达有何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进辛弃疾
问题: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辛弃疾。
2.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
3.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对后来的创作有何影响?
4.自由朗读:《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并初步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了解少年时代的辛弃疾的思想及其举动,尤其是辛弃疾早年参加抗金的义举以及归附南宋之后的人生经历。
2.诵读诗词体会情感。
3.课堂讨论、探究。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分析诗词中的英雄形象体会爱国情怀。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辛词爱国情感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塑造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来实现的,所以只有挖掘这些形象身上所寄托的精神,才能真正体会词人身上的凛然正气和磅礴气势。
这一专题就是通过学生诵读、小组讨论、老师点拨等方式来具体分析词中的英雄形象来走进辛词,进一步了解辛弃疾以及其爱国情感的表达。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明确把握诗词鉴赏的规律及其方法。
2. 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把握诗词中形象特点。
3. 体会英雄形象和作者自身形象的关系。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这三首词是如何表达爱国情感的?
2.每首词中塑造的英雄形象有何不同?
3.这些形象的塑造对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纸笔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三首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1)这三首词是如何表达爱国情感的?
(2)每首词中塑造的英雄形象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英雄形象。
A、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孙权,刘裕
B、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英雄(自己):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渴望重上战场,消灭敌人的英雄(自己):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活动三:诵读并讨论:这些形象的塑造对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
这些英雄形象都是作者理想的寄托,但是因其自身的坎坷遭遇而带有一种深沉的悲慨之心。而他以爱国情怀为生命理念的精神也不禁让人深深的佩服和敬仰!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辛弃疾的诗词;
2.能够学会立足诗词本身理解诗词,达到“以诗解诗”的目的。
3.能够透过诗歌形象把握诗歌情感。
专题三
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辛弃疾词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形象体会爱国情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爱国词人形象”。
本次活动采用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 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辛弃疾爱国情怀及其伟大人格的理解把握。
3.透过辛弃疾爱国情怀的的追寻,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魅力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的辛词?
2.你认为辛词的爱国情感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3.通过诵读辛词你读出了辛弃疾怎样的人格魅力?
4.从辛弃疾的诗词体悟爱国情感,反观现实社会中如何爱国?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纸笔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辛弃疾的诗词。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你认为辛词的爱国情感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2)通过诵读辛词你读出了辛弃疾怎样的人格魅力?
(3)从辛弃疾的诗词体悟爱国情感,反观现实社会中如何爱国?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对国家朝廷的忠贞不渝,对理想目标的执着坚守,还有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是凝聚在辛弃疾身上的魅力光芒,都是我们汲取的营养。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辛弃疾的一生都在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他用词反映时代精神、人民情绪,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尽管辛氏的爱国与忠君仍难能离析,一如封建时代别的士大夫那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吸取所宝贵的东西,那股生在血肉里,长在骨头里的浩然正气和那种矢志不二的爱国之志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进一步体会情感。
2.以“我眼目中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为话题,每人完成一篇评论。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