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5 课时,共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杜甫悲己悲人的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杜甫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盛唐诗情,能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和延伸。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盛唐诗歌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怀,认同古代知识分子报国济世的人生追求,增强民族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何理解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专题划分
专题一: 山水田园诗 ( 1课时)
专题二: 边塞军旅诗 ( 2课时)
专题三: 李白杜甫诗 ( 1课时)
专题一
山水田园诗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王维诗歌的思想境界,了解其生平。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王维诗中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王维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王维
问题:
1.谈谈你了解的王维?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探究诗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问题:
如何理解“诗中之画”?
如何理解“画中之诗”?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山居秋暝》《过香积寺》《鸟鸣涧》等诗篇,了解诗人情怀。
也可在课外阅读典籍理解诗人生平。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王维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王维诗歌的内涵。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王维情怀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边塞军旅诗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边塞诗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边塞诗人的思想情怀的博大,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高适的《燕歌行》主旨?
边塞诗人的思想情怀?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高适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对诗歌的思想主旨有何意义?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为什么这首诗歌能在众多边塞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再次朗读《燕歌行》《塞下曲》,以品带读,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边塞诗歌的特点。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边塞诗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李白、杜甫的诗歌(以杜甫为主)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杜甫悲己悲人的情怀不是抽象存在的,是有依托的,如何表现这一情怀则是本专题的又一重点。杜甫采用的表现情怀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设施宏大而开阔的背景,传神的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杜诗鉴赏手法的掌握与运用。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掌握杜甫诗歌鉴赏的方法,会写赏析性的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杜甫为什么给自己的诗歌设置宏大而开阔的背景?
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直抒胸臆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杜甫为什么给自己的诗歌设置宏大而开阔的背景?
学生品读文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中相应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中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直抒胸臆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三吏”“三别”及其它诗篇,品味其表现手法。网上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杜诗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