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求学之道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4课时。专题一《劝学》2课时;专题二《师说》2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生学习的追求,人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就是论述求学之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是问题探讨,从《劝学》和《师说》两篇课文的学习中分别探讨就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本单元分为两个专题:专题一,通过学习《劝学》探讨学习的基本道理,“学不可以已”“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过学习可以改变提升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专题二,通过学习《师说》探讨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学习应持的态度,真正理解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的思想。
专题一《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谈的是个人的学习;而专题二《师说》探讨的是从师而学,涉及个人与外部的联系。这两者均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求学之道,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能够充分了解并熟练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等手法。
4.熟练掌握“劝、中、假、绝”等实词和“于、而、故、焉、乎”等虚词。
过程与方法:
1.课下,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手段,识记重点实词、虚词,疏通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围绕“学不可以已”、“古之学者必有师”等预设问题采用讨论交流、质疑论辩、比较辨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强调在学习探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文本,进而理解和感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学习中注重并尊重学生独立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探讨求知问道和阅读经典作用的作用。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2.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能有生命力?
专题划分
专题一:《劝学》,学习的作用、方法、态度,“学不可以已”。
专题二:《师说》,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
专题一
《劝学》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文章。虽然时代不同,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大大地改变了,可荀子论述的是学习的基本规律,所以对今天的学习仍然有知道意义。
通过探究性学习《劝学》明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同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动和特殊文言句式。
4.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5.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论证的能力。
6.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题目是《劝学》,课文中如何劝的?你认为这样劝的好处是什么?
2.作者提出论点以后,分别对论点作了论述,你认为这两段论述是否重复?其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
3.作者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论点是如何论述的,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4.从全文看,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思路来论证?
5.具体分析论证方法,本文出现比喻论证中的“青”“冰”论证了什么问题?
6.加入要你举几个事例来论述学习应持的正确态度,你将举什么例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常规资源
教材:《劝学》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课外扩展阅读《荀子》相关文章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补充相应的文化知识。
2.题解,对“劝”字的正确理解,明确题目的真正含义。
3.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4.课文诵读,学生自由朗读后,随机选取2-3名学生当堂诵读,针对出现情况,教师作朗诵提示。
5.分组齐读课文,强化记忆。
6.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明确本文观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阐述观点的?
第二课时
1.整理、归纳文中重要文言知识。(学生先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补充,教师投影提示强调)
2.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思路、论证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推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交流)
3.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找出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具体句子,进而找出它们的特点。如,比喻论证的特点是什么?
4.拓展资料学习。
教学评价
1.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表达流利、准确。
2.能及时归纳总结文章的论点,并理解一定的论证方法。
3.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重点字词。
4.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5.制作学习卡片,积累文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