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探寻李商隐的幽深情怀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5课时 (课内3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一提起晚唐诗人李商隐,就不得不谈他的《无题》诗,那一首《锦瑟》曾令多少人痴迷,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曾使人产生过多少美好的想象与联想,又有多少人在无尽的想象中泪如雨下。那么,李商隐究竟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怀,历来众说纷纭。本单元将结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一起探寻他在《无题》诗中所要表达的幽深情怀。
本单元的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六单元《诗歌余晖中的晚唐诗》,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高中必修四学习过《锦瑟》。本单元将依托李商隐的四首《无题》诗展开,整个单元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品味李商隐的“无题”诗。重点解读《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这两首,联系《昨夜星辰昨夜风》《飒飒东风细雨来》这两首,解读重点意象,体味“意在言外”的诗歌旨趣。专题二,追寻李商隐的情感经历。组织学生分组探寻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探寻他的情感密码,以来为依托来进一步解构他的“无题”诗。专题三,我看李商隐的幽深情怀。鼓励学生们对李商隐的“无题”诗做出自己的思考,在个人空间或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评论,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商隐的情感经历和相关的“无题”诗。
2.能够依据李商隐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综合分析其情感经历对“无题”诗创作的影响。
3.能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过程与方法:
1.在探寻李商隐的幽深情怀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鉴赏诗歌。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写作“诗歌评论”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 通过探寻李商隐的幽深情怀,培养学生感悟美的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4.《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李商隐的“无题”诗有哪些意象?
李商隐的情感经历对他的“无题”诗有哪些关联和影响?
在“无题”诗的背后,李商隐有着怎样的幽深情怀?
专题划分
专题一:品味李商隐的“无题”诗 ( 1课时)
专题二:追寻李商隐的情感经历 ( 2课时)
专题三:探寻李商隐的幽深情怀 ( 2课时)
专题一
品味李商隐的“无题”诗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构思缜密,声情绵邈,辞藻精丽,成为晚唐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商隐的诗作中成就最高的就属他的“无题”诗,由于种种原因,诗人不愿标明主题,有的则用开头两个字为题,这些诗作统称为“无题”诗,最有代表性的一共有四首。
本专题围绕着这四首“无题”诗展开,梳理归纳诗里面的意象,寻找诗背后的隐含信息。
让学生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结合诗中意象,选择你喜欢一首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李商隐的六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诗,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诗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这些“无题”诗的意象有何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必修四和《唐诗宋词选读》,纸质补充材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诵读四首“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昨夜星辰昨夜风》《飒飒东风细雨来》。
活动二:这四首诗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这些典型意象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揣摩意象背后的隐含信息。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评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作业:1、结合意象,写一段文字,谈一谈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2、背诵这四首诗歌。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4.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追寻李商隐的情感经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着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通过查询资料,理清李商隐情感的追寻与失落,婚姻爱情生活的幸福与幻灭的过程。
结合他的情感世界重新思索他的“无题”诗,探寻其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无奈与痛苦,作出新的评价与思考。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能够依据李商隐的的情感心路历程,综合分析其情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了解李商隐的情感心路历程吗?
2.情感选择的“两难”与“无题”诗的晦涩之间有何关联?
3、你对“无题”诗的意象有何新发现?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必修四和《唐诗宋词选读》,纸质补充材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组织学生网上搜索查询李商隐的情感心路历程。
小组交流自己的查询结果,梳理其情感世界的复杂历程。
活动二:探究情感选择的“两难”与“无题”诗的晦涩之间有无关联。
第二课时
活动一:李商隐的情感经历在“无题”诗中有着怎样的体现?
引导学生将李商隐的情感经历与重点意象结合起来思考,品味意象背后的隐含信息。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二:选择几个典型意象,结合李商隐的情感历程,作出重新解读。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揣摩意象背后的隐含信息。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评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作业:结合具体意象,写一段文字,谈一谈李商隐诗歌的“言外之意”。
教学评价
1.能够上网搜索李商隐的相关信息;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我看李商隐的幽深情怀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结合李商隐的情感心路历程和相关“无题”诗,探寻其幽深情怀,理解诗歌创作中的“两难”结构。并做出自己的思考。
组织李商隐诗歌专题题朗诵会,在诵读中品味其优美的语言与幽深的情怀。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 通过探寻李商隐的幽深情怀,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喜欢李商隐的哪一首诗?请试着进行朗诵。
2.李商隐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无题”诗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的?
3、试着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