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下册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案+课件1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下册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案+课件15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28 16:20:00

文档简介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教材简析】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6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本课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索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化学变化的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结构,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从小到大身体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从物质变化的视角了解人体能量和营养的来源都与化学变化有关。接着展开探索,通过观察、探究食物中的化学变化,判断食物在身体各个消化器官中发生着哪些变化;通过关键问题“我们的身体中还发生着哪些化学变化”的研讨,拓展认识食物中毒、药物治疗、情绪变化等都与化学变化有关。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认识:1.已初步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有能量的概念。3.知道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4.知道淀粉可以用滴加碘酒变色的方法进行检验。但在以下几方面存在认识不足:1.学生都有吃米饭的经历,但很少有学生关注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感受品味米饭变甜的体验。2.学生对于食物在各个器官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认识是模糊的。3.对于情绪的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关,学生基本没有了解。所以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条件提供一些辅助。例如,提前让孩子细细品尝米饭,感受米饭的味道变化;通过回忆呕吐、拉肚子等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变化;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情绪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人体的成长过程从食物中获得能量和营养。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情绪的产生、食物中毒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能够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化学变化影响着人类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难点:能基于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推测食物在各消化器官中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干燥的粉条、火柴、蜡烛。
学生:二年级保存的“时间胶囊”。
小组准备:米汤、试管两支、小烧杯三个、大烧杯一个、碘酒、滴管若干、37℃的温水。
【教学过程】
聚焦(预设3分钟)
1.师: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主要研究的都是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上一节课我们还研究了地球家园中的化学变化,知道了煤的形成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化学变化,那么在动物和人类的体内,每时每刻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交流。
2.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问题聚焦研究内容,明研究主题。]
二、探索(预设30分钟)
(一)我们身体的变化
[材料准备:学生二年级时制作的时间胶囊]
1.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制作的“时间胶囊”也到了该开启的时候,请同学们组内展示并说一说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展示交流)
2.班级交流,统计分析我们从婴儿长大成现在的样子,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板书)
预设:长高了,变胖了,手脚变大,力气变大等。
3.思考: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
预设:我们每天都在吃东西,从食物中获得营养和能量。
(二)来自食物的能量和营养
[材料准备:干燥的粉条、火柴、蜡烛。]
1.教师演示燃烧干燥粉条的实验,明确食物具有能量。
食物具有能量,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设计意图:从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出发, 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身体发生变化的原因——食物中的能量转换成人体的能量。干粉条的燃烧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食物中蕴藏的能量,帮助学生理解。]
2.过渡: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3.师:以老师课前让你们去感受的食用米饭为例,推测米饭在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4.学生小组合作,判断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经历了什么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全班研讨。
问:米饭在口腔中是不是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生:不是,也有化学变化。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理由。(引导学生回忆刚吃米饭时和反复咀嚼米饭后的不同感受)
预设:刚吃米饭时,没有味道,反复咀嚼米饭,米饭有了甜味。
[材料准备:米汤、试管两支、小烧杯三个、大烧杯一个、碘酒、滴管若干、37℃的温水。]
6.米饭在口腔中的化学变化模拟实验。(播放微课)
学生分组实验。
7.小结: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也是一种更复杂的化学变化,最终成为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我们身体的生长也是一种化学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身体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引领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有没有新物质产生?生活中有没有例子可以成为自己推测的证据。在逐步分析、比较、推测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并进一步产生探究事实真相的欲望。通过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模拟实验,用直观的证据证明口腔中也发生着化学变化,深化学生认知。]
(三)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1.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实验的过程非常投入,看到实验现象的时候特别兴奋,不禁有一个疑问,人的情绪是不是与化学变化有关呢?
2.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多巴胺、内啡肽等化学物质的相关资料或视频,帮助学生认识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研讨(预设5分钟)
1.交流研讨:你还知道我们的身体中发生着哪些化学变化?
预设:呼吸、产生汗液、细胞产生、灭亡等。
2.交流研讨: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药物和食物中毒的例子,药物和食物中毒与化学变化有关吗?
教师提供资料,学生阅读。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命体中化学变化的认知。]
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诸多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有关,人体、植物、动物等生命体的生长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息息相关。
【板书设计】
6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人体 食物 生长发育
(食物的能量) (人体的能量)
植物
动物
【作业设计】
1.在下图丁中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等量碘液,出现蓝色的是( A )。
A.1号试管 B.2号试管 C.1号试管和2号试管 D. 1号试管或2号试管
(


)
2.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有关,如多巴胺、内啡肽就是影响情绪的化学物
质。 ( √ )
3.食物中毒与我们身体中发生着的化学变化有关。 ( √ )
4.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 化学变化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 1(共15张PPT)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聚 焦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进行
光合作用也是化学变化。
那么在动物和人类的体内,每时每刻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一)我们身体的变化
我们在二年级时制作的“时间胶囊”也到了该开启的时候。
请同学们组内展示并说一说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 索
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
我们每天都需要吃东西,从食物中获得营养和能量。
探 索
(二)来自食物的能量和营养
食物具有能量,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探 索
小组合作:判断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经历了什么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食物被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
探 索
米饭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组实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化学变化
刚吃米饭时:米饭没有味道。
反复咀嚼米饭:有甜味。
探 索
我们发现:1号试管变蓝色,2号试管不变色。
结论: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是一种更复杂的化学变化。
淀粉
米饭本身无甜味
唾液
有甜味的新物质
麦芽糖
探 索
(三)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但也和化学变化有关。
探 索
探 索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内啡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意味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
影响情绪的化学物质
研 讨
让我们继续思考
1.你知道我们的身体中还发生着哪些化学变化吗?
呼吸
细胞产生、灭亡
产生汗液
研 讨
让我们继续思考
2.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药物和食物中毒的例子,药物和食物中毒与化学变化有关吗?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诸多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有关。
人体、植物、动物等生命体的生长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息息相关。
小 结
我们的收获
作 业
1.在下图丁中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等量碘液,出现蓝色的是( )。
A.1号试管 B.2号试管 C.1号试管和2号试管 D.1号试管或2号试管
2.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有关,如多巴胺、内啡肽就是影响情绪的化学物质。( )
3.食物中毒与我们身体中发生着的化学变化有关。 ( )
4.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 ,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化学变化
测一测
A

让科学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