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基础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1年世界环境日以“生态系统恢复”为主题。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江河流域禁渔
C.修复矿场植被 D.露天焚烧秸秆
2.空气质量决定生活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O2 C.SO2 D.NO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
A.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禁止雾天焚烧固体垃圾
B.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C.鼓励燃煤发电比太阳能发电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4.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全世界都缺乏医疗物资,下列医疗防护用品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橡胶手套 B.纺粘﹣熔喷﹣纺粘防护衣
C.塑料防护面屏 D.全棉手术服
5.2021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
B.夏天将空调温度调到26℃以下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压入地下
6.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石油 D.风能
7.2021年国务院编制的十四五规划中,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为防止水体污染,禁止化工企业生产
B.改进发动机的结构,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污染
C.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8.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世界水日”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说法或做法合理的是( )
A.车开到河边用河水洗车 B.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C.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河流 D.合理利用水力发电
9.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B.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硫、臭氧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10.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回收石墨电极 B.回收锌桶
C.防止重金属污染 D.防止固体乱放
11.2021年3月,全国“两会”如期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B.提倡戴口罩乘公交绿色出行
C.燃放烟花爆竹营造节日气氛
D.少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及餐具
12.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下列做法有利于绿色转型的是( )
A.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直排高空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将废旧电池掩埋,防止重金属污染
D.就地焚烧秸秆,增加土地肥效
13.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将其与其他化肥区分开的是( )
A.硝酸铵 B.磷矿粉 C.氯化钾 D.硫酸钾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某食堂的午餐食谱为:米饭、馒头、红烧牛肉、油炸刀鱼和炒青椒。食谱中所有富含糖类的食物是 ;为了补充维生素,应选择的菜品是 。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与合成纤维相比较,棉纤维在性能上具有的优点是 (答一点)。
(3)在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成分中,含有的物质不可以是 (填字母)。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铝
C.氢氧化钠
(4)生活中,用于腌渍蔬菜、鱼、蛋等,起到延长保存时间作用的物质是 。
15.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以其强大的传染性和杀伤力惊惶了全世界。
(1)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各场所进行消毒,但是一定要注意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用,因为84消毒液与洁厕混用会生成黄绿色有毒气体﹣﹣氯气,氯气的化学式为 。
(2)搞好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有益健康,75%的免洗洗手液是疫情防控期间常见的清洁用品,下列关于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贴好标签,密封放置
B.失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
C.远离火源,远离儿童
D.为使消毒效果更好,应在家里大量喷洒
(3)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一定注意保护自己,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要佩戴好口罩,口罩中过滤层为聚丙烯熔喷布,熔喷布属于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4)专家提醒: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要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日常生活中应摄入足量鸡蛋,牛奶等食物,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富含 (填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16.口罩是一种常用的卫生用品,可以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的口鼻。如图是一款医用口罩的示意图。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写出1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 的操作。
(3)某口罩中有活性炭滤片,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4)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其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的口罩在保存时应注意 。
17.2018年5月9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1)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填名称)。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二氧化碳
(2)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
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CO+H2OCO2+H2,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
(2)图2中,催化剂为2% Au/α﹣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 。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α﹣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
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D.“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图1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面料和里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2)某学校的早餐饼配料表见图2,其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当衣服上沾有花生油时,可用洗涤剂除去,是由于洗涤剂对花生油有 作用。
(3)钢和玻璃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①钢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②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为原料制得。纯碱的化学式为 。
(4)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炼制可获得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氢能源代替汽油和柴油作汽车燃料,具有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
2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等有害气体(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二氧化氮
(2)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PM2.5专用口罩使用的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
(3)除了对汽车尾气的监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 (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控制扬尘、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等方面回答均可 )。
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基础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1年世界环境日以“生态系统恢复”为主题。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江河流域禁渔
C.修复矿场植被 D.露天焚烧秸秆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轻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B.江河流域禁渔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不合题意;
C.修复矿场植被有助于改善生态平衡,不合题意;
D.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的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食品安全等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与之相关的化学知识也将会成为重要考点之一.
2.空气质量决定生活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O2 C.SO2 D.NO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B、O2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C、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SO2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NO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
A.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禁止雾天焚烧固体垃圾
B.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C.鼓励燃煤发电比太阳能发电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鼓励乘坐公共交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倡导环保低碳生活、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防止污染,节约资源,禁止露天焚烧固体垃圾,防止对空气的污染,故A利于“保卫蓝天”;
B、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B利于“保卫蓝天”;
C、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且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不利于“保卫蓝天”;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随时调查空气污染情况,能及时防止空气的污染,故D利于“保卫蓝天”。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理解解答即可。
4.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全世界都缺乏医疗物资,下列医疗防护用品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橡胶手套 B.纺粘﹣熔喷﹣纺粘防护衣
C.塑料防护面屏 D.全棉手术服
【分析】根据复合材料是指以上材料中的两种或三种复合在一块儿形成的,依据材料的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橡胶手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B、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防护衣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正确。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D、全棉手术服属于天然纤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分类,区分材料时主要从材料的组成上进行分析,难度不大。
5.2021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
B.夏天将空调温度调到26℃以下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压入地下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一次性餐具用餐的大量使用既浪费资源,又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B.夏天将空调温度调到26℃以下会浪费大量的电能,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不合题意;
C.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
D.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压入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低碳、经济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经济、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6.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石油 D.风能
【分析】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解答】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A、地热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D、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1年国务院编制的十四五规划中,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为防止水体污染,禁止化工企业生产
B.改进发动机的结构,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污染
C.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分析】根据防止空气、水体等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有关的行为。
【解答】解:A、为防止水体污染,化工企业生产不能禁止,应使化学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故选项符合题意;
B、改进发动机的结构,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符合要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可以节约资源,符合要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可以节约资源,符合要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止污染的措施等,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世界水日”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说法或做法合理的是( )
A.车开到河边用河水洗车 B.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C.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河流 D.合理利用水力发电
【分析】根据水污染的防治和节约用水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车开到河边用河水洗车,会污染水,做法不合理;
B、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会污染土壤,做法不合理;
C、农药化肥会污染河流,做法不合理;
D、合理利用水力发电,减少空气污染,做法合理;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水资源污染与防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9.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B.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硫、臭氧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分析】根据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考虑。
【解答】解: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引起酸雨的物质,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都不能引起酸雨,故B错;
C、臭氧不能引起酸雨,故D错;
D、一氧化碳不能引起酸雨,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引起酸雨的物质。
10.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回收石墨电极 B.回收锌桶
C.防止重金属污染 D.防止固体乱放
【分析】根据电池中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电池中含有的汞、铜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具有污染性.
【解答】解:回收废电池的首要原因是防止废电池中渗漏出的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废弃电池集中处理的原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电池的成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
11.2021年3月,全国“两会”如期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B.提倡戴口罩乘公交绿色出行
C.燃放烟花爆竹营造节日气氛
D.少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及餐具
【分析】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提倡戴口罩乘公交绿色出行;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公共场合燃放烟花爆竹;少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及餐具等。
【解答】解: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提倡戴口罩乘公交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燃放烟花爆竹营造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少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及餐具,减少白色污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2.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下列做法有利于绿色转型的是( )
A.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直排高空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将废旧电池掩埋,防止重金属污染
D.就地焚烧秸秆,增加土地肥效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直排高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选项说法错误;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减少水体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C.将废旧电池掩埋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D.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3.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将其与其他化肥区分开的是( )
A.硝酸铵 B.磷矿粉 C.氯化钾 D.硫酸钾
【分析】根据磷肥是灰白色的,硝酸铵、氯化钾、硫酸钾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硝酸铵为白色晶体。
B、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固体。
C、氯化钾为白色晶体。
D、硫酸钾为白色晶体。
从外观看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看与磷矿粉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化肥简易鉴别,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磷肥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某食堂的午餐食谱为:米饭、馒头、红烧牛肉、油炸刀鱼和炒青椒。食谱中所有富含糖类的食物是 米饭、馒头 ;为了补充维生素,应选择的菜品是 炒青椒 。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与合成纤维相比较,棉纤维在性能上具有的优点是 透气性好(或吸水性强) (答一点)。
(3)在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成分中,含有的物质不可以是 C (填字母)。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铝
C.氢氧化钠
(4)生活中,用于腌渍蔬菜、鱼、蛋等,起到延长保存时间作用的物质是 食盐 。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棉纤维的优点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食盐的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米饭和馒头富含糖类,红烧牛肉和油炸刀鱼富含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炒青椒富含维生素;故填:米饭、馒头;炒青椒;
(2)与合成纤维相比较,棉纤维在性能上具有的优点是透气性好、吸水性强;故填:透气性好(或吸水性强);
(3)A.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氢氧化铝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故选C;
(4)生活中,食盐用于腌渍蔬菜、鱼、蛋等,起到延长保存时间的作用;故填:食盐。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5.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以其强大的传染性和杀伤力惊惶了全世界。
(1)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各场所进行消毒,但是一定要注意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用,因为84消毒液与洁厕混用会生成黄绿色有毒气体﹣﹣氯气,氯气的化学式为 Cl2 。
(2)搞好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有益健康,75%的免洗洗手液是疫情防控期间常见的清洁用品,下列关于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D 。
A.贴好标签,密封放置
B.失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
C.远离火源,远离儿童
D.为使消毒效果更好,应在家里大量喷洒
(3)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一定注意保护自己,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要佩戴好口罩,口罩中过滤层为聚丙烯熔喷布,熔喷布属于 C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4)专家提醒: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要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日常生活中应摄入足量鸡蛋,牛奶等食物,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富含 B (填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分析】(1)根据单质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2)根据75%的免洗洗手液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4)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解答】解:(1)氯气是一种由双原子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Cl2;故填:Cl2;
(2)75%的免洗洗手液中含有酒精,酒精具有可燃性。
A.酒精易挥发,所以要贴好标签,密封放置,选项说法正确;
B.失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要远离火源,远离儿童,选项说法正确;
D.不能在家里大量喷洒,以免接触明火或电火花发生爆燃,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熔喷布是由合成纤维制成的,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填:C;
(4)鸡蛋和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填:B。
【点评】本题紧密联系生活,加强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6.口罩是一种常用的卫生用品,可以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的口鼻。如图是一款医用口罩的示意图。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铝 (写出1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聚丙烯 。
(2)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 过滤 的操作。
(3)某口罩中有活性炭滤片,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
(4)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其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的口罩在保存时应注意 远离火源 。
【分析】(1)根据元素的分类以及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聚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铝;聚丙烯;
(2)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过滤的操作;故填:过滤;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于制口罩滤片;故填:吸附;
(4)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其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的口罩在保存时应注意远离火源;故填:远离火源。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2018年5月9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1)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氮气 (填名称)。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BC (填字母序号)。
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二氧化碳
(2)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 ABC 。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分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改善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
【解答】解:(1)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氮气;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PM2.5,臭氧,一氧化碳;
(2)A、推广使用新能源,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故答案为:(1)氮气;ABC;(2)ABC
【点评】环保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空气污染原因、污染物的种类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
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CO+H2OCO2+H2,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化石资源制氢 。
(2)图2中,催化剂为2% Au/α﹣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 。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 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填序号)。
A.α﹣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
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D.“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来分析;
(2)根据图2中的信息来分析;
(3)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所学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1)由题干材料可知,目前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故填:化石资源制氢;
(2)由图2中的信息可知,催化剂为2% Au/α﹣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故填: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故填: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4)A.由图2信息可知,α﹣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70%,选项说法错误;
B.水电解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该方法的不足是造价高昂,选项说法正确;
C.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干材料可知:“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CD。
【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材料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此类试题一般难度不大。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图1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面料和里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锦纶 。
(2)某学校的早餐饼配料表见图2,其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鸡蛋 ;当衣服上沾有花生油时,可用洗涤剂除去,是由于洗涤剂对花生油有 乳化 作用。
(3)钢和玻璃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①钢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铁(或Fe) 。
②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为原料制得。纯碱的化学式为 Na2CO3 。
(4)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石油炼制可获得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氢能源代替汽油和柴油作汽车燃料,具有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钢的组成,物质的俗称、名称与化学式来分析;
(4)根据能源的分类、乙醇的性质以及氢气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羊毛和棉属于天然纤维;锦纶属于合成纤维;故填:锦纶;
(2)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填:鸡蛋;乳化;
(3)①钢是含碳量为0.03%~2%之间的铁合金,其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铁;故填:铁(或Fe);
②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填:Na2CO3;
(4)a.石油炼制可获得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错误;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热值高,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所以氢能源代替汽油和柴油作汽车燃料,具有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化学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①③④ 等有害气体(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二氧化氮
(2)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③ (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PM2.5专用口罩使用的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
(3)除了对汽车尾气的监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 减少火力发电,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发电;或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等 (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控制扬尘、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等方面回答均可 )。
【分析】(1)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2)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3)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减少火力发电,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发电;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等。
【解答】解:(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故答案为:①③④;
(2)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因为分子很小,用眼睛看不到;故答案为:③;
(3)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减少火力发电,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发电;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等;故答案为:减少火力发电,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发电;或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等;(合理即可)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