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8 22: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基础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是某初三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生成
B.将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2.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和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以从内陆盐湖中提取,又可以用“侯氏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波尔多液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生石灰
3.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的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A.NH4Cl与KCl:观察外观
B.NH4HCO3与KCl:加水
C.K2SO4与Ca3(PO4)2:闻气味
D.(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4.下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
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
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铵态氮肥与烧碱共热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化肥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硝酸钾 B.氯化铵 C.磷矿粉 D.氯化钾
7.小明用“闻气味”的方法将家里的一种化肥鉴别出来了,这种化肥是(  )
A.硫酸钾 B.碳酸氢铵
C.硝酸铵 D.尿素[CO(NH2)2]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向磷肥滴加适量水,磷肥全部溶解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pH都大于7,但pH都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肥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一定不是氮肥
10.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氯化钾 B.硝酸铵 C.磷矿粉 D.硫酸钾
11.如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 乙:稀盐酸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 乙:水
D.甲:稀盐酸; 乙:氯化钠溶液
12.目前,许多地区都筹建了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园区不仅是农业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农业园区.下面的一些生产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施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CO2,促进其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提高农业产量
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既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又可降低土壤酸性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现有碳酸氢铵、硫酸钾两种固体化肥,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法将它们加以区别.
方 法 现 象 结 论
(1)     原化肥是碳酸氢铵
(2)     原化肥是碳酸氢铵
14.为鉴别碳酸氢铵。氯化铵。和尿素三种化肥,分别取三种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以下试验:
(1)写出A.B的化学式   。
(2)指出三种化肥含氮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
(3)通过实验你认为铵态氮肥保存和使用应该注意   。
15.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 (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写出化肥A的名称:A   
(2)常温下如要鉴别B、C两种样品,   (填“能”或“不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3)由实验和查阅资料可知,人们在施用铵态氮肥时,若遇到碱性物质,会使铵态氮肥转化为氨气,试写出化肥C与熟石灰研磨时产生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可能形成“碱雨”.“碱雨”中碱的化学式为   .
16.根据下表中左栏所列的化肥的性质,从下列使用注意事项中选择合适的项(可选多项),将其序号填入表中的右栏中。
(1)储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2)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3)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4)不宜长期施用。
化肥种类 性质 使用注意事项
碳酸氢铵 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时放出氨气。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    
碳酸铵 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时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    
硫酸铵 易溶于水,吸湿性小,常温下稳定,遇碱时放出氨气,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硫酸钾 易溶于水,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请你从上表提供的信息中分析,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之一是   ;
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现象为   。
(2)图二中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实验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目的   。
(3)图三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
(4)图四中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是    与OH﹣不能共存。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8.【科普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但某些地区确实出现过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让一些人“谈药色变”。怎样科学地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呢?
有些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例如,通过在沸水中焯或使用蒸、炒等烹饪手段可以去除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
部分农药在空气中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一些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如胡萝卜、南瓜、土豆等,可以在室外存放一定时间来减少农药残留量。有科研人员监测了番茄中三唑酮(C14H16ClN3O2)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的分解情况,如图1
去皮可以有效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但部分果蔬不容易去皮,如生菜、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重要方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可利用洗菜机或加入洗涤盐等方式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有人比较了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2所示。
可见,减少农药残留的关键是认识物质的性质。可基于农药的不同性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去除。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沸水中焯蔬菜可以去除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这是利用了氨基甲酸酯类物质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三唑酮(C14H16ClN3O2)由    种元素组成。
(3)依据图1,影响番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因素有    。
(4)为了最大量地去除黄瓜中的嘧菌酯,在清洗黄瓜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为了防止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
B.采摘瓜果后,建议清洗干净再食用
C.削去果皮,也能减少农药残留
D.利用农药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量
19.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对身边的常见物质有所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服用含Al(OH)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方程式为   。
(2)鉴别常用铵态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化肥,首先看外观,   的是磷肥,然后将另两种化肥各取少许,分别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   。
(3)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们都有可燃性,试写出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0.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即质量分数)是否与如图标签相符,小林取15g该氮肥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沉淀质量为23.3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基础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是某初三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生成
B.将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分析】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2.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和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以从内陆盐湖中提取,又可以用“侯氏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波尔多液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生石灰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盐和碱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草木灰显碱性,氯化铵是氮肥,不能混合施用;纯碱可从盐湖中提取,还可用“侯氏制碱法”生产;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可发生反应;高温煅烧碳酸钙可生成氧化钙。
【解答】解:A、草木灰显碱性,可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从而使氯化铵降低肥效,故不能混合施用,描述错误;
B、些盐湖中,溶有较多的食盐和纯碱,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说法正确;
C、石灰乳与硫酸铜可发生反应配制波尔多液,预防病虫害,正确;
D、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可生成生石灰﹣﹣氧化钙,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盐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的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A.NH4Cl与KCl:观察外观
B.NH4HCO3与KCl:加水
C.K2SO4与Ca3(PO4)2:闻气味
D.(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分析】A、NH4Cl与KCl均是白色粉末;
B、NH4HCO3与KCl,均能溶于水;
C、K2SO4与Ca3(PO4)2,均无气味;
D、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解答】解:A、NH4Cl与KCl均是白色粉末,通过观察外观不能区分,故错误;
B、NH4HCO3与KCl,均能溶于水,故不能区分,故错误;
C、K2SO4与Ca3(P04)2,均无气味,闻气味不能区分,故错误;
D、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则(NH4)2SO4与K2SO4前者放氨气,后者没有,故可区分,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物质鉴别题,能对各选项中的物质的性质有较全面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前三项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区分,只有后一项是利用了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4.下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
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
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
【分析】A根据合理施肥的原则判断。
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判断。
C根据种植、养殖、制沼气所用原料、产品间的相互联系判断。
D根据铵盐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解: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可使二者的优点互补,所以A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B正确。
C、养殖产生的粪便可用作种植的肥料和制沼气的原料,制沼气产生的废料可用作种植的肥料,种植的桔杆可等可用作生产沼气的原料,所以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C正确。
D、硝酸铵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所以D错误。
故选:D。
【点评】目前,国际上正在掀起以化肥、农药施用低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为中心的持续农业运动,合理施用化肥,保护环境以成为社会热点,与之相关的化学知识也将会成为重要考点之一。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铵态氮肥与烧碱共热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析】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铵态氮肥与烧碱共热,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和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6.下列化肥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硝酸钾 B.氯化铵 C.磷矿粉 D.氯化钾
【分析】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尿素、硝酸铵、氯化钾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硝酸钾为白色晶体。
B、氯化铵为白色晶体。
C、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固体。
D、氯化钾为白色晶体。
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看与磷矿粉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化肥简易鉴别,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
7.小明用“闻气味”的方法将家里的一种化肥鉴别出来了,这种化肥是(  )
A.硫酸钾 B.碳酸氢铵
C.硝酸铵 D.尿素[CO(NH2)2]
【分析】根据碳酸氢铵常温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分析;
【解答】解:碳酸氢铵常温下能分解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而硫酸钾、硝酸铵、尿素常温不分解,无刺激性气味,所以通过直接闻气味的方法就能鉴别出的化肥是碳酸氢铵;
故选:B。
【点评】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化肥简易鉴别。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向磷肥滴加适量水,磷肥全部溶解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分析】A、根据磷肥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肥难溶于水,向磷肥滴加适量水,不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pH都大于7,但pH都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肥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一定不是氮肥
【分析】A、根据酸的溶液一定显酸性,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反之则不一定分析;
B、根据微粒的电性分析;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D、依据铵盐的有关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A、碱的溶液显碱性,pH一定大于7,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pH大于7的溶液不是碱的溶液,故正确;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故错误;
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错误;
D、铵盐与碱混合研磨能够生成氨气,但铵盐和氮肥不同,铵盐属于氮肥,但氮肥不一定是铵盐,故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一定不是铵盐,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概念的识记及理解,以便灵活应用。
10.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氯化钾 B.硝酸铵 C.磷矿粉 D.硫酸钾
【分析】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碳酸铵、氯化钾和硝酸钾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钾为白色晶体。
B、硝酸铵为白色晶体。
C、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固体。
D、硫酸钾为白色晶体。
硫酸钾、磷矿粉、硝酸铵、氯化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看与磷矿粉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化肥简易鉴别,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
11.如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 乙:稀盐酸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 乙:水
D.甲:稀盐酸; 乙:氯化钠溶液
【分析】根据NH4HCO3、NH4Cl、KCl三种物质的性质分析。根据图示:NH4HCO3、NH4Cl、KCl三种物质加入试剂甲后,NH4HCO3、NH4Cl放出氨气,根据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的性质,可判断甲是一种碱;NH4HCO3、NH4Cl加入试剂乙,NH4HCO3产生气泡说明加入的是一种酸,利用这些知识解决。
【解答】解:由鉴别的流程可以看出:NH4HCO3、NH4Cl、KCl三种物质加入试剂甲两种铵盐放出氨气,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说明加入的是一种碱;两种铵盐加入乙后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氢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乙是一种酸。
A、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熟石灰是碱,稀盐酸是酸,故A正确
B、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甲乙均不符合,故B错误;
C、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乙不符合,故C错误;
D、因甲是碱乙是酸,选项中甲乙均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鉴别题,应用的知识有两个知识点:①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②碳酸氢离子根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题目难度不大属基础性鉴别题。
12.目前,许多地区都筹建了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园区不仅是农业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农业园区.下面的一些生产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施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CO2,促进其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提高农业产量
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既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又可降低土壤酸性
【分析】A、农家肥和化肥各具优点综合施用,既提高生产效益也有利于水土保护;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D、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混合会发生反应而降低肥效.
【解答】解:A、农家肥所含营养成分多含量少,也化肥营养成分较单一但含量高,二者混合使用可以提高效益。故做法妥当;
B、在大棚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故做法妥当;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也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进而提高农业产量。故做法妥当;
D、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时二者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做法不妥当。
故选:D。
【点评】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益.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现有碳酸氢铵、硫酸钾两种固体化肥,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法将它们加以区别.
方 法 现 象 结 论
(1)  一种化肥加热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原化肥是碳酸氢铵
(2)  一种化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原化肥是碳酸氢铵
【分析】根据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容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氢铵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取少许两种固体化肥,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
取少许两种固体化肥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
故答案为:
方 法 现 象 结 论
(1)取少许两种固体化肥,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 一种化肥加热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原化肥是碳酸氢铵
(2)取少许两种固体化肥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一种化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原化肥是碳酸氢铵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4.为鉴别碳酸氢铵。氯化铵。和尿素三种化肥,分别取三种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以下试验:
(1)写出A.B的化学式 CO(NH2)2、NH4HCO3 。
(2)指出三种化肥含氮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 。
(3)通过实验你认为铵态氮肥保存和使用应该注意 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
【分析】(1)尿素不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通过计算可以判断物质中氮元素含量的高低;
(3)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可以判断保存和使用铵态氮肥的方法。
【解答】解:(1)碳酸氢铵、氯化铵能和碱反应生成氨气,尿素不能和碱反应,A是尿素,化学式是CO(NH2)2;
碳酸氢铵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而氯化铵不能和盐酸反应,B是碳酸氢铵,化学式是NH4HCO3。
故填:CO(NH2)2;NH4HCO3。
(2)尿素中氮元素的含量为:×100%=46.7%,
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含量为:×100%=26.2%,
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含量为:×100%=17.7%,
由计算可知,三种化肥含氮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
故填: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
(3)铵态氮肥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生成氨气,减弱肥效,所以铵态氮肥保存和使用应该注意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故填: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铵盐的性质、计算质量分数等方面的知识,计算质量分数时要注意不要漏掉×100%,这是容易忽略的问题。
15.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 (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写出化肥A的名称:A 尿素 
(2)常温下如要鉴别B、C两种样品, 能 (填“能”或“不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3)由实验和查阅资料可知,人们在施用铵态氮肥时,若遇到碱性物质,会使铵态氮肥转化为氨气,试写出化肥C与熟石灰研磨时产生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可能形成“碱雨”.“碱雨”中碱的化学式为 NH3 H2O .
【分析】(1)加入熟石灰同时研磨,无现象得为尿素,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为碳酸氢铵;
(2)根据碳酸氢铵在常温下易分解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析;
(3)根据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写出碱的化学式.
【解答】解:(1)加入熟石灰同时研磨,无现象的为尿素,故A为尿素;有氨味的为氯化铵、碳酸氢铵,加入稀盐酸,B有气体生成为碳酸氢铵;无现象的C为氯化铵.
(2)由于碳酸氢铵在常温下易分解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铵不分解.常温下如要鉴别B、C两种样品,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3)由题意可知,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就是“碱雨”中碱,化学式为:NH3 H2O.
故答案为:(1)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2)无;(3)2NH4Cl+Ca(OH)2═CaCl2+2H2O+2NH3↑,NH3 H2O.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铵态氮肥的检验和碳酸氢根离子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应熟悉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的现象,能利用现象来确定物质.
16.根据下表中左栏所列的化肥的性质,从下列使用注意事项中选择合适的项(可选多项),将其序号填入表中的右栏中。
(1)储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2)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3)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4)不宜长期施用。
化肥种类 性质 使用注意事项
碳酸氢铵 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时放出氨气。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  (1)(2)(3) 
碳酸铵 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时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  (1)(2)(3) 
硫酸铵 易溶于水,吸湿性小,常温下稳定,遇碱时放出氨气,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2)(4) 
硫酸钾 易溶于水,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4) 
请你从上表提供的信息中分析,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之一是 使土壤酸化、板结 ;
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用熟石灰中和 。
【分析】根据化肥的不同性质考虑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受潮易分解,就不能受潮,遇到碱产生氨气就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等。
【解答】解:碳酸氢铵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所以储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遇碱时放出氨气,所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不可以与易燃物混在一起,因为易燃物品燃烧产生高温会导致碳酸氢铵分解;
碳酸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储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遇碱时放出氨气,所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硫酸铵遇碱时放出氨气,所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所以不宜长期施用;
硫酸钾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所以不宜长期施用;
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之一是使土壤酸化、板结,所以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利用氢氧化钙来中和土壤中的酸。
故答案为:(1)(2)(3);(1)(2)(3); (2)(4); (4);使土壤酸化、板结; 用熟石灰中和。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根据化肥的性质确定需要注意的问题,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现象为 产生红褐色沉淀 。
(2)图二中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实验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目的 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
(3)图三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4)图四中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是 NH4+  与OH﹣不能共存。
【分析】(1)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现象为产生红褐色沉淀。
(2)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利于铁燃烧。
(4)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是NH4+与OH﹣不能共存。
故答案为:
(1)产生红褐色沉淀;
(2)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NH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8.【科普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但某些地区确实出现过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让一些人“谈药色变”。怎样科学地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呢?
有些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例如,通过在沸水中焯或使用蒸、炒等烹饪手段可以去除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
部分农药在空气中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一些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如胡萝卜、南瓜、土豆等,可以在室外存放一定时间来减少农药残留量。有科研人员监测了番茄中三唑酮(C14H16ClN3O2)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的分解情况,如图1
去皮可以有效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但部分果蔬不容易去皮,如生菜、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重要方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可利用洗菜机或加入洗涤盐等方式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有人比较了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2所示。
可见,减少农药残留的关键是认识物质的性质。可基于农药的不同性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去除。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沸水中焯蔬菜可以去除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这是利用了氨基甲酸酯类物质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三唑酮(C14H16ClN3O2)由  5 种元素组成。
(3)依据图1,影响番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因素有  时间、温度 。
(4)为了最大量地去除黄瓜中的嘧菌酯,在清洗黄瓜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加入奶粉 。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BCD (填字母序号)。
A.为了防止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
B.采摘瓜果后,建议清洗干净再食用
C.削去果皮,也能减少农药残留
D.利用农药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量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3)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4)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来分析;
(5)根据农药的使用、洗涤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在沸水中焯蔬菜可以去除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这里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这是利用了氨基甲酸酯类物质化学性质;故填:化学;
(2)由化学式可知,三唑酮(C14H16ClN3O2)由碳、氢、氯、氮、氧5种元素组成;故填:5;
(3)由图1可知,影响番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因素有时间和温度;故填:时间、温度;
(4)由图2 中的信息可知,为了最大量地去除黄瓜中的嘧菌酯,在清洗黄瓜时,应采用的方法是加入奶粉;故填:加入奶粉;
(5)A.使用农药对于防治病虫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能禁止使用,故错误;
B.采摘瓜果后,建议清洗干净再食用,故正确;
C.削去果皮,也能减少农药残留,故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利用农药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故正确。
故填:BCD。
【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农药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来分析解答即可。
19.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对身边的常见物质有所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服用含Al(OH)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2)鉴别常用铵态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化肥,首先看外观, 灰白色粉末状 的是磷肥,然后将另两种化肥各取少许,分别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 铵态氮肥 。
(3)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们都有可燃性,试写出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60+60O260CO2 。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三类化肥的性质,利用实验鉴别三类化肥;
(3)分析物质的性质,根据可燃物燃烧规律,写出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胃酸即盐酸能与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故填:Al(OH)3+3HCl=AlCl3+3H2O;
(2)磷肥通常为灰白色,不同于氮肥、钾肥,可观察颜色鉴别出磷肥;而铵态氮肥中含有铵根,遇碱释放出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具有氨臭味的氨气;
故答案为:灰白色粉末状;铵态氮肥;
(3)可燃物中的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因此C60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故选C60+60O260CO2。
【点评】含铵根的氮肥称为铵态氮肥,而含硝酸根的氮肥称为硝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共存。
20.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即质量分数)是否与如图标签相符,小林取15g该氮肥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沉淀质量为23.3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硫酸铵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的质量求出硫酸铵的质量,然后在计算.
【解答】解:设15g氮肥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为x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132 233
x 23.3g
x=13.2g
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为:<96%,故与标签不相符合.
答: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与标签不相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数据结合方程式计算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