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基础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投放 B.太阳能发电
C.提倡绿色出行 D.燃放烟花爆竹
3.桂林要建设成世界级旅游城市,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直接排放污水 B.进行垃圾分类
C.增加绿化面积 D.利用风力发电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5.“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实施栽花种草,美化城市环境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城市雾霾
C.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
6.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植树造林 B.倡导绿色出行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露天烧烤
7.“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一次性餐具,注意公共卫生
B.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C.监管工业废水、废气须达标排放
D.实行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违背此理念的是( )
A.城市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B.家庭生活中,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
D.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9.近几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①燃烧产生的烟;②汽车排放的尾气;③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④煤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⑤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1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不影响该项检测结果的是( )
A.垃圾焚烧 B.汽车尾气 C.金属回收 D.工业废气
1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D.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写字母)。
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
(2)煤燃烧时排放出 、 (均填写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 。
15.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气体(填写化学式)。
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③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PM 2.5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④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是 。
A.提倡使用私家车 B.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C.焚烧落叶和垃圾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16.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将环境日的主题设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倡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 (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填序号)。
①O2②CO2③NO2④N2
(4)写出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写一点即可)。
(5)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 。
17.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氮气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 。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序号);
A.焚烧垃圾B.治理工地扬尘C.汽车尾气的排放D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3)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4)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②植树造林
③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④加强大气监测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 (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正确的是 .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提倡使用节能灯
C.随手关灯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19.201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日的中国主题为“与自然共生”,气候变化仍然是全球重大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若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 (填“有”或“没有”)危害。PM2.5专用口罩,利用活性炭能吸附PM2.5,这是活性炭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填序号);
①工业粉尘 ②汽车尾气 ③煤炭燃烧 ④秸秆焚烧 ⑤风力发电
(3)我国建立重污染天气检测预警系统。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PM2.5 D.二氧化氮(NO2)
(4)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出至少一条有效防治措施为 。
20.正常雨水因溶解了少量二氧化碳,pH为5.6,化石燃料燃烧可能产生SO2,最终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如图是形成酸雨的其中一条途径:
(1)我们把pH 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以上途径的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 种。
(3)为减少酸雨危害,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填序号)。
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②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③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④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 。
(5)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基础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
【解答】解: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A措施不可行;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故B措施可行;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C措施可行;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可减少污染,故D措施可行。
故选:A。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投放 B.太阳能发电
C.提倡绿色出行 D.燃放烟花爆竹
【分析】本题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该题从环境污染及污染源:有毒气体、粉尘、机动车尾气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A、垃圾分类投放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节约资源,故A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B、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B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C、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C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D、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空气污染物,故D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故选:D。
【点评】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低碳经济,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本题以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时代特色,很新颖,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3.桂林要建设成世界级旅游城市,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直接排放污水 B.进行垃圾分类
C.增加绿化面积 D.利用风力发电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污染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符合题意;
B、进行垃圾分类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故B不合题意;
C、增加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故C不合题意;
D、利用风力发电可以减少因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有害物质,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环保的知识,掌握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正常雨水的pH为5.6,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解答】解:A、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为5.6,也可能是正常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若溶液变红色,但CO2不是酸,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5.“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实施栽花种草,美化城市环境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城市雾霾
C.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
【分析】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实施栽花种草,美化城市环境,既美化了环境,又防风固沙,保护环境,故A做法符合要求;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可以减少城市雾霾,故B做法符合要求;
C、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故C做法不符合要求;
D、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可以保护水资源,故D做法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环境的措施,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植树造林 B.倡导绿色出行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露天烧烤
【分析】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倡导绿色出行、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植树造林净化空气,符合该主题;故选项错误;
B、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符合该主题;故选项错误;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符合该主题;故选项错误;
D、露天烧烤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符合该主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7.“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一次性餐具,注意公共卫生
B.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C.监管工业废水、废气须达标排放
D.实行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产生的废弃塑料制品还会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这一理念,但符合题意;
B.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既达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这一理念,但不符合题意;
C.监管工业废水、废气须达标排放可以有效防治水污染与空气污染,符合这一理念,但不符合题意;
D.实行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环境,符合这一理念,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违背此理念的是( )
A.城市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B.家庭生活中,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
D.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分析】考查减少污染的操作方法。
【解答】解:A、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于环保,所以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避免难以区分处理,造成有毒有害垃圾的二次污染,所以符合题意;
C、安装降尘装置,可以减少细颗粒物的浓度,利于大气环保,所以符合题意;
D、燃烧秸秆容易造成造成烟尘,另外不充分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有毒气体,破坏环境,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针对题目信息进行,是否满足保护环境的要求,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9.近几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分析】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对空气的污染,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解答】解:①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引起污染;②工业废气的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③动植物的呼吸不会引起大气污染;④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汽车尾气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故选:A。
【点评】了解典型的大气环境问题与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关于CO2,它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但是CO2排放过量的话会引起“温室效应”,请学生们注意.
10.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①燃烧产生的烟;②汽车排放的尾气;③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④煤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⑤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分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解答】解:①燃烧产生的烟;②汽车尾气;③工厂的废气;④煤炭燃烧产生的气体;都会对空气产生污染。⑤动植物的呼吸排放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会对空气产生污染。
故选:A。
【点评】本题是直接考查空气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种类,比较简单,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即可解答,但需要对污染物的类型加以区分.
11.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还是污染空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不影响该项检测结果的是( )
A.垃圾焚烧 B.汽车尾气 C.金属回收 D.工业废气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A、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等可吸入颗粒物,影响该项检测结果;故选项错误;
B、汽车尾气是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影响该项检测结果;故选项错误;
C、金属回收节约资源,不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不影响该项检测结果;
D、工业废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影响该项检测结果;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D.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
B、根据如果施用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则剩余的农药和化肥就会污染水和空气去分析解答;
C、根据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D、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故A正确;
B、如果施用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则剩余的农药和化肥就会污染水和空气去,所以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故B正确;
C、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环境,故C错误;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所以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C (填写字母)。
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
(2)煤燃烧时排放出 SO2 、 NO2 (均填写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
【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根据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分析;
(3)根据乙醇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1)乙醇不是化石燃料;故答案为:C;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化学式分别为SO2、NO2;故答案为:SO2;NO2;
(3)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答案为:C2H5OH+3O22CO2+3H2O;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故答案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
15.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气体(填写化学式)。
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O2 。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H2O 。
③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D 。
A.二氧化硫 B.PM 2.5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④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是 BD 。
A.提倡使用私家车 B.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C.焚烧落叶和垃圾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分析】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③根据空气污染物回答本题;
④大量植树造林;少放烟花爆竹;少开私家车等。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还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
【解答】解: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③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还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
④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A.提倡使用私家车会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不利于保护大气;
B.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天气,有利于保护大气;
C.焚烧落叶和垃圾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大气;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
故答案为:①O2;②H2O;③D;④B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熟悉空气污染途径。
16.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将环境日的主题设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倡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 C (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③ (填序号)。
①O2②CO2③NO2④N2
(4)写出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影响人的呼吸等 (写一点即可)。
(5)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 骑自行车上学 。
【分析】(1)根据PM2.5的定义考虑;(2)根据PM2.5是指固体颗粒考虑;(3)根据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考虑;(4)根据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考虑;(5)从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防止空气污染进一份自己的力量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1)PM2.5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2)A、在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不符合题意;
B、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不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故符合题意;
(3)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三种气体都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的气体;
(4)PM2.5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故答案为: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5)改善空气质量,就要少排放空气污染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防止空气污染进一份自己的力量。如骑自行上学,低碳环保无污染;故答案为:骑自行车上学
故答案为:(I)小于 (2)C (3)③(4)影响人的呼吸等 (5)骑自行车上学等
【点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养成良好习惯,争做环境小卫士。
17.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氮气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 78% 。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增加PM2.5的是 BD (填序号);
A.焚烧垃圾B.治理工地扬尘C.汽车尾气的排放D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3)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②③④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4)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
①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②植树造林
③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④加强大气监测
【分析】(1)根据氮气的体积分数考虑;(2)A、焚烧垃圾,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分析解答;B、治理工地扬尘可以减少PM2.5;C、汽车尾气的排放能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D、从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去分析解答;(3)根据空气污染物考虑;(4)根据防止空气的污染的措施,分析有关的方法和做法。
【解答】解:(1)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
(2)解:A、焚烧垃圾,能产生大量的烟尘,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会产生PM 2.5,故A错;
B、治理工地扬尘,可以减少PM2.5,故B正确;
C、汽车尾气的排放,能排放出烟尘,会产生PM 2.5,故C错;
D、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产生PM 2.5,所以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可以减少产生PM 2.5.故D正确。
故选BD。
(3)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总悬浮颗粒物等,故选②③④;
(4)①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防止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②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减少污染,符合主题;③废气向高空排放并没有减少排放量,仍会造成大气污染,不符合主题;④加强大气监测,可以随时掌握空气污染程度,符合主题。故答案为:①②④。
故答案为:(1)78%;(2)BD;(3)②③④;(4)①②④。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危害及其措施,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 C (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太阳能 .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正确的是 BCD .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提倡使用节能灯
C.随手关灯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分析】(1)A、根据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分析;
B、根据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特点分析;
C、根据汽车排放尾气的成分分析.
(2)根据已有的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新能源的类别解答;
(4)根据低碳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节能解答.
【解答】解:(1)A、在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不符合题意;
B、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不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故符合题意;
故选C.
(2)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
(3)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源、生物质能、核能等.
故填:太阳能;
(4)A.目前的能源结构主要是华师燃料,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错误;
B.提倡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约能源,正确;
C.随手关灯可以节约能源,正确;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
故填:BC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201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日的中国主题为“与自然共生”,气候变化仍然是全球重大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若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 有 (填“有”或“没有”)危害。PM2.5专用口罩,利用活性炭能吸附PM2.5,这是活性炭的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⑤ (填序号);
①工业粉尘 ②汽车尾气 ③煤炭燃烧 ④秸秆焚烧 ⑤风力发电
(3)我国建立重污染天气检测预警系统。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B (填序号);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PM2.5 D.二氧化氮(NO2)
(4)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出至少一条有效防治措施为 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等 。
【分析】(1)PM2.5是首要污染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影响人体健康;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2)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与形成雾霾无关的要选择不能增加可吸入颗粒物的选项;
(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若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危害,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这是活性炭的一种物理性质;故答案为:小于;有;物理;
(2)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⑤风力发电;①工业粉尘②汽车尾气③煤炭燃烧④秸秆焚烧都能产生可吸入颗粒物,都与形成雾霾有关;故答案为:⑤;
(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物;故答案为:B;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故答案为: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等。
故答案为:(1)小于;有;物理;(2)⑤;(3)B;(4)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等(1分);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物质的性质都,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0.正常雨水因溶解了少量二氧化碳,pH为5.6,化石燃料燃烧可能产生SO2,最终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如图是形成酸雨的其中一条途径:
(1)我们把pH < 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2)以上途径的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 3 种。
(3)为减少酸雨危害,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④ (填序号)。
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②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③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④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 SO2+2NaOH=Na2SO3+H2O 。
(5)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2H2O+I2═H2SO4+2HI 。
【分析】(1)根据酸雨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3)减少用煤做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能源等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4)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5)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我们把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故填:<;
(2)在硫的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在三氧化硫和硫酸中,硫元素显+6价;故填:3;
(3)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正确;
②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但不能禁止使用,错误;
③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错误;
④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正确;
故选:①④;
(4)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填:SO2+2NaOH=Na2SO3+H2O;
(5)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化学方程式为:SO2+2H2O+I2═H2SO4+2HI;故填:SO2+2H2O+I2═H2SO4+2HI。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酸雨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