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课后作业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能源、资源和环境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工业产生的“三废”和汽车尾气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全部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水体、土壤的污染
3.近几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D.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不影响该项检测结果的是( )
A.垃圾焚烧 B.汽车尾气 C.金属回收 D.工业废气
6.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7.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的空气。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 B.O3 C.CO2 D.PM2.5
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D.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9.2021年3月,我省大部分地区遭受非常严重的沙尘天气。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沙尘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0.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11.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B.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
D.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12.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与构建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降低水体污染
C.全面禁用化石燃料,减少空气污染
D.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13.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举措有误的是( )
A.水更清﹣﹣防治水体污染 B.土更净﹣﹣填埋废弃电池
C.天更蓝﹣﹣加强大气治理 D.景更美﹣﹣提高绿化覆盖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萍水相逢 缘聚天下”。
①萍乡武功山温泉﹣﹣“富硒养生”。其中“硒”指的是 (选填“原子”“离子”或“元素”)。
②莲花的苏轼蜜酒﹣﹣“美酒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美酒飘香”的原因 ;酒中含有乙醇,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可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而在各种新能源中, 被认为是最清洁的高能燃料。
15.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推支了社会的进步,材料技术和广泛开展 化学发展密不可分.铁、铜、棉花、聚乙烯塑料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材料.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②为了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完成该实验有多种方案,写出其中一种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16.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消毒液进行防护。
(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 (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2)如图是某品牌医用口罩的外观及剖面图,标识的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有 。(填序号)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3)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Cl化合价为 价。
(4)医用酒精与次氯酸钠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二者混合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7NaClO═5Na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17.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淮安市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过程中,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某街头垃圾箱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注的部件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空矿泉水瓶应放入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箱中。
(3)从化学性质角度分析,内筒选用铝质的优点是 。
(4)创建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合肥、铜陵正在积极推进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等各系统工作任务。其他14个地级市,积极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垃圾分类覆盖面持续扩大,分类成效逐步显现,垃圾分类不仅有助于降低垃圾混合处理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还能提高垃圾处理的针对性,如厨余垃圾通过厌氧发酵法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是CH4、CO2、H2S),经过提纯处理后,可制成压缩天然气。垃圾分类既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因此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与参与。
(1)沼气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沼气转化为压缩天然气的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 。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废弃的易拉罐属于 (填字母)。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19.201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日的中国主题为“与自然共生”,气候变化仍然是全球重大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若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 (填“有”或“没有”)危害。PM2.5专用口罩,利用活性炭能吸附PM2.5,这是活性炭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填序号);
①工业粉尘 ②汽车尾气 ③煤炭燃烧 ④秸秆焚烧 ⑤风力发电
(3)我国建立重污染天气检测预警系统。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PM2.5 D.二氧化氮(NO2)
(4)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出至少一条有效防治措施为 。
20.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 。
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课后作业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
【解答】解: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A措施不可行;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故B措施可行;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C措施可行;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可减少污染,故D措施可行。
故选:A。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能源、资源和环境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工业产生的“三废”和汽车尾气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全部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水体、土壤的污染
【分析】A、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B、根据防止水体和空气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工业产生的“三废”和汽车尾气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止造成水体和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全部采用新能源是不现实的,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减少对水体、土壤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意义、防止水体和空气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近几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分析】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对空气的污染,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解答】解:①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引起污染;②工业废气的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③动植物的呼吸不会引起大气污染;④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汽车尾气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故选:A。
【点评】了解典型的大气环境问题与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关于CO2,它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但是CO2排放过量的话会引起“温室效应”,请学生们注意.
4.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D.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氢元素存在与单质和化合物中;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水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水分解需要吸收能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A、在此循环过程中,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了水,氢元素参与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故B正确;
C、水可以回收利用,故C正确;
D、水的分解需要吸收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不影响该项检测结果的是( )
A.垃圾焚烧 B.汽车尾气 C.金属回收 D.工业废气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A、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等可吸入颗粒物,影响该项检测结果;故选项错误;
B、汽车尾气是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影响该项检测结果;故选项错误;
C、金属回收节约资源,不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不影响该项检测结果;
D、工业废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影响该项检测结果;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还是污染空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7.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的空气。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 B.O3 C.CO2 D.PM2.5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CO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O3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CO2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属于粉尘污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D.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
B、根据如果施用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则剩余的农药和化肥就会污染水和空气去分析解答;
C、根据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D、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故A正确;
B、如果施用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则剩余的农药和化肥就会污染水和空气去,所以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故B正确;
C、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环境,故C错误;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所以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9.2021年3月,我省大部分地区遭受非常严重的沙尘天气。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沙尘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沙尘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一氧化碳有毒,属于有害气体;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二氧化硫属于有害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既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又能防止造成水体与土壤污染,不合题意;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因使用化石能源而产生的污染物,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1.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B.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
D.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分析】A、根据含磷洗衣粉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进行解答;
B、根据围海造田会破坏水资源进行解答;
C、根据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进行解答;
D、根据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进行解答。
【解答】解:A、含磷洗衣粉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故A错误;
B、围海造田会破坏水资源,同时也破坏生态环境,故B错误;
C、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合理开采化石燃料,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掌握水资源爱护,垃圾分类处理即可正确解题。
12.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与构建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降低水体污染
C.全面禁用化石燃料,减少空气污染
D.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分析】根据化学与环境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回收废旧电池,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B、使用无磷洗衣粉,降低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C、不能全面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说法错误;
D、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C。
【点评】加强对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举措有误的是( )
A.水更清﹣﹣防治水体污染 B.土更净﹣﹣填埋废弃电池
C.天更蓝﹣﹣加强大气治理 D.景更美﹣﹣提高绿化覆盖
【分析】根据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填埋能够引起土壤、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C、加强大气治理,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D、提高绿化覆盖,美化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讲究环保,不随便扔垃圾,不污染环境。真正做到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萍水相逢 缘聚天下”。
①萍乡武功山温泉﹣﹣“富硒养生”。其中“硒”指的是 元素 (选填“原子”“离子”或“元素”)。
②莲花的苏轼蜜酒﹣﹣“美酒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美酒飘香”的原因 分子在不断运动 ;酒中含有乙醇,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
(2)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可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而在各种新能源中, 氢气 被认为是最清洁的高能燃料。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性质以及乙醇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能源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其中“硒”指的是元素;故填:元素;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远处就可以闻到酒的香味,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C2H5OH+3O22CO2+3H2O;
(2)氢气的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泛,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以被认为氢气是最清洁的高能燃料;故填:氢气。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难度不大。
15.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推支了社会的进步,材料技术和广泛开展 化学发展密不可分.铁、铜、棉花、聚乙烯塑料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材料.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聚乙烯塑料 .
②为了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完成该实验有多种方案,写出其中一种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分析】①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聚乙烯塑料是塑料的一种,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故答案为:
①聚乙烯塑料;
②Fe+CuSO4=Cu+Fe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消毒液进行防护。
(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 过滤 (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2)如图是某品牌医用口罩的外观及剖面图,标识的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有 BC 。(填序号)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3)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Cl化合价为 +1 价。
(4)医用酒精与次氯酸钠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二者混合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7NaClO═5Na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NaHCO3 。
【分析】(1)过滤能够分离物质。
(2)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解答】解:(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过滤相似。
故填:过滤。
(2)铝制鼻梁是金属材料,聚丙烯无纺布、聚丙烯、纤维熔喷布、合成纤维耳绳都是合成材料。
故填:BC。
(3)次氯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Cl化合价为+1价。
故填:+1。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钠原子是7个,反应后应该是7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氯原子都是7个,则X的化学式为NaHCO3。
故填:NaHCO3。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7.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淮安市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过程中,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某街头垃圾箱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注的部件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塑料顶盖 。
(2)空矿泉水瓶应放入 可回收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箱中。
(3)从化学性质角度分析,内筒选用铝质的优点是 耐腐蚀 。
(4)创建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D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分析】(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4)根据保护环境的做法来分析。
【解答】解:(1)塑料顶盖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铝质内筒和铁质外壳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故填:塑料顶盖;
(2)空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箱中;故填:可回收;
(3)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使用铝合金做内筒耐腐蚀,故填:耐腐蚀;
(4)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等,做法正确;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做法错误;
C.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白色污染,做法错误;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可以减少化石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做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合肥、铜陵正在积极推进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等各系统工作任务。其他14个地级市,积极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垃圾分类覆盖面持续扩大,分类成效逐步显现,垃圾分类不仅有助于降低垃圾混合处理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还能提高垃圾处理的针对性,如厨余垃圾通过厌氧发酵法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是CH4、CO2、H2S),经过提纯处理后,可制成压缩天然气。垃圾分类既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因此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与参与。
(1)沼气属于 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 。
(2)沼气转化为压缩天然气的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 小 。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4)废弃的易拉罐属于 A (填字母)。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分析】(1)根据沼气是由人工制造的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垃圾的分类,通常情况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进行分析判断分析。
【解答】解:(1)沼气是各种有机物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和适宜温度、pH值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可燃气体,是人工制造的属于可再生资源,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H2S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可再生;﹣2;
(2)沼气转化为压缩天然气的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小;
(3)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4)废易拉罐,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故A正确。
故答案为:(1)可再生;﹣2;
(2)小;
(3)CH4+2O2CO2+2H2O;
(4)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常见垃圾的组成成分,能源问题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9.201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日的中国主题为“与自然共生”,气候变化仍然是全球重大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若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 有 (填“有”或“没有”)危害。PM2.5专用口罩,利用活性炭能吸附PM2.5,这是活性炭的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⑤ (填序号);
①工业粉尘 ②汽车尾气 ③煤炭燃烧 ④秸秆焚烧 ⑤风力发电
(3)我国建立重污染天气检测预警系统。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B (填序号);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PM2.5 D.二氧化氮(NO2)
(4)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出至少一条有效防治措施为 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等 。
【分析】(1)PM2.5是首要污染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影响人体健康;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2)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与形成雾霾无关的要选择不能增加可吸入颗粒物的选项;
(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若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危害,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这是活性炭的一种物理性质;故答案为:小于;有;物理;
(2)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⑤风力发电;①工业粉尘②汽车尾气③煤炭燃烧④秸秆焚烧都能产生可吸入颗粒物,都与形成雾霾有关;故答案为:⑤;
(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物;故答案为:B;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故答案为: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等。
故答案为:(1)小于;有;物理;(2)⑤;(3)B;(4)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等(1分);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物质的性质都,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0.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 天然气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选填字母序号)。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 爆炸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来分析;
(2)根据新能源的种类来分析;
(3)根据氢气燃烧的反应原理来分析;
(4)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5)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故填:天然气;
(2)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填:A;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填:2H2+O22H2O;
(4)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故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故填:爆炸。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