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八下 8.2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说明了下列_______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 光 B. 温度
C. 空气 D. 水分
2.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雨露滋润禾苗壮
C.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猎豹追捕斑马 B.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C. 草原上的牛和羊 D. 猪和猪肉绦虫
4.下列各项中,受水影响而发生的生物现象是( )
A. 昆虫的趋光性 B. 仙人掌的叶退化
C. 鸟类的迁徙 D. 海洋表层水域植物的数量多
5.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水分 D. 蚜虫
6.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 )
A. 侵蚀 B. 寄生
C. 腐生 D. 共生
7.在某地区,山脚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温度 B. 阳光
C. 水分 D. 海拔高度
8.如下图,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水分 B. 温度
C. 空气 D. 阳光
9.如图的3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物种间关系依次是( )
A.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B.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C. 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10.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名为“神农香菊”的野菊花,能发出迷人的芳香。有人尝试把它移栽到别的地方,却发现它的香气消失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 D. 生物能适应环境
二、连线题
11.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一棵。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1)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________。
(2)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________色扁豆上,则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组别项目 丙组 丁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3)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________。
(4)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________;②________。
三、综合题
12.资料分析:
生活离不开生物,我国古代有很多诗词都和生物相关:
古诗一: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二: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根据学习到的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在古诗《秋思》的描写中中属于生物的有:________,它们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有________、 ________(答出两例);非生物有: ________。
(2)在古诗《游园不值》中“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红杏出墙”是为了多争取阳光,制造有机物,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颗新杏树,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__现象。
(3)若制作马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和杏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你应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13.苏州是一个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在蔬菜方面有“水八仙、苏州青、太仓白蒜”等;在果树方面,盛产柑橘、青梅、银杏、枇杷、杨梅等优质水果;另外,苏州的湿地、丘陵山地和丰富的果树、茶等绿化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生活环境,虎纹蛙、梅花鹿、穿山甲等均被列为保护动物.
(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是因为________影响了柑橘的生存.
(2)白蒜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3)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________植物,它的种子由________发育而来.
枇杷的果实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的,枇杷果实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请用下列序号的正确顺序来表示).①传粉 ②结果 ③开花 ④受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2.【答案】 A
【解析】A、“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雨露滋润禾苗壮”是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C符合题意。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3.【答案】 C
【解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A.猎豹和斑马是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共生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原上的牛和羊都是植食性动物,它们吃共同的食物,属于竞争关系,故C符合题意;
D.猪肉绦虫寄生在猪体内,所以它们是寄生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A.昆虫的趋光性,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光,A错误。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
C.鸟类的迁徙,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影响的因素是温度,C错误。
D.海洋表层水域植物的数量多,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因素是光,D错误。
5.【答案】 D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因此,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蚜虫。
6.【答案】 D
【解析】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
7.【答案】 A
【解析】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在某林区,由于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的分布情况是:山脚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
8.【答案】 B
【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
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
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影响其耳朵大小不同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9.【答案】 A
【解析】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体现在图解上表现为二者同步,即甲图;
捕食关系表现为捕食者数量随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由于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又会减少,二者表现为“你增我减”的不同步关系,即乙图;
竞争关系在图解上表现为开始比较平缓,随时间推移,数量上出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两极分化,即丙图.
10.【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不同的环境能使改变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如“南橘北枳”在南方种植为橘子,在北方为枳;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良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三千克.当引到西藏拉萨后,叶球重量可达七千克左右。
11.【答案】 (1)黑暗和明亮
(2)绿
(3)物质A(物质A的有无);一定量10%蔗糖溶液
(4)低;丙组的平均取食时间比丁组短(丙组的每小时总取食时间比丁组短)
【解析】(1)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而在明亮环境中蚜虫能接受颜色的刺激,因此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黑暗和明亮。(2)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则说明蚜虫不论能不能接受到颜色刺激都会选择绿色,可以得出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无关,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3)在实验二中,探究扁豆的物质A对蚜虫选择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物质A(物质A的有无)。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
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因此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一定量10%蔗糖溶液。(4)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可以发现,加物质A的丙组平均取食频率是1次/小时,而不加物质A的丁组平均取食频率是18次/小时,可以得出实验结果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低;加物质A的丙组平均取食时间是0.2分钟/次,而不加物质A的丁组平均取食时间是1.5分钟/次,可以得出实验结果②丙组的平均取食时间比丁组短(丙组的每小时总取食时间比丁组短),这两个实验结果都支持实验结论。
12.【答案】 (1)藤,树,鸦,人,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夕阳
(2)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长和繁殖;遗传
(3)生理盐水;清水
【解析】(1)诗中描写属于生物的是:藤,树,鸦,人,马;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夕阳属于非生物;生物具备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生物能对外刺激做出反应等。(2)“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即应激性;“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红杏伸出墙外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遗传现象。(3)马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时,应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杏的果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它们的作用都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3.【答案】 (1)温度
(2)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裸子;胚
(4)子房;③①④②
【解析】(1)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温度不同造成的.(2)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植物体.可见构成白蒜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3)种子植物根据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银杏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为裸子植物,它的种子由胚发育而来.(4)一朵花中主要部分是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里面有花粉,内有精子,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叫受精,所以枇杷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枇杷果实形成的过程是③开花→①传粉→④受精→②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8.23.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
本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3.说出生物之间的关系。
新知导入
金鱼和仙人掌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如果将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知讲解
1.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______ 的因素。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分为______因素和______ 因素两大类。生物因素包括影响该生物____________ 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______、______、水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分布
生物
非生物
同种或不同种
温度
空气
新知讲解
一、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新知讲解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新知讲解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不是越多越好?你能举出例子么?少了呢?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生长受阻;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里空气减少,从而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严重时会使植物窒息而死。
新知讲解
二、太阳光是生物的能量源泉
(1)光对植物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喜阳植物
喜阴植物
新知讲解
(2)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够影响生物的繁殖活动
秋菊
春兰
夏荷
冬梅
不同品种的花在不同季节开放,主要是由日照时间引起的
新知讲解
三、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热带雨林
针叶林
1、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新知讲解
2、温度对动物分布的影响
晒太阳的蛇
大雁南飞
合作探究
探究一:非生物因素
在农田中种植庄稼的过程中,要开垦农田、松土、灌溉、施肥、合理密植有效利用光照,而且北方要在春天播种。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请写出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基本条件。
相对应的基本条件是:①一定的生存空间;②空气;③水分;?④营养物质;
⑤阳光;⑥适宜的温度。
真题演练
1、(2021·江津)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树底下好乘凉促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
D. 喜阴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反而生长不好
A
【解析】A、大树底下好乘凉,由于大树的存在降低了环境的温度,说明的是生物影响环境,A符合题意;
B、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能适应沙漠缺水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光照来发展生产,C不符合题意;
D、喜阴植物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下层,比较阴湿的环境中,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反而生长不好,说明环境对生物有影响作用,D不符合题意。
新知讲解
四、生物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1.种内关系:指_______生物不同个体或_______之间的关系,既有种内互助,也有_______。
2.种间关系:指_______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包括捕食、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菟丝子与黄瓜之间属于_______关系,水稻和野慈姑之间属于_______关系,小丑鱼和海葵之间属于_______关系。
同种
群体
种内斗争
不同种
竞争
共生
寄生
寄生
竞争
共生
新知讲解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捕 食
新知讲解
竞 争
新知讲解
寄 生
共 生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探究二. 生物因素
一只猎豹悄悄地接近正在吃草的雄鹿,猎豹的行动被雄鹿发现,引起鹿群的逃跑。猎豹丢弃健壮的雄鹿而捕捉到一只体弱的仔鹿,仔鹿被猎豹的食后又引起一群鬛狗争斗。最后几只秃鹰啄光了仔鹿残骸上的余肉。请找出以上材料中各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
1.猎豹与鹿之间的关系叫捕食关系。
2.鬛狗为食物而争斗,这叫种内斗争关系。
3.雄鹿发现猎豹后通知鹿群逃跑,说明鹿群内存在着种内互助关系。
4.猎豹丢弃健壮的雄鹿而去捕捉一只体弱的仔鹿,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健壮的鹿能逃脱追捕,这叫适者生存;体弱的仔鹿被捕食,这叫不适者淘汰。
真题演练
2、(2021·鸡西)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下面两种生物属于捕食关系的( )
A. 牛和羊
B. 狮子和羚羊
C. 水稻和杂草
D. 鸡和鸭
B
【解析】牛和羊、水稻和杂草、鸡和鸭具有共同的食性或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能够形成竞争关系;而狮子能够捕食羚羊,故狮子和羚羊能够形成捕食关系。
课堂总结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生物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太阳光是生物的能量源泉
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捕食
竞争
寄生
共生
板书设计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水是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2.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3.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4.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寄生)
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包括( )
A.生物的生存地点
B.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所有生物因素
2.下列有关生态因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C.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D.在沙漠中,只有水是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B
D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当前,某些地方的个别官员为了打造所谓的“城市名片”,不惜重金移栽一些南方树种,但因“水土不服”,成活率较低.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些南方树种在北方成活率低主要是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墙外光线充足,引得红杏探出墙头,这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D
A
5.下列现象中,体现竞争关系的是( )
A.狮子捕食斑马
B.猫捉老鼠
C.水稻与杂草
D.海葵与蟹共栖
6.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各种生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
A.稻田中的水稻与野慈菇
B.菟丝子与黄瓜
C.小丑鱼与海藻
D.海葵和蟹
C
B
课堂练习
7.北方农谚中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适合播种,此时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空气
C.土壤 D.阳光
8.下列现象中,属于受光照变化影响的是( )
A.朝蝇暮蚊
B.燕子南飞
C.蛇的冬眠
D.枫树落叶
A
A
课堂练习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蜜蜂找到蜜源后,会在空中跳“8”字舞,指引同伴来采蜜,这种行为体现了蜜蜂之间的( )
A.合作关系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B
A
课堂练习
再 见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23.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学案
课题 23.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章 23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出水、光、空气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分析总结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进一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说出水、光、空气对于生物的影响;2.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说出水、光、空气对于生物的影响;2.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导学方法】 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________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________。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两大类,生物因素包括影响该生物的________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3.________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________生物的生长发育;一定地区一年的________是决定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4.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__阳光;光对植物的分布起________作用。 5.各种生物对温度都有________的适应范围。温度________生物的分布。 6.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格局。 7.同种生物的关系:________和________。8.不同种生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分析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小组讨论:下列图片中,是什么非生物因素影响了该种生物的生存 2.举例说明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为什么在森林里只有阴暗的地方才有可能找到人参 为什么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 影响它们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述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你能简述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吗 为什么香蕉不能生长在北方 小组讨论:下列图片中,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你能说出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影响吗 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影响吗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昆虫 B.水分C.空气 D.温度2.影响生物生活的下列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B.田间杂草多,作物产量低C.错过季节播种,小麦减产D.大雁南飞3.科学家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有鱼、虾等动物而没有植物,这是因为( )A.太冷 B.太热C.无阳光 D.无空气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此诗句中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5.栽种于聊城市姜堤乐园的樱花一般在四月中旬盛开,而位于长江中游武汉的东湖樱花早在三月下旬便进入盛开期,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C.温度 D.土壤6.“沙漠植被之王”梭梭的种子,萌发所用时间是最短的,只需要三个小时。对于沙漠植物来说,影响萌发的最重要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C.空气 D.光照7.白天蝴蝶花间舞,夜晚蛾子灯下飞。影响这两种动物活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 B.温度C.水分 D.空气8.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A.青草与山羊B.青草与青蛙C.工蜂与蜂王D.水稻和稗草9.美丽的珊瑚主要由珊瑚虫的外壳堆积而成。珊瑚虫体内生活着某些藻类,它们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珊瑚虫和藻类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10.许多蚂蚁一起向一个大型的昆虫尸体进攻,并把它搬运到巢穴中,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A.种内互助 B.竞争C.捕食 D.寄生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直接;因素
2.生物;非生物;同种或不同种;阳光;水;空气;土壤
3.水;影响;降水总量
4.离不开;决定
5.一定;限制
6.降水总量;温度
7.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8.捕食;竞争;共生;寄生
合作探究:
1.都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2.水分过多会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使植物窒息死亡。水分过少会导致植物的叶子萎蔫。
3.人参不适应光照强的环境,生长在阴暗的地方。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4.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例。由于在同一季节里,山里气温比平原稍低,所以生长在山里的桃树生长的就相对迟缓。
5.生物的生存既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也受到不同种生物的影响。
课堂练习:
1.A 2.B 3.C 4.B 5.C 6.B 7.A 8.D 9.D 1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