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8.23.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
本节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综合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新知导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什么生物现象?
捕食
新知讲解
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
(1)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2)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
(3)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各种生物利用
捕食关系(或吃与被吃的关系)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1.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
新知讲解
(4)尝试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新知讲解
2.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______与______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______。
(2)举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中反映出的食物链是树木→______→______→黄雀。
吃
被吃
食物
食物链
蝉
螳螂
新知讲解
写食物链注意的事项
1.从________开始写起。(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最高一级的动物)
2.箭头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由低级消费者指向高级消费者。
3.食物链中不能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生产者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
新知讲解
3.食物网
(1)概念: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__________,称为食物网。
(2)特点:
①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______,个体数量越______,食物网就越复杂。
②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突然发生______变化,就会牵动整个食物网。
网状联系
多
多
较大
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________。例如,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共同构成___________;以绿色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依此类推。
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别________。如在草→食草籽鸟→猫头鹰和草→食草籽鸟→蛇→猫头鹰中,猫头鹰分别属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新知讲解
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不一定相同
新知讲解
真题演练
1、(2021·永州).下列有关食物链“草→鼠→蛇→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链中,鹰获得的能量和有毒物质最少
B. 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 该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
D. 该食物链中,蛇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
A
【解析】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生物富集是随食物链逐级递增的,所以在食物链“草→鼠→蛇→鹰”,鹰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有毒物质最多,A符合题意。
B.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只包括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C不符合题意。
D.该食物链中,蛇吃鼠,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
合作探究
讨论:水族箱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动
合作探究
1、水族箱中的各种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2、水族箱中的各种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何方?这些植物是怎样获得所需的能量的?
3、能量如何在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流动?
水族箱中的各种动物食用水族箱中的植物,从植物的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的能量。
各种植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太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能量在食物链的各种生物之间流动。
4、各种生物获得的能量是不是可以全部用于它们的生命活动?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生物不能将所获得能量全部用于生命活动,因为一部分能量在流动中损失。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新知讲解
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1.能量的流动
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经________和________传递给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生物。____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会依次流入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体内。动植物死亡留下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中的能量也就被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由此可见,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________依次流动的。
食物链
食物网
太阳能
食物链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能量流动的特点
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通常,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______~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也就是说,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______。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____,贮存的能量也愈____,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
10%
递减
少
少
举例: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狐获得了1千焦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多少?
1÷20%÷20%=25(千焦)。
强调: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是不能__________的。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循环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空气中的________制造有机物,而碳是有机物的重要成分。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这样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进入了动物的体内。植物和动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被分解,产生的________入空气。同时,动植物的遗体等被________分解,产生的________也进入空气中。另外,形成化石燃料的动植物遗体也可以经过燃烧释放________进入大气。这些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制造有机物,这样,碳就在________中不断地循环。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分解者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生态系统
2.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往返循环。
(2)绿色植物将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物质构成植物体,并使这些物质进入食物链。生物死亡后,其遗体经分解者分解,这些物质又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新知讲解
生物
无机环境
强调:某些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越向食物链后端的生物,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多,这就是有毒物质的_________作用。
生物富集
真题演练
2、(2021·武威)某一生态系统存在着“草→蝗虫→雀鸟→鹰”这条食物链,如果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 草 B. 蝗虫
C. 雀鸟 D. 鹰
D
【解析】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草→蝗虫→雀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是最高级消费者,则鹰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课堂总结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
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1.能量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
2.随营养级升高,能量逐级递减
3.一个营养级传给下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
1.具有全球性
2.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板书设计
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
1.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
2.食物链
3.食物网
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1.能量的流动
2.能量流动的特点
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2.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的甲、乙、丙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消费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
C.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D.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生态系统范围内辐射的全部太阳能
B.照到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消费者得到的全部化学能
D.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
A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是( )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
4.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去以维持碳循环过程的主要形式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化工厂的分解释放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碳酸盐的分解
C
C
5.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哪类生物最少( )
A.昆虫
B.鸟
C.猛兽
D.植物
6.在生态系统中,全部初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比全部次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 )
A.多
B.少
C.相等
D.以上3种都是
C
A
课堂练习
7.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C
C
课堂练习
9.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
1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的循环,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
D
课堂练习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大气
④
⑤
再 见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23.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案
课题 23.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章 23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2.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导学方法】 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一、食物链1.定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________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2.食物链有长有短,短的食物链由____个环节构成,也有的食物链由____个环节组成。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或____的关系。4.食物链的起点是______,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用____表示。二、食物网1.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孤立的,许多食物链彼此____,形成复杂的____联系,生物之间由于____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2.______和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3.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_____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__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能量储存在______中。2.草食动物通过摄食________获得有机物,同时获得能量,这些能量可以用于草食动物的____、发育、________等生命活动。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依次流动的。4.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______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能量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________。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____,储存的能量____。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来自于__________。2.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在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________和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观察课本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以此来认识绿色植物的作用,并讨论有关碳循环的问题:(1)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生物,以什么方式进入生物体的 (2)与生产者相比,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3)生物体的哪些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在生态系统中,碳是怎样循环的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食物链反映了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B.各类生物之间的空间关系C.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D.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2.《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 )A.蝉→螳螂→黄雀 B.露水→蝉→螳螂→黄雀C.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3.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A.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食肉动物 D.微生物4.下列各组生物中,能构成1条食物链的是( )A.草、鼠、兔 B.草、兔、鹰C.马、牛、羊 D.鲜花、蜜蜂、蝴蝶5.在草→兔→狼这条食物链中( )A.草是生产者 B.只有狼是消费者C.狼是生产者 D.兔是生产者6.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能量 B.照射到该系统的植物体的全部能量C.该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7.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鲱鱼 D.人类8.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9.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流动中损耗最少,应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肉类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10.在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中,有许多含碳元素的物质(如糖)。从物质循环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C.燃烧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一、1.吃与被吃 食物
2.2~3 4~5
3.直接 间接
4.生产者 箭头
二、1.交错 网状 食物
2.食物链 食物网
3.食物链
三、1.太阳能 有机物
2.绿色植物 生长 繁殖后代
3.食物链
4.10%~20% 逐级递减 愈少 愈少
四、1.无机环境
2.生物 无机环境
3.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合作探究:
1.二氧化碳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植物体的。动物直接或者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这样含碳的有机物就进入了动物体内。
2.绿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而消费者只能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而不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
3.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呼吸作用要产生二氧化碳,微生物的分解以及人类生产都要排放二氧化碳。这些都可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4.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碳是往返循环的,从而使环境中的碳物质含量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
课堂练习:
1.A 2.C 3.A 4.B 5.A 6.C 7.A 8.C 9.C 10.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八下 8.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且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水 B. 太阳能
C. 氧气 D. 叶绿体
2.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植物→田鼠→蛇→猫头鹰
B. 阳光→草→野兔→狐狸
C. 植物→真菌→田鼠→蛇
D. 狐→兔→草
3.下图是南极某海域食物网的一部分,其中海豹与企鹅之间的关系是( )
A. 捕食关系 B. 竞争关系
C. 共生关系 D. 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 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5.下图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④
6.数一数图一共有( )条食物链。
A. 3 B. 4 C. 5 D. 6
7.“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名俗语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A. 合作 B. 捕食
C. 竞争 D. 共生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
A. 一条食物链 B. 一个食物网
C. 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 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9.如图为东江湖内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 B. 丙→丁→甲→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图像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因为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
B. 图2中,a、b、c三个地域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是a
C. 图3中,假设丙、丁、甲、乙构成一条食物链,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
D. 图4中,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二、连线题
11.近年某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多大的危害呢?
(1)实验过程:
①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
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表。
③实验结论: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________。说明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同学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3)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4)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现________
(5)“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于是该同学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最终不断在人体内________ ,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综合题
12.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_开始的。
(2)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用包括________。该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3)根据图一的食物网写出一条能量传递效率最低的食物链:________。
(4)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
13.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并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的照片显示了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标志着我国首次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生物试验。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科普载荷是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土豆、拟南芥、油菜、棉花、果蝇和酵母菌等6种生物。
材料二:2020年初,世界各地遭受蝗灾,邻国巴基斯坦的蝗虫严重危害当地农作物。应巴方请求,中国政府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10万"国绍1号"鸭苗组成的"鸭子军队"随后出征!
(1)材料一中,把嫦娥四号中的密闭载荷罐看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6种生物中能作为分解者的是________。果蝇直接以植物为食,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材料二中包含的食物链是:________。
(3)材料二采用科学防治蝗虫的方法是________。
(4)灭蝗“退役”的鸭苗长成后,能否食用。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2.【答案】 A
【解析】A.植物→田鼠→蛇→猫头鹰,植物是生产者,田鼠等动物是消费者,用箭头指向消费者,属于食物链,故A正确。
B.阳光→草→野兔→狐狸,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不属于食物链,故B错误。
C.植物→真菌→田鼠→蛇,真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故C错误。
D.狐→兔→草,狐属于动物,消费者,箭头指向反了,不属于食物链,故D错误。
3.【答案】 D
【解析】A.海豹和企鹅是捕食关系,正确。
B.海豹和企鹅都是以大鱼为食,所以是竞争关系,正确。
C.海豹和企鹅不存在谁寄生谁的情况,也谈不上互惠互利的关系,捕食共生关系。错误。
D.该食物网中包含了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正确。
4.【答案】 C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A正确。
B.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产物,最终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参与物质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利用。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生物部分,构不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阳光、水分、温度和土壤等,D正确。
5.【答案】 A
【解析】食物链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而形成的联系,在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起点为生产者,所以图中,形成的食物链为:草→虫→鸟,即①→②→③,可见A符合题意。
6.【答案】 B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
7.【答案】 B
【解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大鱼、小鱼分别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是捕食关系。
8.【答案】 C
【解析】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这里缺少生产者,因此不可以看成一条食物链,错误。
B、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组成的,这里缺少生产者,不可以构成食物链,因此更不能形成食物网,错误。
C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正确,D错误。
9.【答案】 C
【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所以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10.【答案】 A
【解析】A.竞争的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同步性变化,捕食的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不同步性变化,所以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竞争,A符合题意;
B.图2中a、b、c三个地域中,a地域落叶供给量最多,而土壤中有机物的量最少,说明生物多样性最高,B不符合题意;
C.图3中,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构成一条食物链是丙→丁→甲→乙,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C不符合题意;
D.图4中,食物网中食物链两条:植物→昆虫→鸟、植物→鸟,则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1)升高;越大
(2)形成对照实验;只含不同浓度镉的生理盐水
(3)相同
(4)偶然性
(5)富集
【解析】(1)实验结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2)实验中“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因此4组唯一不同的量是只含不同浓度镉的生理盐水,其他条件相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只含不同浓度镉的生理盐水.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相同.
(3)“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4)“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
(5)有些有毒物质如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所以,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于是该同学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水稻→鸡→人)最终不断在人体内富集,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12.【答案】 (1)生产者
(2)分解者;5
(3)草→鼠→蛇→鹰
(4)鹰
【解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草开始的。(2)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用包括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3)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低。图一中能量传递效率最低的食物链是→鼠→蛇→鹰。(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故能量金字塔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鹰、蛇、鼠、草,故甲对应的生物是鹰。
13.【答案】 (1)酵母菌;促进物质循环
(2)农作物→蝗虫→鸭子
(3)生物防治
(4)能食用,灭蝗“退役”的鸭苗长成后肉质鲜嫩
【解析】(1)资料一中的6中生物中酵母菌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果蝇直接以植物为食,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被植物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2)资料二中包含的食物链:农作物→蝗虫→鸭子。(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生物防治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4)“鸭子军队”出兵巴基斯坦,一举平定蝗灾,立下赫赫战功。灭蝗“退役”的鸭苗长成后肉质鲜嫩,还能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带来经济收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