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数据的分析练习题2020—2021学年辽宁省各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选编(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章数据的分析练习题2020—2021学年辽宁省各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选编(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8 18:0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章:数据的分析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辽宁沈河·八年级期末)李明参加某单位招聘测试,他的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得分分别为86分、80分、90分,若依次按照的比例确定成绩,则李明的成绩是( )
A.256分 B.86分 C.86.2分 D.88分
2.(2021·辽宁和平·八年级期末)某次体操比赛,五位评委对某位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9.1,9.3,9.4,9.5,9.5.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
A.9.4 B.9.36 C.9.3 D.5.64
3.(2021·辽宁西岗·八年级期末)一名射击爱好者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如下:6,7,9,8,9.这5个数据的中位数是( )
A.6 B.7 C.8 D.9
4.(2021·辽宁·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八年级期末)新冠疫情期间,某地有五家医院的医生踊跃报名驰援武汉,人数分别为17,17,18,19,21,以上数据的中位数为(  )
A.17 B.18 C.18.5 D.19
5.(2021·辽宁凌源·八年级期末)期末考试后,办公室里有两位数学老师正在讨论他们班的数学考试成绩,林老师:“我班的学生考得还不错,有一半的学生考79分以上,一半的学生考不到79分.”王老师:“我班大部分的学生都考在80分到85分之间喔.”依照上面两位老师所叙述的话你认为林、王老师所说的话分别针对(  )
A.平均数、众数 B.平均数、极差
C.中位数、方差 D.中位数、众数
6.(2021·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的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则该班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
读书时间 6 小时及以下 7 小时 8 小时 9 小时 10 小时及以上
学生人数 6 11 8 8 7
A.8,7 B.8,8 C.8.5,8 D.8.5,7
7.(2021·辽宁锦州·八年级期末)某书店与一所山区小学建立帮扶关系,连续6个月向该小学赠送书籍的数量如下(单位:本):300,200,200,300,300,500,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300,150 B.300,200 C.300,300 D.600,300
8.(2021·辽宁新抚·八年级期末)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B.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D.中位数一定是众数,但众数不一定是中位数
9.(2021·辽宁皇姑·八年级期末)某校举办“喜迎建党100周年”校园朗诵大赛,小丽同学根据比赛中七位评委所给的某位参赛选手的分数,制作了一个表格,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则表中数据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中位数 众数 平均数 方差
9.3 9.4 9.2 9.5
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 D.方差
10.(2021·辽宁新宾·八年级期末)某校为举行“体育艺术节”,在各班征集了艺术作品.现从八年级7个班收集到的作品数量(单位:件)分别为38,41,40,36,42,41,3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38 B.39 C.40 D.41
11.(2021·辽宁顺城·八年级期末)甲、乙两名同学本学期五次引体向上的测试成绩(个数)成绩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成绩比乙稳定 B.甲的最好成绩比乙高
C.甲的成绩的平均数比乙大 D.甲的成绩的中位数比乙大
12.(2021·辽宁兴城·八年级期末)甲、乙、丙、丁四名射击运动员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单位:环)及方差(单位:环)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9 8 9 9
1.6 0.8 3 0.8
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
A.甲 B.乙 C.丙 D.丁
13.(2021·辽宁太平·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比较大
B.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差
C.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D.方差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
14.(2021·辽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八年级期末)刘老师对所在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实地家访,了解到每名学生家庭的有关信息,现从中随机抽取15名学生家庭的年收入情况,数据如下表:
年收入(单位:万元) 2 2.5 3 4 5 9 13
家庭个数 1 3 5 2 2 1 1
关于这15名学生家庭的年收入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4万元 B.中位数是3万元
C.众数是3万元 D.极差是11万元
15.(2021·辽宁·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八年级期末)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中,数字30和20分别表示样本的( )
A.众数、中位数 B.方差、标准差 C.数据的个数、中位数 D.数据的个数、平均数
16.(2021·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S甲2=0.56,S乙2=0.60,S丙2=0.50,S丁2=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2021·辽宁建昌·八年级期末)如果样本方差,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样本容量分别是( )
A.20,20 B.20,18 C.18,18 D.18,20
18.(2021·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某校开展“致敬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八年级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参加了年级预赛,四个小组的平均分相同,若要从中选择出一个各成员实力更平均的小组代表年级参加学校决赛,那么应选( )
甲 乙 丙 丁
方差 3.6 3.2 4 4.3
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丁组
19.(2021·辽宁抚顺·八年级期末)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
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
方差
要从中选择一名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去参加比赛,应该选择(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
20.(2021·辽宁凌源·八年级期末)两组数据m,6,n与1,m,2n,7的平均数都是6,若将这两组数据合并成一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
21.(2021·辽宁新抚·八年级期末)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3,则数据2x1﹣1,2x2﹣1,2x3﹣1,2x4﹣1,2x5﹣1的平均数是________.
22.(2021·辽宁顺城·八年级期末)为了践行“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某班级举办“七步洗手法”比赛活动,小明的单项成绩如表所示(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计):
项目 书面测试 实际操作 宣传展示
成绩(分) 96 98 96
若按书面测试占30%、实际操作占50%、宣传展示占20%,计算参赛个人的综合成绩(百分制),则小明的最后得分是________.
23.(2021·辽宁和平·八年级期末)某商店销售5种领口大小(单位:cm)分别为38,39,40,41,42的村衫.为了调查各种领口大小村衫的销售情况,商店统计了某天的销售情况,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则该商店应将领口大小为____cm的衬衫进的最少.
24.(2021·辽宁·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八年级期末)返校复学前,小张进行了天体温测量,结果统计如下:
体温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天数 1 2 3 4 3 1
则小张这14天体温的众数是__________.
25.(2021·辽宁锦州·八年级期末)李刚师范大学毕业后参加了某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这次考试包括笔试、面试两项,其笔试、面试成绩按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最终成绩.考试结束后他笔试、面试的成绩分别为90分、96分,那么李刚参加这次招聘考试的最终成绩为_______分.
26.(2021·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北大附中实验学校科技节的作品得分包括三部分,专家评委给出的专业得分,宣传展示得分以及通过同学们投票得到的支持得分.已知某个作品各项得分如表所示(各项得分均按百分制计):按专业得分占50%、展示得分占40%、支持得分占10%,计算该作品的综合成绩(百分制),则该作品的最后得分是______.
项目 专业得分 展示得分 支持得分
成绩(分) 96 98 96
27.(2021·辽宁丹东·八年级期末)8名初中毕业生的中考体育考试成绩(单位:分)如下:56,59,56,55,56,46,57,60,这些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
28.(2021·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一组数据:26,28,22,x,21,它的中位数是23,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
29.(2021·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小张参加某企业招聘测试,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得分分别为91分、92分、95分,按笔试占20%、面试占40%、技能操作占40%计算成绩,则小王的成绩是___分.
30.(2021·辽宁凌源·八年级期末)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射击练习,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值都是7环,方差分别为,则两人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
31.(2021·辽宁顺城·八年级期末)为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选出一人参加竞标赛,特统计了他们最近10次射击训练的成绩,其中,他们射击的平均成绩为8.9环,方差分别是,从稳定性的角度看,_________的成绩更稳定.(填“甲”或“乙”)
32.(2021·辽宁西岗·八年级期末)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甲2=2,S乙2=1.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___(填“甲”或“乙”).
33.(2021·辽宁沈河·八年级期末)我市某中学举行“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甲、乙两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组成甲班代表队和乙班代表队参加学校决赛,两个队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100)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表: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方差
甲班 a 85 c 70
乙班 85 b 100 160
(1)填空:甲班2号选手的预赛成绩是   分,乙班3号选手的预赛成绩是   分,   班的预赛成绩更平衡,更稳定;
(2)求出表格中a=   ,b=   ,c=   ;
(3)学校决定在甲、乙两班中选取预赛成绩较好的5人参加该活动的区级比赛,这5人预赛成绩的平均分数为   .
34.(2021·辽宁锦州·八年级期末)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最近五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
甲 乙 丙 丁
平均分
方差
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2021·辽宁中山·八年级期末)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_____________.
36.(2021·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要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市运会射击项目比赛,对这两名运动员进行了10次射击测试,经过数据分析,甲,乙两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均为8(环),甲的方差为1.2(环2),乙的方差为1(环2),则这10次测试成绩比较稳定的运动员是______(填“甲”、“乙”).
37.(2021·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已知一组数据3,,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
三、解答题
38.(2021·辽宁新抚·八年级期末)(2017·通辽)某校举办了一次成语知识竞赛,满分1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及6分以上为合格,达到9分或10分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折线统计图和成绩统计分析表如下所示.
(1)求出下列成绩统计分析表中a,b的值:
(2)小英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分,在我们小组中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面表格判断,小英是甲、乙哪个组的学生;
(3)甲组同学说他们组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组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同学不同意甲组同学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写出两条支持乙组同学观点的理由.
39.(2021·辽宁·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八年级期末)王大伯几年前承包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100棵杨梅树,成活98%.现已挂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了分析收成情况,他分别从两山上随意各采摘了4棵树上的杨梅,每棵的产量如折线统计图所示.
(1)分别计算甲、乙两山样本的平均数,并估算出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
(2)试通过计算说明,哪个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
40.(2021·辽宁凌源·八年级期末)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
每人销售件数 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数 1 1 3 5 3 2
(1)求这15位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设销售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额定为320件,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41.(2021·辽宁营口·八年级期末)“疫情远未结束,防疫绝不放松”.为了了解同学们掌握防疫知识的情况,增强防疫意识,某校举行了疫情防护知识测试活动,现从该校七、八年级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90分及以上为优秀)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以下是部分信息.
七年级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72,80,85,90,78,82,80,90,92,90,100,90,83,88,97,98,99,80,81,85.
八年级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条形统计图如图:
七、八年级抽取的学生的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90分及以上人数所占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年级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90分及以上人数所占百分比
七年级 87 86.5 45%
八年级 87 94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数据,你认为该校七、八年级中,哪个年级掌握防疫知识更好?请说明理由;
(3)该校七、八年级共有30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活动,估计参加此次测试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多少人?
42.(2021·辽宁连山·八年级期末)某校为了解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的时间(单位:),随机调查了该校的部分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求被调查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________;
(2)求被调查的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平均数、众数;
(3)若该校有1500名学生,估计该校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大于的学生人数.
43.(2021·辽宁太平·八年级期末)体育课上,老师为了解男学生定点投篮的情况,随机抽取8名男学生进行每人4次定点投篮的测试,进球数的统计如图所示.
(1)男生进球数的平均数为______,中位数为______.
(2)投球4次,进球3个以上(含3个)为优秀,全校有男生1200人,估计为“优秀”等级的男生约为多少人?
44.(2021·辽宁皇姑·八年级期末)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年以来我们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严酷战疫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口罩也成为人们防护防疫的必备武器.临高县某药店有枚口罩准备出售.从中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口罩,根据它们的价格(单位:元),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值为 ;
统计的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 众数为_ _,中位数为_
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这枚口罩中,价格为元的约有为_ 枚.
45.(2021·辽宁和平·八年级期末)某市举行知识大赛,A校.B校各派出5名选手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两校派出选手的比赛成绩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表: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A校 85 85 85
B校 85 a b
(1)a=    ;b=    ;
(2)填空:(填“A校”或“B校”)
①从两校比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来比较,成绩较好的是    ;
②从两校比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众数的角度来比较,成绩较好的是    ;
③从两校比赛成绩的方差的角度来比较,    代表队选手成绩的方差较大.
46.(2021·辽宁朝阳·八年级期末)某中学抽样调查后得到n名学生年龄情况,将结果绘制成如图的扇形统计图.
(1)被调查学生年龄的中位数是____,众数是________;
(2)被调查的学生中12岁学生比16岁学生多30人,通过计算求14岁学生的人数;
(3)通过计算求该学校学生年龄的平均数(精确到1岁).
47.(2021·辽宁顺城·八年级期末)近年来,共享单车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喜爱的“绿色出行”方式之一,许多高校均投放了使用手机支付就可以随去随用的共享单车.某高校为了解本校学生出行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某天部分出行学生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并整理成统计表.
使用次数 0 1 2 3 4 5
人数 11 15 23 28 18 5
(1)这天部分出行学生使用共享单车次数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2)这天部分出行学生平均每人使用共享单车约多少次?
(3)若该校某天有1500名学生出行,请你估计这天使用共享单车次数在3次以上(含3次)的学生有多少人?
48.(2021·辽宁建平·八年级期末)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被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
平均成绩/环 中位数/环 众数/环 方差
甲 a 7 c 1.2
乙 7 b 8 d
(1)写出表格中a,b,c,d的值;
(2)分别运用表中的四个统计量,简要分析这两名队员的射击训练成绩.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
49.(2021·辽宁甘井子·八年级期末)某公司招聘员工一名,现有甲、乙两人竞聘通过计算机、语言表达和专业知识三项测试,他们各自的成绩(百分制)如表所示.
应聘者 计算机 语言表达 专业知识
甲 70 50 80
乙 90 75 40
若公司对计算机、语言表达、专业知识分别占30%,20%,50%,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50.(2021·辽宁·绥中县教师进修学校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学生在一次射击训练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环数 6 7 8 9
人数 1 5 2 2
(1)填空:10名学生的射击成绩的众数是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
(2)求这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
51.(2021·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学校组织800名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如表是随机抽出的50名学生义务植树的统计,根据图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植树棵数 3 4 5 6
人数 6 18 16 10
(1)植树棵数的中位数是   ;
(2)植树棵数的众数是   ;
(3)这50个人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4)估计该学校本次活动共植树棵数.
52.(2021·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某学校抽查了某班级某月8天的用电量,数据如下表:
用电量(度) 8 9 10 13 15
天数 1 1 3 2 1
(1)求这个班级平均每天的用电量;
(2)已知该校共有15个班级,该月共有20天上学需要用电,估计该校该月总的用电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及题意直接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
李明的成绩为:(分);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2.A
【分析】
根据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分别为9.3、9.4、9.5
∴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求平均数问题,掌握平均数公式是解题关键.
3.C
【分析】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
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6,7,8,9,9,
∴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个数为:8.
故选C.
4.B
【分析】
把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若数据为奇数个,则排在最中间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个,则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详解】
解: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8,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中位数的概念,掌握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D
【详解】
试题分析:∵有一半的学生考79分以上,一半的学生考不到79分,
∴79分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大部分的学生都考在80分到85分之间,
∴众数在此范围内.
故选D.
考点:统计量的选择.
6.A
【分析】
根据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详解】
解:因为全班抽取了人,所以一共有40个数据,且表中数据已是从小到大排列的,最中间两个数据分别为8,8,所以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这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7,所以众数是7.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掌握这两个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7.C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求解即可.
【详解】
解: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为这组数据的众数,这组数据中300出现了3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300;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6个数据按顺序排列之后,处于中间的数据是300,300,所以中位数是=30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掌握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平均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8.C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对于错误的说法举出反例说明,从而利于排除法求解;
【详解】
A、如数据0,1,1,4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5,不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说法错误;
B、如数据1,2,3,4的中位数是2.5,不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说法错误;
C、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它一定是数据中的数,说法正确;
D、中位数与众数没有直接的关系,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平均数等于数据之和除以总个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9.A
【分析】
根据中位数的定义:位于中间位置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可以得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不影响中位数.
【详解】
解: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对中位数没有影响,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难度不大.
10.C
【分析】
将题目中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字,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详解】
解:将数据38,41,40,36,42,41,39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36,38,39,40,41,41,42,
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中位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中位数的含义,求出相应的中位数.
11.A
【分析】
分别计算出两人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甲同学的成绩依次为:、、、、,
则其中位数为,平均数为,方差为;
乙同学的成绩依次为:、、、、,
则其中位数为,平均数为,方差为,
甲的成绩比乙稳定,甲、乙的平均成绩和中位数均相等,甲的最好成绩比乙低.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数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中位数.
12.D
【分析】
结合表中数据,先找出平均数最大的运动员;再根据方差的意义,找出方差最小的运动员即可.
【详解】
解:选择一名成绩好的运动员,从平均数最大的运动员中选取,
由表可知,甲,丙,丁的平均值最大,都是9,
∴从甲,丙,丁中选取,
∵甲的方差是1.6,丙的方差是3,丁的方差是0.8,
∴S 2丁<S 2甲<S 2乙,
∴发挥最稳定的运动员是丁,
∴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丁.
故选:D.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13.C
【分析】
根据平均数、极差、众数和方差的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比较大,正确,不符合题意;
B、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差,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组数据的众数不一定只有一个,错误,符合题意;
D、方差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极差、众数和方差,正确理解各概念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4.A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极差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这15名学生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数是:
(2+2.5×3+3×5+4×2+5×2+9+13)÷15=4.3(万元);
将这15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数是3,所以中位数是3万元;
在这一组数据中3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3万元;
13﹣2=11(万元),所以极差是11万元.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的是A.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极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概念.
15.D
【分析】
方差公式中,n、 分别表示数据的个数、平均数.
【详解】
解: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中,
数字30和20分别表示样本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方差.解题关键点:理解方差公式的意义.
16.D
【详解】
甲、乙、丙、丁四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2环,甲的方差是0.56,乙的方差是0.56,乙的方差是0.60,丙的方差0.50,丁的方差0.45,其中丁的方差最小,所以成绩最稳定的是丁
17.D
【分析】
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平均数和样本容量.
【详解】
解:,其中为平均数,为样本容量,
又∵
∴,,即平均数为18,样本容量为20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方差的计算公式,由方差公式求解平均数和样本容量,熟练掌握方差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8.B
【分析】
由平均数相同,根据方差越小越稳定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4.3>4>3.6>3.2
∴,
∵四个小组的平均分相同,
∴乙组各成员实力更平均,
选择乙组代表年级参加学校决赛.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与方差,利用方差进行决策,掌握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19.B
【分析】
首先比较出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方差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判断出应该选择谁参加比赛即可.
【详解】
解:因为<<<,
所以乙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方差最小,
所以要从中选择一名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去参加比赛,应该选择乙.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含义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20.7.
【详解】
试题分析:∵组数据m,6,n与1,m,2n,7的平均数都是6,∴,解得:,若将这两组数据合并为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4,6,7,8,8,8,一共7个数,第四个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故答案为7.
考点: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21.5
【分析】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数据的和,然后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先求数据x1,x2,x3,x4,x5的和,然后再用平均数的定义求新数据的平均数.
【详解】
解:∵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3,即,则.
∴数据2x1﹣1,2x2﹣1,2x3﹣1,2x4﹣1,2x5﹣1的平均数是:.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均数的求法及运用,熟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2.97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可得.
【详解】
解:小明的最后得分是96×30%+98×50%+96×20%=97(分),
故答案为:97.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23.42
【分析】
根据题意,应找出销量最少的尺寸的衬衫进的最少.
【详解】
解:∵9%<13%<19%<25%<34%
∴该商店应将领口大小为42cm的衬衫进的最少
故答案为:42.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众数的的意义,根据众数的意义:商店应将销量最多的尺寸的衬衫进的最多,相反,应将销量最少的尺寸的衬衫进的最少.
24.
【分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36.6度出现了4天,出现的天数最多,故众数是36.6.
故答案是36.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众数的定义,准确分析表格是解题的关键.
25.94.2
【分析】
根据笔试和面试所占的权重以及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李刚的总成绩是=94.2(分),
故答案为:94.2.
【点睛】
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关键是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用到的知识点是加权平均数.
26.96.8分.
【分析】
利用加权平均数求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该作品的最后得分是96×50%+98×40%+96×10%=96.8(分),
故答案为:96.8分.
【点睛】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问题,掌握加权平均数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27.56分
【分析】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46,55,56,56,56,57,59,60,处在第4和第5位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故这些成绩的中位数是56分.
故答案为:56分.
【点睛】
本题考查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关键是掌握中位数的概念.
28.24
【分析】
先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一组数据:26,28,22,x,21,它的中位数是23,且这组数据总个数为奇数,
∴x=23,
∴这组数据为26,28,22,23,21,
∴平均数=(26+28+22+23+21)÷5=24.
故答案为2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9.93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可以求得小张的成绩,本题得以解决.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91×20%+92×40%+95×40%=93(分),
答:小张的成绩是93分.
故答案为:93.
【点睛】
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0.乙
【分析】
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值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
,方差越小越稳定
两人成绩较稳定的是乙.
【点睛】
本题考查数据的分析、方差的定义,反差越小越稳定,属于基础题.
31.甲.
【分析】
方差越小,数据的密集度越高,波动幅度越小.
【详解】
解: 已知S甲2=0.8,S乙2=1.3,可得S甲2<S乙2,所以成绩最稳定的运动员是甲.
故答案为:甲.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
32.乙
【详解】
解:∵S甲2=2,S乙2=1.5,
∴S甲2>S乙2,
∴乙的射击成绩较稳定.
故答案为乙.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通常用s2来表示,计算公式是:s2=[(x1﹣x )2+(x2﹣x )2+…+(xn﹣x )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33.(1)80;100;甲;(2)85,80,85;(3)94分;
【分析】
(1)根据树状图和表格分析即可;
(2)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3)先判断出好的5人的成绩,在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1)根据树状图可知甲班2号选手的成绩为80分,乙班3号选手的成绩为100分;
∵甲班方差小于乙班方差,
∴甲班成绩更稳定;
故答案是:80;100;甲;
(2)甲的平均分为分,
乙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70,75,80,100,100,
∴乙的中位数是80;
由数据可知甲的众数是85分;
∴,,;
(3)这5人的分数为:100,100,100,85,85,
∴分;
故答案是94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分析的考查,结合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34.丙
【分析】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选出方差最小,而且平均数较大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
【详解】
解:∵5.1<1.2,
∴丙和丁的最近五次数学考试成绩的方差最小,发挥稳定,
∵96>93,
∴丙同学最近五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高,
∴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丙.
故答案为:丙.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35.甲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判断即可.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详解】
解:由方差的意义,观察数据可知,
∵,
∴甲块试验田的方差小,
故甲试验田小麦长势比较整齐.
故答案为:甲.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方差的意义: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36.乙
【分析】
由甲,乙两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均为8(环),甲的方差为1.2(环2),乙的方差为1(环2),可得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根据方差的含义可得结论.
【详解】
解: 甲,乙两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均为8(环),甲的方差为1.2(环2),乙的方差为1(环2),
而<
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故答案为:乙.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方差的含义,掌握利用方差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37.2
【分析】
根据平均数确定出a后,再根据方差的公式S2=[(x1-)2+(x2-)2+…+(xn-)2]计算方差.
【详解】
解:由平均数的公式得:(3+a+4+6+7)÷5=5,
解得a=5;
∴方差=[(3-5)2+(5-5)2+(4-5)2+(6-5)2+(7-5)2]÷5=2.
故答案为:2.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所有数据的个数.方差的公式S2=[(x1-)2+(x2-)2+…+(xn-)2].
38.(1)a=6,b=7.2;(2)甲组;(3)见解析
【分析】
(1)由折线图中数据,根据中位数和甲权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2)根据中位数的意义求解可得;
(3)可从平均数和方差两方面阐述即可.
【详解】
(1)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甲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3、6、6、6、6、6、7、9、9、10,
∴其中位数a=6,
乙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b==7.2;
(2)∵甲组的中位数为6,乙组的中位数为7.5,而小英的成绩位于全班中上游,
∴小英属于甲组学生;
(3)①乙组的平均分高于甲组,即乙组的总体平均水平高;
②乙组的方差比甲组小,即乙组的成绩比甲组的成绩稳定.
考点:1、方差;2、折线统计图;3、算术平均数;4、中位数
39.(1)甲、乙样本的平均数分别为:40kg,40kg;产量总和为7840千克(2)乙.
【分析】
(1)根据折线图先求出甲山和乙山的杨梅的总数就可以求出样本的平均数;利用样本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即可估算出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
(2)根据甲乙两山的样本数据求出方差,比较大小就可以求出结论.
【详解】
解:(1)甲山上4棵树的产量分别为:50千克、36千克、40千克、34千克,
所以甲山产量的样本平均数为:千克;
乙山上4棵树的产量分别为:36千克、40千克、48千克、36千克,
所以乙山产量的样本平均数为千克.
答:甲、乙两片山上杨梅产量数样本的平均数分别为:40kg,40kg;
甲、乙两山的产量总和为:100×98%×2×40=7840千克.
(2)由题意,得
S甲2=(千克2);
S乙2=(千克2)
∵38>24
∴S2甲>S2乙
∴乙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方差、平均数和极差,从图中找到所需的统计量是解题的关键.
40.(1)平均数为320件,中位数是210件,众数是210件;(2)不合理,定210件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即可求得结果;
(2)把月销售额320件与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比较即可判断.
(1)平均数件,
∵最中间的数据为21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10件,
∵210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众数为210件;
(2)不合理,理由:在15人中有13人销售额达不到320件,定210件较为合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41.(1)a=90,b=87,c=50%;(2)八年级学生掌握防疫知识更好,理由见解析;(3)1425.
【分析】
(1)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a、b、c的值;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该校七、八年级中哪个年级学生掌握防疫知识更好,然后说明理由即可,注意本题答案不唯一,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3)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参加此次测试活动成绩优秀学生人数是多少.
【详解】
解:(1)∵七年级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72,80,85,90,78,82,80,90,92,90,100,90,83,88,97,98,99,80,81,85,其中90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a=90,
由条形统计图可得,b=(84+90)÷2=87,
c=(3+5+1+2)÷20×100%=50%,
故答案为:a=90,b=87,c=50%;
(2)八年级学生掌握防疫知识更好,理由:八年级的90分及以上人数所占百分比大于七年级,故八年级学生掌握防疫知识更好;
(3)∵从调查的数据看,七年级参加此次测试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有9人,八年级参加此次测试活动成绩优秀有10人,
∴参加此次测试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人.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42.(1)40,25;(2)平均数为1.5h,众数为1.5h;(3)1350人
【分析】
(1)用第二小组的频数除以其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调查的总人数;
(2)根据平均数计算公式和众数的定义直接解答即可;
(3)用样本平均数估算总体即可.
【详解】
解:(1)8÷20%=40(人),
所以调查的学生是40人;
m%=×100%=25%,即m=25.
故答案为:40,25;
(2)被调查的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平均数是:
(0.9×4+1.2×8+1.5×15+1.8×10+2.1×3)=1.5(h);
∵数据中1.5h出现了15次,出现次数最多,
∴调查的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众数为1.5h;
(3)1500×(1-10%)=1350(人),
所以该校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大于1h的学生有1350人.
【点睛】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
43.(1)2.5,2;(2)估计为“优秀”等级的男生约为450人.
【分析】
(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2)先算出样本的优秀率,再估计总体的优秀人数.
【详解】
解:(1)男生进球数的平均数:,
男生进球数的中位数;按投球个数排序1,2,2,2,2,3,4,4,第4与第5两个数据都是2,中位数为2,
故答案为:2.5,2;
(2)优秀率:(人),
答:全校有男生人,估计为“优秀”等级的男生约为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中位数,用样本件总体以及加权平均数,掌握平均数、中位数的定义以及优秀率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44.(1)28;(2)1.52元,1.8元,1.5元;(3)200
【分析】
(1)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m%的值,从而可以得到m的值;
(2)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质量为2.0元的约多少枚.
【详解】
解:(1)m%=1-10%-22%-32%-8%=28%,
即m的值是28,
故答案为:28;
(2)平均数是:1.0×10%+1.2×22%+1.5×28%+1.8×32%+2.0×8%=1.52元,
∵本次调查了5+11+14+16+4=50枚,
中位数是:1.5元,众数是1.8元;
故答案为:1.52元,1.8元,1.5元;
(3)2500×8%=200(枚),
答:价格为2.0元的约200枚.
故答案为:200.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45.(1)80,100;(2)①A校;②B校;③B校
【分析】
(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众数的定义即可求出a和b的值;
(2)①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意义即可得出结论;
②根据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即可得出结论;
③求出两个代表队的方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由条形统计图可知:B校5名选手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后分别为:70、75、80、100、100
∴B校5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为80,众数为100
∴a=80,b=100
故答案为:80,100;
(2)①∵两校的平均数相同,A校的中位数>B校的中位数
∴从两校比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来比较,成绩较好的是A校
故答案为:A校;
②∵两校的平均数相同,A校的众数<B校的众数
∴从两校比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众数的角度来比较,成绩较好的是B校
故答案为:B校;
③A校的方差=70
B校的方差=160
∴<
∴从两校比赛成绩的方差的角度来比较,B校代表队选手成绩的方差较大.
故答案为:B校.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及用各统计量作决策,掌握各统计量的定义、公式及意义是解题关键.
46.(1)14,(2)240人;(3)14
【分析】
(1)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解答;
(2)根据12岁学生比16岁学生多30人,列方程求解;
(3)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1)中位数是14岁,众数是14岁;
(2)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n人,
根据题意得10%n﹣(1﹣40%﹣20%﹣25%﹣10%)n=30,
解得:n=600,
则14岁学生的人数是240人;
(3)该校学生年龄的平均数是:15×20%+14×40%+13×25%+12×10%+16×5%≈14(岁).
47.(1)3次;3次;(2)2.42次;(3)765人
【分析】
(1)先确定一共调查的人数为人,再按从小到大排列数据,得到第个数据为:次,从而可得中位数,再根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可得到众数;
(2)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直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3)先求解这天使用共享单车次数在3次以上(含3次)的学生的样本百分率,再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一共调查了(人),
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数据为:次,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次,
出现次数最多的也是次,所以众数是次,
故答案为:3次;3次.
(2)(次)
答:这天部分出行学生平均每人使用共享单车2.42次;
(3)由题意得:(人)
答:估计这天使用共享单车次数在3次以上(含三次)的学生有765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频数分布表,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含义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8.(1)a=7;b=7.5;c=7;d=4.2;(2)乙
【分析】
(1)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直接计算平均分即可;将乙的成绩从小到大重新排列,用中位数的定义直接写出中位数即可;根据乙的平均数利用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
(2)结合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方差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详解】
解:(1)甲的平均成绩a==7(环),
甲的成绩的众数c=7(环),
∵乙射击的成绩从小到大重新排列为:3、4、6、7、7、8、8、8、9、10,
∴乙射击成绩的中位数b==7.5(环),
其方差d=×[(3﹣7)2+(4﹣7)2+(6﹣7)2+2×(7﹣7)2+3×(8﹣7)2+(9﹣7)2+(10﹣7)2]
=×(16+9+1+3+4+9)
=4.2;
(2)从平均成绩看甲、乙二人的成绩相等均为7环,
从中位数看甲射中7环以上的次数小于乙,
从众数看甲射中7环的次数最多而乙射中8环的次数最多,
从方差看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综合以上各因素,若选派一名学生参加比赛的话,可选择乙参赛,因为乙获得高分的可能更大.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理解方差的概念,能够根据计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9.甲
【分析】
加权平均数: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直接利用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甲的平均成绩为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分.
∵71>62
∴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50.(1)7环,7环;(2)这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5环.
【分析】
(1)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可找到问题答案;
(2)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1)∵10名学生成绩中,7环总共出现5次,次数最多
∴众数是7环
∵中位数是所有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又∵中间两个数据均为7环
∴中位数为7环
(2)环
∴这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5环.
【点睛】
本题考察了数据分析中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知识;求解关键是准确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定义,从而计算得到答案.
51.(1)5棵;(2)4棵;(3)4.6棵;(4)3680棵
【分析】
(1)按从大到小给所有数据排序,求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可求出中位数;
(2)根据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3)求出50人植树的总数,再求平均数即可;
(4)利用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树乘以学生数800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随机抽出的50名学生,
∴中位数是第25和第26个的平均数,
∴中位数=(5+5)÷2=5(棵)
(2)∵植树4棵的有18人,最多,
∴众数为4棵;
(3)平均数为()÷50=4.6(棵)
∴这50个人平均每人植树4.6棵;
(4)∵800×4.6=3680,
∴估计该学校本次活动共植树3680棵,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概念的掌握程度.
52.(1)这个班级平均每天用电11度;(2)该校该月总的用电量约为3300度
【分析】
(1)代入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1)的每天用电量乘以班级数和天数即可估计出该校的用电量.
【详解】
(1)平均用电量为:(度);
答:这个班级平均每天用电11度;
(2)(度).
答:该校该月总的用电量约为3300度.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用样本估计总体,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