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8 21: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艰辛探索
1956-1976
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目 录
CONTENTS
建设探索的理论来源
01.
动荡浩劫的十年
03.
曲折发展的十年
02.
01.
建设探索的理论来源
问题思考
材料一:事实证明,新中国学习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基本适应了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且在一个时期内明显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廖心文:《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试论毛泽东、邓小平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探索》
材料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我们没有经验,“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建设探索的理论来源
从两则材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学习苏联的什么模式?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这种模式有何认识?
材料三:……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照搬苏联经验产生的弊端也日益明显。毛泽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提出要冲破苏联经验的束缚,并对苏联的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在这个时期的著名代表作《论十大关系》,就是对学习苏联经验的再思考。毛泽东的这篇讲话,是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曲折发展的十年
02.
1956-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01
02
03
04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发表讲话
“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
同学们,请结合课本,说出毛泽东在“八大”的报告中可能会涉及哪些内容?
195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其标志是什么?
《论十大关系》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中共八大会场(________)
分析国情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1956年,北京
01
04
02
03
指出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制定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共八大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良好开端)
意义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第一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中全会
“总路线”反映1958年经济建设的什么指导思想?我们如何评价“总路线”?
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
指导思想:
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评价:
冒进1958年,党高举三面红旗: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第二面:大跃进运动
工业,大炼钢铁
用15年的时间赶上和超过英国。同时,提出了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然而,凭借当时的生产能力只能完成400万吨。因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全党全民大炼钢铁”的方针。
全民炼钢
“要其他部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
“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人民日报》社论
高指标
瞎指挥
特点: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大跃进运动:
农业,放高产“卫星”
浮夸风
特点:
《人民日报》在1958年报道早稻亩产的高产卫星:7月12日,福建闽侯城门乡公社,3275斤;
7月18日,福建闽侯连板公社5806斤;
7月26日,江西波阳,9195斤;
7月31日,湖北应城春光公社,10597斤;
8月1日,湖北孝感长风公社,15361斤;
8月10日,安徽枞阳高峰公社,16227斤;
8月13日,湖北麻城建国公社,36956斤;
8月22日,安徽繁昌,43075斤9两;
9月5日,广东北部山区连县,60437斤
大跃进时的宣传画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大跃进运动:
农业,放高产“卫星”
浮夸风
特点: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第三面:人民公社化运动
共产风
特点: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1958年7月,《红旗》杂志公布了毛泽东关于办大社的设想,为后来成立的人民公社定下了基调。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很快形成了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结合课本,分析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我们要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合作探究
原因:
1)对我国当时的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
2)对社会主义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教训:
我们在经济建设时,必须立足国情,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历年GDP统计数据 (1958-1963)
年份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GDP增长率 32.2% 19.5% 5.4% -31.0% -10.1% 9.5%
年份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人口(万人) 65994 67207 66207 65859 67295
增加量 1341 1213 -1000 -348 1436
增长率(%) 2.07 1.84 -1.49 -0.53 2.18
中国历年人口统计数据 (1958-1962)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监》(节选)
材料一
观察材料数据,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是什么因素引起?
1959-1961年,我国的GDP和人口增长都呈现出下降。由于是我国在1959-1961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为什么1959-1961年我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严重困难,党中央如何解决?
问题思考
材料二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原因:
2)三年的自然灾害,饥荒严重,食物紧缺。
困难1959-1961
3)苏联中止与中国合作,并要中国偿还债务。
材料一 导致困难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1959、1960、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二是,苏联修正主义集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逼还债务;三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左”倾错误。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口号是“放开肚皮吃饱饭”。有的食堂三个月吃掉一年的口粮。
——百度文库《中国历次政治运动简介》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1962年初,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
比较系统的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以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扬了民主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增强了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
七千人大会
1961-1965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调整1961-1965
成功探索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钢铁:
包头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
石油: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实现原油和石油自给)
铁路:
兰新、包兰、成昆铁路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5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曲折发展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56-196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建设模范人物
03.
动荡浩劫的十年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虽然在七千人大会上及此后一段时间有一定程度上的纠正,但随着中苏关系恶化,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最后导致了“十年文革”的浩劫。
动荡浩劫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66-197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浩劫1966-1976
动荡浩劫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66-197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浩劫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经过不断升级的中苏论战,特别是经过“四清”运动,毛泽东越来越感到中国有出修正主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他认定,中国有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而且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他还认定,中国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不在基层,而是在上层,尤其是中央。
——新华网《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
材料二 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是,这些错误终究是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犯的。
——新华社《共和国的足迹——196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开始》
1)毛泽东错误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原因:
2)党内“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以阶级半争为纲;
3)受复杂严峻的国际外部环境影响;
4)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
动荡浩劫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66-197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浩劫1966-1976
(1966年)5月16日通过的文化革命文件起草小组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1966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叶剑英、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
导火线
领导机构:
中央文革小组
动荡浩劫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66-197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浩劫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1966年夏
中央文革小级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67年1月
造反派掀起一月风暴和全面夺权
1967年2月
二月抗争(二月逆流)
1968年10月
刘少奇被迫害至死(文革最大冤案)
1971年9月
九一三事件,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2-1973年
周恩来主持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
1975年
邓小平着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全国形势明显好转
1976年4月
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活动
1976年9月
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权
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文化大革命”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为什么说“文革是一场严重灾难的内乱”(请从课本P29-30找出证据说明)
动荡浩劫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66-197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浩劫1966-1976
民主法制受到践踏
党和国家领导人受诬陷的有38人,其他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受诬陷有382人,受到迫害的干部和群众70多万人,被迫害致死的达3400多人,受株连达1亿人以上。
“十年 之间一共损失高达5000亿元……文化大革命十年相当于败掉了全国亿万人民三十年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一份家当。”
——席宣、金春明的《文化大革命简史》
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科教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01
02
03
04
动荡浩劫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66-197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浩劫1966-1976
材料一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工作重心远离了经济建设。到了“文革”后期,我国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蔡昉《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和启示》
材料二 陈小鲁(陈毅之子)一遍遍申明:要接受“文革”教训,要长治久安,最重要的是树立宪法权威。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材料三 党的八大到九大的十三年间, 党内“左”倾思想不断滋长, 阶级斗争扩大化日益严重。毛泽东的个人专断逐步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结合材料,“文革”给我们带来什么教训?
1)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必须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
3)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动荡浩劫的十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966-1976年
开局1956
冒进1958
困难1959-1961
调整1961-1965
浩劫1966-1976
历史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中前进。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绝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1967年6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巩固小结
1956
1958
1959-1961
1961-1965
1966-1976
中共八大
《论十大关系》
良好开端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探索失误
三年严重困难
国民经济调整,提出“八字”方针
成功探索
文化大革命
探索失误
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教训
教训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共和国20年的曲折历程(1956-1976)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