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8 22:36: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干预(yù) 贴切(qiē) 前沿(yán)
B.膏药(ɡāo) 剥削(bō) 堕落(duò)
C.狡辩(jiǎo) 扶植(zhí) 阻碍(ài)
D.枯燥(zào) 权威(quán) 趋势(q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人逸事 多多益善 B.阳奉阴违 出类拔粹
C.风口浪尖 招谣撞骗 D.强词夺理 不修边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千桌万人磨盘宴”不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宴席,也是具有新平特色的宴席。
B.在海外求学的岁月不总是那么阳光灿烂,留学的路也并非不是那么平坦。
C.在云南首届“十大法治校园”评选活动中,曲靖市民族中学以第二名得票率榜上有名。
D.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
②就算读到后来,看天还是天,看水还是水,但我们却可以构建不一样的精神世界。
③读书和旅行一样,是灵魂在别处的一次对话。
④如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⑤我想,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它能让你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这个世界。
A.④①②⑤③ B.⑤①④②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①③②⑤
二、综合性学习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据《扬子晚报》报道,“五四”青年节,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主题文艺活动专题节目导演组分别从支教、创业、村干部、科技、军队、生态保护6个领域选出6位杰出青年,代言“青春中国梦”。“状元村干部”石磊名列其中。
石磊,16岁时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县状元的头衔让众人艳羡不已;可是他20岁却下基层当起了村干部,这又令所有人瞠目结舌。他高票当选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因业绩出色,石磊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他现在还是南京市最年轻的团委副书记。
(1)假如你是一名电视台的记者,在晚会现场对石磊进行采访,你打算提一个什么问题?
(2)根据石磊的事迹,谈谈你对“中国梦”的理解。(60个字以内)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5日7时18分,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星,就“毫发未损”地顺利出现在通远的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了遥测信号,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分为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四个阶段,历时“惊魂九分钟”。
(1)请给材料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上述新闻在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在校园论坛上留言。请你也在评论区写一条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超过40字)
留言者 评论区
同学1 星辰大海,我们来了!中国火星时代开启!致敬航天科技工作者,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是最可爱的人!
老师1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未知宇宙进行连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榜样,比如说,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第一代主任是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发现者。第二代主任是瑞利,获得诺贝尔奖,曾经做过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瑞利有一句名言,他讲:我到60岁以后,对任何新思想不发表意见。因为60岁以后很多时候会对新思想起阻碍作用,而且我们有很多例子说明,权威有些时候会反对新思想。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汤姆孙继承了他这个传统,培养了η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第四代出了卢瑟福,著名的原子物理的奠基人,他培养了1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到了第五代,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布莱克,做了一件大家当时痛骂他的事情,说他背叛了恩师卢瑟福,把如此有名的基本粒子的方向关掉。但20年以后,当初大骂布莱克的人认识到,即使卢瑟福还活在世界上,当时已经难以改变这么一个趋向了,再要搞基本粒子需要投入非常昂贵的大型加速器,英国根本没有这种财力,研究重心必然移到美国。布莱克看到了这种趋势,他赶紧抓住机会,鼓励年轻人开辟新天地,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鸂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一个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不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洗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做,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儿,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前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笑声,掌声)
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里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笑声,掌声)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笑声,长时间的掌声)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笑声)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过来,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笑声)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走,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拿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尤其是发展迅湅的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当然年轻院士是例外。可喜的是,年轻院士越来越多了。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①)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②)
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③)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④)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7.“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是从原文末段中抽取出来的,根据文意,这句话所处的最恰当的位置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对作者大力扶植年轻人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是历史的规律、趋势和潮流 B.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学术权威
C.弥补贡献越来越少的现实 D.新技术领域发展的使然
9.下列对“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列举大量实例增加演讲的说服力
B.意在说明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
C.“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对年轻人的信任和对其价值的肯定
D.说明在新技术领域,创业者越年轻越好
10.对选文写作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主旨鲜明,精辟深刻
B.语言典雅庄重,多引用古语名言
C.语言幽默风趣,吸引听众兴趣
D.善于调侃,语言通俗易懂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牵手
雷抒雁
①这一次,是父亲的手握在母亲手里。
②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琢出来的作品。
③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④“要喝水吗?”母亲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⑤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的手。母亲知道,父亲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撒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⑥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平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父亲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⑦许多记忆一下子酒上母亲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母亲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⑧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也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吹了一口神奇的气,什么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⑨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中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⑩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开始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于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⑾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⑿母亲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有删改)
11.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14.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特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⑥段中“母亲明白了”是指“她”明白了丈夫只是要再一次握紧她的手。
B.例数第二段中“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一句,运用了想象,写妻子感觉丈夫的生命融汇到了自己身上。
C.全文以丈夫牵妻子的手这一标志性动作,突出夫妻俩厚重真挚的爱情和相伴相守。
D.第②段对“手”的描写,写出了“最后的手”的特点:皮肤灰黄,肌肉消失,干瘦无力。
E.父亲离世之际,父母心手相牵,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母亲的生命中。在母亲的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束光
李朝德
①挂了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②车窗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火车还要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火车在夜色中呼啸前行,我一路忐忑。
③我从昆明乘火车去宣威参加会议,列车要穿过家乡所在的村庄。近乡情更怯,兴奋激动转眼间又因远离而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我打电话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很高兴,但我遗憾地说:“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电话里一阵沉默。但此时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因为,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④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很少回家。如果没理由就跑回家去,每一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母亲总是说:“我身体好好的,你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意思,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⑤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会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招手,这样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这个突然的提议,连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马上答应了下来。
⑥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近年火车多次提速,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火车通过那个道口就是一闪而过,我与母亲相互间能看见吗?
⑦火车一到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总不见熟悉的村庄。正纳闷间,我远远看见灯箱中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白色大字。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家乡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⑧我打电话颓然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还没等我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你应该就在车上。”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见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⑨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只好告诉母亲,明晚还是在那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⑩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我把眼睛使劲睁大伏在玻璃上,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突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成表格。
情节 “我”的心情
“我”乘火车将路过家乡 ①_____②_____
③_____ 后悔、忐忑
“我”和母亲都没有见到对方 失落、不甘心
“我”返程时看到母亲手中的那束电筒光 ④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这个突然的提议,连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赏析加点词)
②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赏析句子)
(3)标题“那一束光”有什么寓意?
17.阅读《雨儿》,回答问题。
雨儿
①我每天打一通电话,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电话接通,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你的女儿。”如果是越洋长途,等那六个字穿越渺渺大气层进入她的耳朵,那需要一点时间。然后她说:
②“对,那就是我。”
③“喔,雨儿你在哪里?”
④“我在香港。”
⑤“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⑥“我昨天才去看你,今早刚离开你。”
⑦再过一个礼拜。
⑧“你是哪一位?”
⑨“我是你的女儿。”
⑩“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啊。你现在在哪里?”
“我在香港。”
“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到潮洲看她时,习惯独睡的我就陪她睡。像带孩子一样把被子裹好她身体,放周璇的《天涯歌女》,只留下洗手间的小灯,然后在她身边躺下。等她睡着。
天微微亮,她轻轻走到我身边,没声没息地坐下来。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声音愈来愈弱,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退为影子。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
我一边写,一边说,“干嘛那么早起?给你弄杯热牛奶好吗?”
她不说话,无声地觑了我好一阵子,然后轻轻说:“你好像我的雨儿。”
我抬起头,摸摸她灰白色稀疏的头发,说:“妈,我就是您的雨儿。”
她极惊奇地看着我,大大地惊讶,大大地开心:“就是说嘛,觉得好像,没想到真的是你。说起来古怪,态度很友善,她也说她是我的雨儿。”
“昨晚那个人就是我啊。”我把冰牛奶倒进玻璃杯中,然后把杯子放进微波炉。远处隐隐传来公鸡的啼声。
“那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她一脸困惑。
“我从台北来看你。”
“你怎么会从台北来呢?”她努力地想把事情弄清楚,接过热牛奶,继续探询,你怎么会不在我身边呢?你是不是我养大的?是什么人把你养大的呢?”
我坐下来,把她瘦弱的手捧在我掌心里,看着她。她的眼睛还是很亮,在浅浅的晨光中,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她年轻时的锋芒余光,一个留在大陆,四个在台湾长大。你不但亲自把每一个都养大,没博士的那个很会赚钱。他们全是你一手栽培的。”
眼里满是惊奇,她说:“这么好?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今年几岁?结婚了没有?”
我们从盘古开天谈起,谈着谈着,天,一点一点亮起。
有时候,我让女佣带着她到阳明山来找我。我就把时间整个调慢,带她“台北一日游”。第一站,她好奇地瞪着满堂裸身的女人目不转睛,然后开始品头论足。我快动作抓住她的手,大声笑着说:“哈,不好意思啊,那个雨人好肥喔。”
第二站,搭公车,红五号,她静静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颜容;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
到了士林站。我说:“妈,这是你生平第一次搭捷运,坐在这里,给你拍一张照片。
她娴静地坐下,两手放在膝上。刚好后面有一丛浓绿的树,旁边坐着一个孤单的老人。
“你的雨儿要看见你笑,妈妈。”
她看着我,微笑了。我这才注意到,她穿着黑衣白领。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注:写作本文时,作者的母亲已患老年痴呆症。
(1)文章主要写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神情愈来愈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退为影子。
(3)文章为什么以“雨儿”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我这才注意到,她穿着黑衣白领”的理解。
(5)无论是在龙应台娓娓的叙述中,还是在曾热映的公益类节目《忘不了餐厅》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遗忘与守望的温暖碰撞,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尽孝?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1)示例:石磊大哥,你好!首先祝贺你当选“青春中国梦”的代言人。作为青年人的榜样,请你说说我们青少年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好吗?
(2)示例:中国梦是民族复兴的大概念,它是由我们每个人的梦想组成的,所以,青少年应该踏实勤奋地走好每一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1)示例: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
(2)示例:“天问一号”的名称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探索未知宇宙的坚韧与执着。
7.A
8.C
9.D
10.B
11. (父母的)牵手。 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
12.外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手的干瘦和苍老,体现出父亲饱经风霜,且病得很重。
1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弥留之际的父亲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和不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14.插叙,补充交代了父母从第一次牵手起,便一直双手相牵共同面对生活的幸福记忆,写出了父母的牵手具有神奇的力量,表现了父母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
15.DE
16.(1) 激动(兴奋) 遗憾(失落) “我”提议母亲到路口等着见我 高兴激动
(2)①“意外”指这个提议来得突然,表现了“我”时时牵挂着母亲,急切想见母亲的心理;“意外”又指这个提议不合常理,“我”本不该让母亲在黑夜里站在铁路口等“我”。
②运用对比手法,把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和“我”却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的情景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我”心疼母亲以及内心的愧疚、自责。
(3)那束光是母亲的手电筒发出的,是母爱的象征,它照亮了远行儿子的心;那束光蕴含了“我”与母亲间的难以割舍的深沉的爱。(意对即可)
17.(1)我与母亲多次通电话,耐心倾听她的遗忘,陪她睡觉;我带母亲游台北、搭公车。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从身形、声音、动作,多角度地写出并凸显了母亲是多么衰老,将母亲比作“影子”,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3)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后发音模糊,将“女儿”说成了“雨儿”,隐含作者对作为女儿的自己要承担起照顾好母亲这一责任的清醒认识。
(4)衰老的母亲在已是中年的我面前乖巧听话得像位中学生;我意识到母亲与女儿的角色颠倒过来了,永远年轻;对母亲渐渐衰老的现实感到无奈。
(5)示例: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应该多抽一些时间陪伴家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