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探寻城乡景观中的地域文化
优 秀 教 学 案 例
探寻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
华师一朝阳:李京京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环节1:欣赏地理景观
1. 我们看到了什么类型的城乡景观?
2. 城乡景观是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的?
活动2:探寻地域文化
小组活动步骤、方法及内容:
1.结合本组搜集的图文资料,总结梳理本组景观的主要特点,并准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简单讲解。
2.利用图册等工具,结合本组景观的分布地区,提炼景观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3.借助互联网等资源,查询景观背后的内容,深入探寻本组景观所蕴含的地域文化,重点说明某处景观。
1.四合院组
2.徽州民居组
3.农田景观组
4.服饰组
1.四合院景观组
1.老北京的四合院如何体现“合”的内涵?
2.为什么说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忌外露的性格?
3.说出四合院封闭,主体房屋坐北朝南建筑格局的影响因素?(说明形成原因)
1.四合院景观组
2.徽州建筑景观组
1.徽州建筑主要分布在哪儿?
2.对比分析徽州民居和四合院,说出一处建筑风格的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
3.徽州建筑中的什么设计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4.徽商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哪些地方?
2.徽州建筑景观组
3.农田景观组
1.对比分析南北方农田景观的差异。
2.北京城郊农田和云南元阳梯田形成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说“神奇壮观而独特的云南元阳梯田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级景观”?
3.农田景观组
4.服饰景观
1.任选几种中国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对比分析服饰特点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举例说明中国与其他国家服饰特点的异同点,并说出影响因素。
3.总结地域文化在服饰景观上是如何体现的。
4.服饰景观组
活动2:探寻地域文化
小组活动步骤、方法及内容:
1.结合本组搜集的图文资料,总结梳理本组景观的主要特点,并准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简单讲解。
2.利用图册等工具,结合本组景观的分布地区,提炼景观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3.借助手机网络等资源,查询景观背后的内容,深入探寻本组景观所蕴含的地域文化,重点说明其中的1~2处。
空间差异
1.四合院组
2.徽州民居组
3.农田景观组
4.服饰组
环节3:解读地域文化
这是哪儿?
如何发展演变?
环节3:解读地域文化
资料1:三里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中西部,原意为“三里之地”,距离老北京地标之一东直门三华里,百年前它因“北京城墙外三里的屯兵处”而得名。原为农村,1958年建住宅区,多红砖、四合院布局的五十年代楼房。1962年在地域内建北使馆区,后来建成外交公寓群,三里屯一带逐渐发展成为驻华外交人员聚居、购物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社区,酒吧街也因此应运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本荒芜的小村庄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汽配街和外贸服装经营街,现已成为象征着北京发展潮流的国际时尚购物广场。
1.结合资料1,分析三里屯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过程。
环节3:解读地域文化
资料2:三里屯太古里由19座多为六层的建筑组成,分为南北两区。设计者的灵感来自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并融入时尚元素,将现代元素与北京传统历史的对比做到极致。
N
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开放式庭院格局设计更接近四合院的氛围。建筑风格更彰显了城市财富和生活风尚,多栋钻石形建筑凸显出奢侈品牌的高雅格调。
老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老北京胡同味
三里屯太古里南区采用胡同式设计并融入现代元素,化整为零,形成可进入的多条内街,主要面向年轻时尚人群,建筑风格前卫个性,色彩缤纷,独栋建筑之间纵横交错连接。
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是北京文化的载体。
环节3:解读地域文化
时间变化
通过对三里屯太古里建筑理念的解读,你有什么感悟呢?
地域文化
需要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景观虽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什么会保留和传承下来呢?
通过本节课,我们对“虚拟微旅行”中景观的深度探究,大家在以后的旅行或者生活中会怎样看周围的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呢?
自我反思
环节4:提升能力观念
(视角、维度、深度的改变)
自我反思
环节4:提升能力观念
1.用地理视角赏景观,发现区域之美。
2. 用综合思维探本质,感受文化魅力。
3. 以人地协调为根本,看传承与发展。
周国平在一本书中写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的城市消灭了自己的传统个性,使得城市景观雷同化,千篇一律,千城一面。”
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延伸
环节4:提升能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