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 9.1 压强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N B.空气的密度大约为1.29×103kg/m3
C.一名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双脚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D.单个新冠病毒的质量约为5g
2.关于重力、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
C.压强是用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D.压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3.若你将正在做的这一张试卷展开平铺在桌子中央,则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100帕 B.1帕 C.0.1帕 D.0.01帕
4.边长为20 cm,密度为1.2g/cm3的一个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是(g取10 N/kg)( )
A.240 Pa B.2400 Pa C.6000 Pa D.7000 Pa
5.如图所示,将8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按甲、乙两种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中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5∶3 B.5∶2 C.10∶9 D.3∶2
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圆台形物体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分别在水平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F1=F2 B.p1>p2,F1F2
7.甲、乙是重为10N和20N的两柱形物体,重叠并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F1=5N和F2=8N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a所示);当甲受到F3=15N的拉力时,甲乙一起以1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如图b所示);当把乙单独放在水平面上,用推力F4水平向右推乙,乙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c所示)。已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100c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5∶8 B.图a中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为13N,水平向右
C.图b中甲乙之间的摩擦力小于15N D.图c中F4的大小为10N
8.A、B是两个材料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如图所示,A和B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情况在相同的水平桌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F1>F2>F3②丙中桌面受到的总压强最大③几种情况中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关系为fA乙=fA丙>fA甲④三种情况中B物体下表面所受摩擦力大小关系为fB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二、填空题
9.两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铁块(ρ铜>ρ铁)。若将它们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两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饼p钢______p铁;若将铁块放置在铜块上方中央,此时铜块对地面的压强p______(p铜+p铁)(均选填“>”、“=”或“<”)。
10.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这两个力是______。要在0.5m2的受力面积上产生2×103Pa的压强,所需的压力是______N。
11.质量为45千克的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则他对地面的压强p1=______帕斯卡。若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p2,则有p1______ p2(填“<” “>”或=)。(取g=10N/kg)
12.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正方体甲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正方体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甲、乙剩余部分均顺时针旋转90°,如图所示。已知甲、乙剩余部分顺时针旋转90°前后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小于,则正方体甲、乙的密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来正方体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大小之差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1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正方体金属块甲和乙,其密度为3×103kg/m3,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甲的边长为0.09m,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乙正方体切去的厚度 d=___________cm,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_____Pa。(g取10N/kg)
14.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一般是条形引导砖或圆点砖组成,高出地面5cm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盲人前行时其重力___________,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5.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于某一斜面上,请你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16.如图所示,装有重10牛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请用图示法画出桌面所受的压力F。
四、实验题
17.如图所示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小翔观察到乙丙两图中,___________图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他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___________两图的实验。这步操作中应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3)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通过_____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18.物理课堂上,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次,两食指同时挤压铅笔的两端;第二次,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如图甲所示。老师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说:右手食指肚疼。老师说:疼,说明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结果,大胆地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设计实验验证。
(1)同学们根据第一次实验得到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根据第二次实验得到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___有关。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小伟所在小组的同学找来了一块海绵、两块规格和质量均相同的长方体砖块进行实验,如图中的乙、丙、丁、戊所示;
(2)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3)为了验证猜想2,小伟和同学们应观察比较图中的______两次实验。通过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另一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猜想1时,将两块相同的砖块竖放在海绵上,如图戊所示。他们发现图戊中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图乙中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5.C 6.A 7.D 8.B
9. > >
10. 一对平衡力 1×103
11.1.5×104 <
12. 小于
13. 2 8.1×103##8100
14.不变 变大
15.
16.
17.乙 海绵凹陷程度 转换法 乙丙 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18. 压力大小 凹陷程度 乙、丁 大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