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训练
班级: 姓名: 时间: .
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第1~5题。
选段一: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节选自《过年》)
选段二: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到了。天气正好不冷不热,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了。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用、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儿,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再配上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闻着就微微有些醉意了!
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很多兔儿爷摊子,一层层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
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街上的铺户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中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节选自《北平的中秋》,有删改)
选段三:北京的端午节是多么美丽呢:铺户和人家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
(节选自《赵子曰》,有改动)
1. 阅读选段一,完成练习。(3分)
(1)该选段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1分)
(2)那时候的对联需要请人手写,而如今的对联印刷精美,丰富多样。有人说如今生活节奏快,没有必要再手写对联了,印刷的就很好看。对此你怎么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选段二,完成练习。(4分)
(1)北平中秋时节的天气特点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平的中秋节有哪些习俗?把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3. 选段三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我知道端午节的习俗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4.下列关于三个选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
B. 都表达了作者对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独特情感。
C. 都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北京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
D. 从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无比愉悦的心情。
5. 这三个选段都出自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特色鲜明,请你简单说一说这三个选段的语言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除夕(节选)
斯 妤
头一天照例是熬夜,然后照例是睡懒觉睡到阳光灿烂,市声嘈杂。眼睛睁开后下意识地望了望窗外,复又下意识闭上。再次睁开眼时想到的是儿子。躺在身边的儿子却早已醒来,自己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不像在玩也不像发呆当然更不是在思索。他就是那么躺着静静地眼珠黑黑地看着天花板。
我朝他一笑。他也回报我嫣然一笑。我说今天怎么这么乖,醒了也不叫妈妈,不吵妈妈,今天真是特别地乖。儿子应付似的笑笑,然后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吧,今天咱们不上幼儿园对不对?
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的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求福,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度过这个特别的日子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到无力
①我们家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为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像大扫荡。的确有点儿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以便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②这次回家母亲也很高兴,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抚抚那个。突然,母亲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为找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一通,最后才在窗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我要做什么?哦,挑青菜!”母亲自言自语。那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
③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地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服。”
④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日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日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母亲愁得夜不成眠。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⑤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了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⑥回城时,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带东西。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复地说:“让你空手回城啊……”我背过脸说:“妈,城里什么都有。”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地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有改动)
短文第③~⑤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第⑥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这些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像大扫荡。”联系上下文,“大扫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短文题目“爱到无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设下悬念,富有感染力,与短文结尾相呼应,
B.突出了短文的中心,赞颂了母亲的伟大,流露 出“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C.“爱到无力”是因为母亲渐渐衰老,对孩子们的爱也渐渐减少。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的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给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的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把它们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结实 健康 伶俐 灵敏
短文写了端午日穿新衣、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写“王”字、 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民俗,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写龙舟竞赛时插入“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有何作用?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打“√”。
(1)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盛况。 ( )
(2)正面描写龙舟竞赛的盛况。 ( )
(3)留有“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想象。 ( )
短文通过描写龙舟竞赛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端午日的淳朴民风,表现了( )的民族精神。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特殊的“寒假作业”
刘 希
刚放寒假,母亲就对我说,她很想把外公接来住。那时候,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在对面的工厂做临时工,无暇照顾年迈的外公。若是把外公接来,照顾外公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的肩上。
外公七十多岁了,早年中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刚满十岁的我,好不容易盼来寒假,很想和伙伴们疯玩一场,不想照顾老人,于是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母亲。
母亲没有生气,但我看得出来,她很失望。那一天,她叹了一口气,跟我说起她小时候的事,她说她7岁得了肝炎,是外公带着她到处寻医问药,才活了下来,要是没有外公,也就没有她的存在。还说,外公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可是,她的工作又不能丢。
看母亲说得情真意切,我一下子动了恻隐之心:“那还是把外公接来吧。”母亲听后,笑开了花,她再三保证,会把早饭中饭都准备好了再出门,我只要扶外公上厕所,给外公解闷儿就行了。她还说,只要我出色地完成这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她就会奖励一个洋娃娃布偶给我。洋娃娃可是我最喜欢的布偶,我做梦都想得到它,因而,我对这个寒假充满了期待。
那天晚上,母亲就喜滋滋地把外公接来了。年迈的外公,比我想象中更难侍候,他坐一会儿就喊屁股疼,让我扶着他到外面走动;吃饭的时候,像蜗牛一样慢,还说饭硬得像石头,不合他的胃口。本来,母亲是煮好饭再出门的,中饭我只热热就行了,为了让外公满意,我只得学着给他煮饭、烧菜。最难忍受的是,外公上厕所,根本不会自己脱裤子,这一切都需要我帮忙。外公脾气大,动不动就说我没照顾好他。母亲晚上回来,累得筋疲力尽,但还是会悉心照顾外公,听外公数落我的不是。一个星期之后,我对外公生厌了,对母亲说:“这活儿我不干了。”
母亲显然很惊讶,她哽咽着跟我说:“求求你,就帮帮妈妈这次。我不上班,你哪来的生活费和学杂费?说好了,这个寒假结束,我就把你外公送回去。”一向坚强的母亲,竟然双眼满含泪花求我,我只得再次答应。
我端正了态度,对外公和蔼了许多。我给外公讲故事,读报纸,给他修理收音机。外公也不再莫名其妙地冲我发火了,母亲晚上回来,向外公问我的情况,外公总是说:“强些了!懂事多了。”很快,寒假就过去了,我如愿得到了母亲送的洋娃娃布偶。
三个月后,外公突然病逝了。得知这个消息,母亲哭得肝肠寸断。后来她说,若不是那个寒假把外公接来共处一段时间,她会遗憾一辈子。她谢谢我完美地完成了她布置的“寒假作业”,而我在照顾外公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陪伴才是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
(选自《少年文摘》2019年9月刊,有删改)
1.“特殊的‘寒假作业’”指什么?( ) (2分)
A.在家照顾爷爷 B.在家照顾外公
C.在家学习做饭烧菜 D.在家帮忙照顾外婆
2.对于寒假在家照顾老人这件事,“我”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 )(2分)
A.拒绝——接受——端正——乐意
B.乐意——厌烦——拒绝——端正
C.拒绝——接受——厌烦——端正
D.拒绝——厌烦——接受——端正
3.“母亲显然很惊讶,她哽咽着跟我说:‘求求你,就帮帮妈妈这次。’”对句中“哽咽”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不想照顾外公了,这让母亲很惊讶。
B.“我”不想照顾外公了,这让母亲很无奈。
C.“我”不想照顾外公了,这让母亲很激动。
D.“我”不想照顾外公了,这让母亲很难过。
4.“看母亲说得情真意切,我一下子动了恻隐之心:‘那还是把外公接来吧。’母亲听后,笑开了花”,此时母亲是怎么想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疑难]外公“难侍候”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着概括一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会怎么评价文中的“我”和母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陪伴才是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1)过年写对联、贴对联
(2)示例:我觉得手写对联虽然有些费时,也没有印刷的对联丰富多彩,但是它让人更有体验感,更能体现出对节日的重视;同时手写对联也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所以,我支持手写对联这种形式。
2. (1)示例:秋高气爽
(2)吃月饼 赏月亮 送节礼
3. 插艾草、贴神符或判官 示例:吃粽子、赛龙舟
4. C
5. 这三个选段体现了老舍先生的“京味儿”语言特点。三个选段描写的都是北京人过节的日常生活,文中多处使用“儿化”词,使得语言亲切自然、特色浓重。三个选段的语言都质朴平实,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二、1.腊月二十九,“我”回忆闽南老家做年夜饭、吃团圆饭的情景。
2.按时间顺序写的。详写的是白天的部分。略写的是凌晨三点和夜幕降临的部分。
3.通过具体写打扫卫生、蒸年糕、炸“炸枣”、做香肠、换窗帘床单、铺台布、忙年饭,来表现这一天的“大忙特忙”。
4.拟人 对除夕的喜爱
5.示例:这一天我会穿上新衣,和爸爸妈妈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放鞭炮、烟花,吃团圆饭。
三、1. “我”发现母亲煮饭已不再利落,帮母亲煮饭 母亲送“我”回城 突出表现了母亲对“我” 的关心和不舍,同时流露出“我”对母亲的心疼
2.大包小包地从家里带走很多东西 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3.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背影比作“一枚褶皱的核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年老力衰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心疼。
4.文中的母亲慈爱、勤劳能干、任劳任怨,她将所有的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和家庭。
5.C
四、1. 结实 伶俐
2. 龙舟竞赛 捉鸭子竞赛 龙舟竞赛
3. (1)√ (3)√
4. B
5. 示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遭保守派贵族谗言攻击,最终被放逐。屈原因理想无从实现,自投汨罗江而亡,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人们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
五、1.B 2.C 3.D
4.示例:这下可好了,孩子答应了,我可以把父亲接到身边来侍候,尽点孝心了。
5.示例:坐一会儿就喊屁股疼;吃饭像蜗牛一样慢;嫌饭菜不合他的胃口;自己没法儿上厕所,需要“我”帮忙;脾气大,动不动就说“我”没照顾好他。 [点拨]注意要把文中描述外公“难侍候”的几个方面概括全面。
6.示例:母亲与自己的父亲感情深厚,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儿;“我”是一个能体谅母亲的懂事的孩子。
7.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