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二课。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纸的发展历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师生交流,认识各种各样的纸及其用途。第二部分比较不同纸的特性,初步感知性质决定用途。第三部分学生动手活动,根据不同纸的特点制作一艘不渗水的纸船。第四部分讲解制造一张纸所需消耗的木材和水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目标】
1.了解纸的发明发展史;
2.知道纸的一般性质和用途,理解性质决定用途;
3.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纸的一般性质和用途。
难点:理解性质决定用途,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纸。
【教学准备】
各种纸制品(宣纸、餐巾纸、报纸、打印纸、牛皮纸等)、滴管、红墨水、油画棒、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纸
1.讲解纸的发明发展史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的蔡伦通过总结前人用布、麻造纸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作为原料的造纸方法,生产出了轻便且价廉的纸张,让更多的人可以用上纸,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2. 认识各种各样的纸
过渡:纸发展到现在,种类达400多种,用途各不相同。
提问:不同的纸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你知道有哪些纸吗?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纸:宣纸、卫生纸、餐巾纸、报纸、A4纸、牛皮纸等)
[意图解析:通过科学阅读,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发展史,提升科学素养。在学生对纸的前世今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调用其生活经验,以谈话和提问的方式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纸及其用途。]
二、比较不同纸的特性
1.活动一: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
(1)谈话:桌上放有大小完全相同的四种不同类型的纸 (宣纸、餐巾纸、打印纸、牛皮纸),猜一猜它们的吸水性如何?最强的用数字1表示,最弱的用数字4表示。
(2)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大小完全相同的不同纸的同一高度、同一位置滴上1滴红墨水,观察水渍的大小和蔓延快慢比较其吸水性。(注意指导学生实验中进行控制变量和正确使用滴管。)
(3)小结:吸水性:宣纸1、餐巾纸2、打印纸3、牛皮纸4
2.活动二:研究不同纸的结实程度
(1)提问:怎样判别纸结不结实?猜一猜宣纸、餐巾纸、打印纸、牛皮纸的结实程度如何?最结实的用数字1表示,最弱的用数字4表示。
(预设:易撕开就不太结实,不易撕开就相对结实)
(2)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把大小完全相同的宣纸、餐巾纸、打印纸、牛皮纸分别用相同大小的力横拉、竖拉各三次,观察纸的变化。
(3)小结:结实程度:宣纸4、餐巾纸3、打印纸2、牛皮纸1
[意图解析: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讨论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得出结论。在实验方案讨论时,暗含对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
三、动手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
1.谈话:老师想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你会选用哪些材料
(应考虑吸水性、结实度、可折叠,选用牛皮纸或在纸表面用蜡笔、油画棒上色)
2.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动手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
3.评价:在水槽中检验所做的纸船是否不渗水。
[意图解析:动手做不渗水的纸船这一环节,是对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的运用。组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进一步理解性质决定用途。]
四、拓展延伸
1.谈话: 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张纸,一年就节约4745亿张纸,就可少砍伐158万棵树。我们平时要注意节约用纸。
2.思考:你能想到哪些节约用纸的办法?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教育提升。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保护环境,禁止浪费用纸行为。]
【板书设计】
纸(课题)
宣纸 餐巾纸 打印纸 牛皮纸
吸水性
结实程度
用途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