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13章 习题课件(7份打包共17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13章 习题课件(7份打包共17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8 21:24:54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
2
3
4
习题链接
5
D
6
见习题
见习题
7
8
9
10
11
见习题

12
13
C
C
见习题
见习题
A
1.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采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____________。
方案二: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________。
升高的多少
新知对点练
时间
返回
【点拨】本题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热的多少,加热时间相同,则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2.【教材P11实验改编】如图所示的是“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相同的烧杯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_
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________来
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
不同
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
【点拨】做“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实验时,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因为水和食用油的密度不同,根据ρ= 可知食用油和水的体积不同;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即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不同,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
返回
3.比热容反映的是不同物质的____________,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________。物质的比热容________(填“随”或“不随”)物质的质量、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改变而改变,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发生变化,其比热容_________。
吸热本领
返回
不同
不随
一般改变
4.【教材P14T1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桶水用去一半,剩下的水比热容为原来的一半
B.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C.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比热容一定不同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返回
【点拨】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也有可能相同,如冰和煤油的比热容相同。
【答案】D
5.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制冷:与其他物质相比,m、Δt一定,c水大,由公式Q=cmΔt知______________,降温效果好;
(2)供热:与其他物质相比,m、Δt一定,c水大,由公式Q=cmΔt知______________,取暖效果好;
水吸收的热量多
水放出的热量多
水改变的温度少
返回
6.【2021·扬州】在玻璃瓶内装入约半瓶细沙,盖上瓶盖,包裹一层泡沫塑料,迅速振动瓶子几十次,细沙温度升高,这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沙子内能增大,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如果换成水做该实验,升温不明显是因为水的________大。
做功
返回
保温、隔热
比热容
7.【中考·威海】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一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有研究人员发现,“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
如图所示,请写出2个能省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部盛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得较慢些,从而减少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
上部盛水、夹层盛油,
可以减小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从而减少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
返回
8.如图是2021年7月12日某沿海城市甲和内陆城市乙两地的气温情况,请根据两地的气温变化情况判断城市______(填“甲”或“乙”)是沿海城市。

返回
9.【中考·郴州】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作为冷却剂
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
提优分类练
返回
【点拨】由探究实验可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多的比热容小。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比热容大的,适合作为冷却剂。
【答案】C
10.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乙物质的
沸点一定是40 ℃
B.0~6 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
C.8~10 min甲和乙继续吸热,虽然温度各自保持不变,但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
D.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返回
【点拨】由图象可知,甲和乙可能处在熔化过程中,也可能处于沸腾过程中,故A错误;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则在0~6 min内两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B错误;8~10 min甲和乙继续吸热,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故C正确;由图可知,在0~6 min内,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变化多,且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根据Q=cmΔt可知,甲的比热容小,故D错误。
【答案】C
11.【2021·赤峰】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阳取来相同规格的两个电加热器、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温度计,分别对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保证甲、乙两种液体的________相同;
质量
实验时小阳每隔1 min记录一次液体的温度,记录结果如下表,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液体______的比热容较小。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液体温度/℃ 20 30 40 50 60
乙液体温度/℃ 38 46 54 62 70
【点拨】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热量相同,温度升高得越高,吸热能力越弱,液体的比热容越小,由表格数据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了60 ℃-20 ℃=40 ℃,乙液体温度升高了70 ℃-38 ℃=32 ℃,即甲比乙温度升高得多,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弱,甲的比热容小。
返回
12.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吸热情况,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质量/g 温度升高10 ℃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20 ℃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30 ℃所需时间/s
液体甲 30 96 202 323
液体乙 30 64 133 212
(1)该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这其中运用了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即__________。
控制变量法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换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_________________ 。
吸收热量的多少
(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液体乙的比热容_______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液体甲的比热容。
小于
【点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的加热时间长,即甲吸热多,甲的比热容大,乙的比热容小。
返回
13.【中考·杭州】【教材P13图13.3-3拓展】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返回
【点拨】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陆地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
【答案】A(共29张PPT)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专训
第十三章 内能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A
C
见习题
1
2
3
4
习题链接
5
C
6
BD
见习题
7
8
9
10
11
A
见习题
12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2021·淮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麦浪起伏 B.尘土飞扬
C.花香四溢 D.大雪纷飞
C
返回
考点
2.【2021·常州】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返回
【点拨】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A正确、B错误;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D错误。
【答案】A
3.【原创题】为了保障每名师生的安全,学校每天都要对公共场所喷洒84消毒液来进行消毒杀菌。消毒杀菌过后,同学们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__现象;在治疗高烧病人时,可以采用敷冰袋的方式来退烧,这实际上就是采用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
扩散
返回
热传递
4.【2021·南京】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阳光下路面发热
D.搓手时手掌发热
返回
【点拨】锯木头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阳光下路面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搓手时手掌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综上分析可知,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阳光下路面发热。
【答案】C
5.【2021·鞍山,多选】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能越大的物体所含有的热量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减少
【点拨】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用含有表示,A错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B正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但是不一定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C错误;同一物体质量一定,温度降低,内能会减少,D正确。
【答案】BD
返回
6.如图甲所示,重力为G的瓶塞紧塞在竖直的瓶口,用打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图乙中画出开始打气到瓶塞即将跳起(进气量为a mL)的过程中,瓶塞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进气量的关系图象。
液化
减小
【点拨】锯瓶子里装有一些水,用力打气,瓶内的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出现白雾;向瓶内打气前,瓶塞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瓶塞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此时的摩擦力等于瓶塞的重力;当向瓶内打气时,瓶塞受到瓶内气体向上的压力,此时向上的压力与摩擦力之和等于重力,所以摩擦力逐渐减小,当瓶内向上的压力等于瓶塞
返回
重力时,瓶塞受到的摩擦力为0,再向瓶内打气,瓶内向上的压力大于瓶塞的重力时,瓶塞受到向下的摩擦力与瓶塞的重力之和等于向上的压力,随着瓶内气压的增大,摩擦力逐渐增大,直到瓶塞被弹起;所以在此过程中,瓶塞受到的摩擦力先变小后变大。
7.如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
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返回
【点拨】当陆地温度较高时,地面上方空气温度高,而热空气上升,这样海面空气流向陆地从而形成海风。
【答案】A
8.【2021·张家界】张家界森林公园内风景优美,其中金鞭溪婉转秀丽,下雨后溪边升起了一层雾,置身其中,宛如仙境,那么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现象;水还有许多用途,如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冷却液是利用了水_________的特点。
液化
比热容大
返回
【点拨】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中用水来作为冷却液。
9.“东坡米线”是黄州特色小吃。制作的第一步是熬汤:在锅中放入水和鸡,用大火将水煮至沸腾,然后转用小火烹煮。不断对沸腾的汤加热,汤的温度将____________。再将以下食料一起上桌:一碗热汤,上面浮着一层油;一碟切成薄片的鲜肉;一碗已煮熟的米线,食客先把肉片放进汤内,稍后再加入米线,碗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填“加快”或“减缓”)水的蒸发散热,使汤的温度不易降低。
保持不变
减缓
现有以下资料:汤的质量为1.4 kg,初温为97 ℃,比热容为4.2×103 J/(kg·℃);肉的初温为22 ℃,比热容为3.5×103 J/(kg·℃)。基于健康缘故,肉必须最少加热到
82 ℃,在汤中最多可以放入________kg肉。(不计热量
损失)
0.42
【点拨】液体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液体温度保持不变。碗中油由于其密度比水小且不易蒸发,漂浮在水的表面上,阻碍了水的蒸发吸热,使汤的温度不易降低。把肉放进汤里,肉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汤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根据热平衡方程Q吸=Q放得 c肉m肉Δt=c汤m汤Δt′,即3.5×103 J/(kg·℃)×m肉×(82 ℃-22 ℃)=4.2×103 J/(kg·℃)×1.4 kg×(97 ℃-82 ℃),解得m肉=0.42 kg 。
返回
10.【2021·上海】质量为2 kg的水温度升高5 ℃,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4.2×103 J/(kg·℃)]
解: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 J/(kg·℃)×
2 kg×5 ℃=4.2×104 J。
返回
11.【2021·济南模拟】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是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 ℃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 g。
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 s,弓长为s=0.25 m,人拉弓的力为16 N,木头的比热容c=2×103 J/(kg·℃),室温为20 ℃,问:
(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解: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W=2Fs=2×16 N×0.25 m=8 J。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 s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摄氏度?
(3)请你估算用多长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
返回
12.【2021·梧州】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实验的装置,使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并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如图乙所示为B液体在第2 min时温度计的
示数,其示数为______℃。
(2)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__
来比较。
26
加热时间
(3)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_(填“A”或“B”)升高的温度较高。
B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A液体的温度/℃ 10 14 18 22 26 30
B液体的温度/℃ 10 18 34 42 50
(4)冬天,小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介质,选择______(填“A”或“B”)为介质保暖时间会更长。
A
返回(共31张PPT)
第3节 比热容
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
第十三章 内能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
2
3
4
习题链接
5
D
6
见习题
见习题
7
8
9
10
11
100
见习题
12
13
14
15
见习题
2500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其中的Δt既可以表示温度升高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温度降低的多少。物体吸收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其中t为________,t0为________。物体放出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放=__________计算。
末温
返回
新知对点练
初温
cm(t0-t)
2.【中考·甘孜州】如图所示的是一种学生饮用奶,在饮用前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若其中奶的质量为0.25 kg,奶的比热容是4.0×103 J/(kg· ℃),当把它从10 ℃加热到40 ℃需要吸收________J的热量。
增大
3×104
返回
【点拨】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奶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0×103 J/(kg·℃)×
0.25 kg×(40 ℃-10 ℃)=3×104 J。
3.在已知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质量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利用变形式________便可以求出该物质的比热容。
(或初温和末温)
返回
温度改变量
4.关于状态一定的某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返回
【点拨】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时其比热容是一定的,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的改变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D
5.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 g、温度是24 ℃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74 ℃,则该金属球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J/(kg·℃)。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_。
0.46×103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
沙石 0.92×103 水银 0.14×103
铝 0.88×103 铜 0.39×103
铁、钢 0.46×103 铅 0.13×103
铁、钢
返回
6.若要求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填物理量符号),用到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若要求该物体的末温,则还需要知道它的________。
Q
返回
c
m
初温
7.【2021·安徽】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初温为20 ℃、质量为50 kg的砂石吸收3.6×106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________℃。[砂石的比热容为0.9×103 J/(kg·℃)]
100
返回
8.【教材P15T5变式】质量为20 kg的水,吸收了6.72×
106 J的热量,温度升高到90 ℃,求水的初温。[c水=4.2×103 J/(kg·℃)]
返回
9.若要求出物体的质量,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填物理量符号),用到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
c
Q
Δt
返回
10.为了取暖,每天需要给房间供热4.2×107 J。若流进房间散热器的水温度是60 ℃,流出的水温度是56 ℃,则每天需要________kg的水流经散热器。[c水=4.2×103 J/(kg·℃)]
2500
返回
11.【2021·南京模拟】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季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某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 kg,若水温平均升高0.8 ℃,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若这些热量被相同质量的沙石吸收(c水>c沙石),则沙石升高的温度______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0.8 ℃。[c水=4.2×103 J/(kg·℃)]
3.36×1010
提优分类练
大于
返回
【点拨】湖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水Δt=4.2×
103 J/(kg·℃)×1.0×107 kg×0.8 ℃=3.36×1010 J。
12.【2021·恩施州】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吸热,则温度________;灶上的锅中装有2 kg初温30℃的水,当水吸收了7.56×105 J的热量后,水温升高了________℃。[当地为标准大气压,c水=4.2×103 J/(kg·℃)]
不变
70
返回
13.【中考·呼和浩特】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有200 kg的水。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求:
(1)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了10 ℃,水吸收的热量。
解:水吸收的热量Q=cmΔt=4.2×103J/(kg·℃)×
200 kg×10 ℃=8.4×106 J。
(2)天气原因,水箱内200 kg的水,温度从90 ℃降低到50 ℃,和温度从30 ℃升高到80 ℃,放出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解:水降低温度放出的热量与升高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Q放∶Q吸=cm(t0降-t降)∶cm(t升-t0升)=(t0降-t降)∶
(t升-t0升)=(90 ℃-50 ℃)∶(80 ℃-30 ℃)=4∶5。
返回
14.【2021·鞍山】某同学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2 min记录一次温度。
(1)图甲是这位同学的实验装置,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水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______℃。
(3)实验中用__________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
27
加热时间
(4)某同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______吸热能力强。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J/(kg·℃)。

2.1×103
返回
15.如图是用电磁炉烧水时的情形。已知该电磁炉每分钟能提供9×104 J的热量,壶的容积为2.5 L。求:
(1)壶中装满水后,水的质量是多大?(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解:壶中装满水后水的质量m = ρV =1.0×103 kg/m3×2.5×10-3 m3=2.5 kg。
(2)在壶中装满25 ℃的水,用这种电磁炉给水加热9 min 20 s,壶中水的温度将升高多少摄氏度?[不计热量损失,当时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返回(共28张PPT)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 内能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D
见习题
见习题
1
2
3
4
习题链接
5
见习题
6
C
见习题
7
8
9
10
11
见习题
见习题
12
13
14
15
16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D
B
B
见习题
D
17
18
见习题
A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人们通常以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分子。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来观察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的分子。
分子
返回
新知对点练
原子
10-10 m
电子显微镜
2.关于物质的构成,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C.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可再分
D.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返回
【点拨】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可以再分。
【答案】D
3.【原创题】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___________的现象。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体间可以发生扩散。大量事实表明,温度________,扩散过程进行得越快。
彼此进入对方
返回

越高
4.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地做________运动。
液体
返回
固体
不停
无规则
5.【2021·怀化】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桂花飘香 D.大雪纷飞
C
返回
6.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因其清香雅韵的风味而被很多人喜欢,冲泡茶叶时会闻到阵阵茶香,这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用热水冲泡时会比用冷水冲泡时茶香更浓厚,说明温度越高这种运动会越________(填“剧烈”或“缓慢”)。
无规则运动
返回
剧烈
7.【2021·凉山州】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无规则运动
返回
温度
8.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____________,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蒸发越快。
无规则运动
返回
无规则运动(或热运动)越剧烈
9.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当两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时,分子处在平衡位置;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相互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________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的相互距离时,分子间的斥力_______引力。


大于
大于
返回
【点拨】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某一距离时,以引力为主,即引力大于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某一距离时,以斥力为主,即斥力大于引力。
10.【2021·河池】花园里百花争艳,人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荷叶上相距很近的两滴水珠,会自动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扩散
引力
返回
【点拨】花园里百花争艳,人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这是扩散现象;荷叶上相距很近的两滴水珠,会自动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11.【中考·江西】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____________加剧,以至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和体积。
无规则运动
返回
形状
12.【2022·绵阳模拟】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 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
提优分类练
返回
13.【中考·仙桃】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返回
【点拨】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构成物质的分子时刻都在运动,不会停止,故B错误;通常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故C正确;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答案】B
14.【2021·盐城】如图,将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返回
【点拨】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答案】B
15.【教材P6T4改编】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______(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力。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返回
大于
16.【2021·河北】按图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返回
【点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故当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的溶液变成了红色。
【答案】D
17.如图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__(填“上”或“下”)方。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________(填“30 s”“1 min”或“20 min”)
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
的颜色变均匀。

返回
20 min
18.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点拨】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这是实验事实;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这是实验事实;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实验推论;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是实验推论。
返回
【答案】A(共15张PPT)
素养集训
1.内能知识的应用类型
第十三章 内能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B
A
B
1
2
3
4
习题链接
5
见习题
6
A
见习题
7
见习题
1.【2021·绵阳】装修房屋使用的人造木板黏结剂中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甲醛,所以新装修的房间不宜马上入住。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这是由于甲醛(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A
返回
应用
2.【2021·无锡】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
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
C.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
返回
B
3.【教材P9演示实验2改编】如图,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点拨】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白雾”, 白雾是小水珠。
【答案】B
返回
4.南极洲的冰川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具有
返回
做功
5.晴天,几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
C.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
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返回
【点拨】森林的树木和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较慢,故白天森林内部空气温度低、密度大,森林外部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因此,白天风向是由森林内部流向外部。
【答案】A
6.【2021·赤峰】把1 kg的水从60 ℃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沸腾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这些水由60 ℃加热至90 ℃需要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c水=4.2×103 J/(kg·℃)]
98
吸热温度不变
1.26×105
返回
【点拨】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 ℃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 J/(kg·℃)×1 kg×(90 ℃-60 ℃)=1.26×105 J。
7.某浴池用地下温泉水,浴池中水的体积是40 m3,初温是85 ℃,当水温降到45 ℃时可供洗浴使用。温泉水的密度约为1.0×103 kg/m3,比热容约为4.2×103 J/(kg·℃)。试求:
(1)浴池中温泉水的质量是多少?
解:水的质量m=ρV=1.0×103 kg/m3×40 m3=
4×104 kg。
(2)当浴池中的温泉水从85 ℃降到45 ℃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返回
解:放出的热量Q放=cmΔt=4.2×103 J/(kg·℃)×
4×104 kg×(85 ℃-45 ℃)=6.72×109 J。(共32张PPT)
第2节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见习题
见习题
D
1
2
3
4
习题链接
5
见习题
6
见习题
见习题
7
8
9
10
11
A
见习题
12
13
14
15
16
见习题
见习题
C
B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7
18
见习题
见习题
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________的动能与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和分子之间的__________情况有关。
热运动
返回
新知对点练
分子势能
热运动
相互作用
2.内能的大小: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和体积等多种因素有关。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加;物体的内能增加,其温度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升高。
一定
返回
不一定
3.【2021·青岛模拟】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
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返回
【点拨】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有关。
【答案】D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的区别:做功改变内能时,发生的是能量的________;而热传递改变内能时,发生的是能量的______。(均填“转化”或“转移”)
转化
返回
转移
5.在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________热量时,内能增加;物体________热量时,内能减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________(填“大小”或“改变”)。
传递
返回
吸收
放出
改变
6.压缩气体做功、______________和锻打物体做功等,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________。
克服摩擦做功
返回
减小
7.【2021·大连】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太阳照射沙子,沙子变热
B.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变热
C.两手相互摩擦,手掌变热
D.钢锯锯断木头,钢锯变热
返回
【点拨】太阳照射沙子,沙子从太阳光中吸热,使沙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A
8.【2021·梧州】如图所示是利用梧州冰泉井水特制的冰泉豆浆,被誉为“滴珠蜜味”,当你端着一碗刚出锅的冰泉豆浆,手感到烫,这是因为在接触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使手的内能________。
热传递
增加
返回
【点拨】当你端着一碗刚出锅的冰泉豆浆,手感到烫,这是因为在接触过程中二者有温度差,发生了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加。
9.在微观尺度下,科学家拍下了超亮的X射线把液体瞬间打得“灰飞烟灭”的情景,如图所示,此过程液体吸收X射线的能量,内能________,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增大
返回
汽化
10.【2021·江西】厉害了,我的国!2020年我国开启了航天新征程,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顺利取回1 731 g月壤样品。样品的质量不会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和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如图所示,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而导致的。
位置
做功
返回
【点拨】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着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样品的质量不会改变;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和大气摩擦生热,返回舱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11.【2021·宿迁】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提优分类练
【点拨】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熔化,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A错误;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B错误;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不能只根据温度判定内能的大小,所以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不一定相同,C正确;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错误。
【答案】C
返回
12.【2021·绵阳】实验室有质量为1 kg、温度为0 ℃的冰块和质量为1 kg、温度为0 ℃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的内能等于水的内能
B.冰块的内能小于水的内能
C.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水传递给冰块
D.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冰块传递给水
返回
【点拨】质量相等、温度为0 ℃的水和冰,分子动能相等,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使分子势能增大,所以水的内能大一些,故A错误、B正确;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由于冰块的温度等于水的温度,所以将冰块放入水中,不会发生热传递,能量不会从水传递给冰块,也不会从冰块传递给水,故C、D错误。
【答案】B
13.【2021·镇江】中医拔火罐能有效治疗某些疾病,使用时先加热火罐中的气体,再按图示方法迅速将火罐按到皮肤上。一段时间后,罐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来改变罐内气体内能的;由于罐内气体压强________外部大气压,从而使火罐紧紧吸附在皮肤上。
减少
热传递
小于
【点拨】由于罐内气体的温度高,所以罐内气体会将热量传出去,一段时间后,罐内气体的内能减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罐内气体内能的;由于罐内气体的温度降低,罐内的气体压强会变小,小于外部大气压,从而使火罐紧紧吸附在皮肤上。
返回
14.【中考·朝阳】如图,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有少量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因为空气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________(填“大”或“小”),所以容易被压缩。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筒内气体内
能增加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越________。
返回

做功
剧烈
15.如图所示的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
返回
蒸发
吸收
减少
16.【中考·杭州】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震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____方式,后者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式改变了铁屑的内能?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功
热传递
不能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点拨】使铁屑内能增加的方式:①用力晃动瓶子,对瓶子和铁屑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屑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②对装铁屑的瓶子加热,铁屑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铁屑的内能;如果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单凭铁屑温度的改变,不能判断出具体的方式,因为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返回
17.如图是探究做功与内能的改变的一个实验装置。在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把瓶口塞紧,并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塞子会从瓶口跳出来。
(1)在这一实验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  )
A.打气的过程
B.打气的过程中瓶内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高度
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发生的现象
D
(2)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的目的是什么?
(3)在你认为应该观察的一项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这一现象所能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解: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返回
瓶内有白雾产生;由于气体对塞子做了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18.【2021·怀化】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坐在电火箱旁取暖,也可以跳绳使身体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均填“做功”或“热传递”)
热传递
做功
【点拨】冬天坐在电火箱旁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人体的内能;跳绳使身体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人体的内能。
返回(共16张PPT)
素养集训
2.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第十三章 内能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
2
3
习题链接
1.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探究
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液体吸热情况(“多”或“少”)
甲 10 30 40 6 多
乙 10 30 40 3 少
(1)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________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________液体作为发动机冷却液。
方案二
返回
甲液体的吸热能力
大于乙液体

2.【2021·青海】“水与食用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猜想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的吸热本领大,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1)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________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质量
【点拨】实验中使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应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
(2)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正确地插入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内,并将实验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甲所示。打开加热开关,对盛有水和食用油的试管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______℃。
67
【点拨】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67 ℃。
(3)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的温度变化大,可得出________的吸热本领大。
食用油

返回
【点拨】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大,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3.【2021·邵阳】去年暑假小明在爸妈的陪同下去邵水河畔玩耍。他发现赤脚踩在水里清凉舒服,回到岸上踩在沙子上却很烫,对此很好奇,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谁的吸热本领大”。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m/g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s
沙子 50 20 120
水 50 20 200
(1)此实验中把沙子或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加热时间的长短
【点拨】实验中,把沙子或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加热时间的长短。
(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说明______(填“水”或“沙子”)的吸热本领大。

【点拨】由表格中数据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3)粗心的小明实验完成后忘记熄灭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已经沸腾,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请读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98
【点拨】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 ℃上面第8个小格处,其示数为98 ℃。
(4)由(3)小题可知当地气压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小于
【点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此时的沸点98 ℃低于100 ℃,所以当地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