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 课后服务习题
基础题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宫殿 王侯 蜡烛 B.朴素 文张 寒食
C.充盈 牵牛星 咏络 D.栖息 桂花 乌鸭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下列各项中,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下面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是 ( )
A.日暮/汉宫/传蜡烛 B.轻烟/散入/五侯家。
C.河汉∕清∕且浅 D.盈盈∕一水∕间
6.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7.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皎皎(明亮)河汉女
B.纤纤擢(洗)素(白)手
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
二.填空题(共4小题)
8.查字典。
“章”字的部首是 ,再查 画;音序是 ,再查音节 ;
“章”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诗、文、歌曲的段落; ②章程;条目; ③条理;④图章;⑤佩戴在身上的标志。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A.印章 B.徽章 C.乐章 D.简章 E.杂乱无章
9.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 子飞过燕(yān yàn) 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 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 旅。
10.根据古诗意思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部编版六年级下《第3课 古诗三首》)
(1)寒食:
(2)御柳:
(3)暮:
11.字正腔圆读古诗(选出正确的读音)
中庭/地白/树栖(xī qī) 鸦(yā yá ) ,
冷(lěn lěng) 露(lù lòu) 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jìn jìng) 望,
不知/秋思(shī sī) /落谁家。
能力题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2.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寒食
②轻烟
四.翻译(共1小题)
13.解释下列诗句中带点词语。
(1)日暮汉宫传蜡烛
日暮:
(2)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
(3)脉脉不得语
脉脉:
(4)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
五.问答题(共2小题)
14.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我国有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了解一下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吧。
15.我知道。
(1)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2)诗歌的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
六.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
(1)补全诗句。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
(2)《寒食》的作者是 代诗人 。
(3)诗中最能体现春天景物特征的诗句是 , 。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 课后服务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解答】A.正确。
B.有误,文章:指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故“文张”中的“张”应改为“章”。
C.有误,脉络:中医泛指人体的大、小、主、侧血管。故“咏络”中的“咏”应改为“脉”。
D.有误,乌鸦:是鸟,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翅膀有绿光。多群居在树林中或田野间,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物。有的地区叫老鸹、老鸦。故“乌鸭”中的“鸭”应改为“鸦”。
故选:A。
2.【解答】A.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B.把“织女的眼泪”比作“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将“河”比作银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没有使用修辞。
B.把“织女的眼泪”比作“雨”。
故选:D。
3.【解答】A、B、C诗句停顿无误;
D.诗句停顿有误,翻译: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故朗读节奏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故选:D。
4.【解答】A.有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正确。
C.有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D.有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故选:B。
5.【解答】A、B、D正确。
C.有误,“河汉清且浅”意思是: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诗句节奏划分为:河汉∕清且浅。
故选:C。
6.【解答】①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翻译: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描写的是中秋节。
②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翻译: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描写的是重阳节。
③出自杜牧的《清明》,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
④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翻译: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描写的是元宵节。
按时间正确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D。
7.【解答】A.正确,出自汉朝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明亮的织女星。皎皎:明亮。
B.有误,出自汉朝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擢:伸出,拔出,抽出。素:白皙。
C.正确,出自汉朝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涕:眼泪。零:落下。
D.正确,出自汉朝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盈盈:清澈。间:隔。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8.【解答】章:部首是“立”,除部首外还有“6”画,音序是读音第一个字母的大写“Z”,读音是“zhāng”。
A.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章,图章。故选④;
B.徽章:戴在身上表示身分、职业的标志。章,指旗帜上的标记。故选⑤;
C.乐章:交响曲或其他大型乐曲的组成部分。章,诗、文、歌曲的段落。故选①;
D.简章:简要的章程。章,章程。故选②;
E.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章,条理。故选③。
故答案为:
立 6 z zhāng A.④;B.⑤;C.①;D.②;E.③。
9.【解答】(1)“燕”[yàn]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yān]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故分别选“yàn、yān”。
(2)“劲”[jìn]力气,力量:~头。[jìng]坚强有力:~旅。故分别选“jìn、jìng”。
故答案为:
(1)yàn yān;
(2)jìn jìng。
10.【解答】出自韩翃的《寒食》。
答案为:
(1)古代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古时风俗,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2)皇宫中的柳树。
(3)傍晚。
11.【解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栖:[qī]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也泛指居住或停留。[xī][栖栖]不安定的样子。故“栖鸦”的“栖”读音为qī。
这句话的意思是: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露:[lù]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故“冷露”的“露”读音为lù。
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尽:[jìn]所有的。[jǐn]力求达到最大限度。故“尽”读音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思:[sī]想,考虑,动脑筋。[sāi][于~]多胡须的样子。故“思”的读音为sī。
故答案为:
qī yā lěng lù jìn sī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2.【解答】①寒食:季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②轻烟:轻淡的烟雾。
故答案为:
①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里到处花在飞舞,皇宫的御苑里春风也吹拂着柳絮。
②逝去的时间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四.翻译(共1小题)
13.【解答】(1)出自韩翃的《寒食》,日暮:太阳快要快要下山的时候。
(2)出自《迢迢牵牛星》,河汉女:指织女星。
(3)出自《迢迢牵牛星》,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4)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故答案为:
(1)太阳快要快要下山的时候。
(2)指织女星。
(3)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4)即庭中,庭院中。
五.问答题(共2小题)
14.【解答】故答案为: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解答】1.不可以,因为以双重否定表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2.“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六.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6.【解答】(1)(2)(3)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最能体现春天景物特征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故答案为:
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1)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2)唐 韩翃;
(3)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第5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