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藏戏 课后服务习题
基础题
一.填空题(共6小题)
1.读拼音写汉字。
jiāng 绳 shì 图 jùn 俏 婀 nuó
边jiāng 擦shì 严jùn nuó 动
2.写同音字组词。
wǔ 台 jiāng 硬 qióng 人
wǔ 术 jiāng 绳 qióng 浆
3.我能找出下列各句子的错误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危严。
(2)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揉顺。
(3)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其故事讲起吧。
(4)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烘堂大笑。 。
4.词语接龙。
嫌贫爱富﹣﹣ ﹣﹣ ﹣﹣
目不斜视﹣﹣ ﹣﹣ ﹣﹣ 。
5.填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试图﹣﹣﹣﹣﹣﹣
敦厚﹣﹣﹣﹣﹣﹣
稀奇﹣﹣﹣﹣﹣﹣
随心所欲﹣﹣﹣﹣﹣﹣ 。
6.在下面句子中填入读音为“shì”的字。
(1)许多 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 。
(2)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 架桥。
(3)藏戏艺人用歌舞说唱的形 ,表演宗教故 、历史传说……一代代师传身授,使藏戏流传于 。
(4)演妖魔时,戴上青面撩牙的面具,以 压抑和恐怖。
能力题
二.语言表达(共2小题)
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8.句子大本营。
(1)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缩句)
(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
三.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9.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节选)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剧种之一,它流传于江西省会﹣﹣南昌市及周围的新建,安义、奉新、进贤等县份,是一个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 原),参阅道光年间南昌福州抚州府《县志》“风俗”记(栽 载):只见高安有“滚金线”,抚州禁唱“儿郎戏”。《南昌县志》记载:有灯无戏,也无禁戏事。可能在道光年间“南昌彩灯”尚未成戏。
南昌采茶戏最早是唱“茶灯子”,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有十二个茶婆子,手提花灯演唱,“十二月采茶”,每人唱一个月。每句均不离“茶”字,敲锣打鼓在广场演唱,曲调活泼风趣,内容以描写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为主。因此,南昌采茶戏也曾叫“茶灯戏”或“花灯戏”。后来观众要求提高了,才加演杂套,逐渐才形成了戏剧形式。(居 据)目前所知,南昌采茶戏最早只不过是道光末年左右距今约150多年才开始形成戏剧形式的。
到光绪末叶,有的班社曾请京剧及赣剧艺人交戏,唱小戏以外还加唱一些整本大戏。因而成为“半班”。在这一阶段里的班社,业余性质的较多,各方面设备,服装,乐器都很简陋,化妆也很简单,场面上只有锣鼓伴唱,没有管弦伴奏。演唱期间,均在农闲时唱神戏,还演赌戏。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经常烧班社衣箱禁演,更不让三角班在城市里生长,因此采茶戏在城市的影响很小。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
(2)根据课文,判读对错。
①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唯一剧种。
②道光年间,采茶戏还未形成。
③由于反动统治者的阻挡,采茶戏不能在城市得到发展。
④采茶戏最初主要是反映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换
B.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解释说明。
(4)光绪末叶,采茶戏有什么特点?
10.课内阅读。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1)选文主要写了 ,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2)看面具,写出人物。
①这个面具半黑半白,是 的面具。
②这个面具青面獠牙,是 的面具。
(3)面具为什么会在藏戏的发展中得以保留?
。
11.课外阅读展示。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
要是我问小朋友们,世界最高的高原是哪个?你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是青藏高原,还会一口气告诉我,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看来你们是了解青藏高原的,可是你们了解生活在这儿的人民的习俗吗?藏族朋友们穿什么样子的衣服?他们吃的东西和我们平日吃的一样吗?这里有什么独特的动植物?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领略它的无尽风光。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这里 有举世无双的高原雪域风光, 有妩媚迷人的南国绮丽风光; 有雪山高原, 有莽莽林海。
在西藏,献哈达是最平常的一种礼节了。藏族人民在相互交往及迎送亲友时,习惯将哈达作为礼物献给对方,表示敬意和祝贺。藏族人的服饰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人们多穿长袖大襟皮袍﹣﹣“楚巴”。有的“楚巴”很华丽,袍面是大紫大绿的缎子,袍子的领口、袖口镶有水獭皮,以显示家庭的高贵。普通牧民平日只穿羊皮“楚巴”。“楚巴”的用处可大了,白天是衣裳,夜里做被褥,出门时还可以当口袋用,真正是一衣多用。
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雪鸡、藏黄羊等活跃在这片广大的高原上。藏羚羊腿细而小,全身的毛丰厚柔软,体态优美,矫健敏捷。母羊没有羊角,公羊有两条竹节状的犄角垂直竖在头上。它们的胆子很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四散逃开,消失在高原深处。
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无尽财富,可近来不断出现藏羚羊和黄羊等动物被猎杀的情况。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与它们和谐相处, 共存于同一片美丽、祥和的蓝天下。
(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①这里 有举世无双的高原雪域风光, 有妩媚迷人的南国绮丽风光; 有雪山高原, 有莽莽林海。
② 与它们和谐相处, 共存于同一片美丽、祥和的蓝天下。
(2)文章的第一段用了多个疑问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
(3)文章是从 、 、 、 、 几个方面来介绍西藏的。
(4)在介绍西藏的各段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5)有人说“西藏是美丽的、神秘的,更是脆弱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藏戏 课后服务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6小题)
1.【解答】缰绳:牵牲口的绳子。故填“缰”;边疆:靠近国界的疆土;边远地方。故填“疆”。
试图:打算。故填“试”;擦拭:用布、手巾等来回揩擦,使被擦物清洁。故填“拭”。
俊俏:漂亮;美丽;容貌俊秀。故填“俊”;严峻:严厉,严格或苛刻。故填“峻”。
婀娜:轻盈柔美貌。故填“娜”;挪动:移动。故填“挪”。
故答案为:
缰 试 俊 娜 疆 拭 峻 挪
2.【解答】舞台:剧院中为演员表演提供的空间,它可以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演员的表演并获得理想的观赏效果. 武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僵硬:指不灵活;肢体不能活动自如. 缰绳:系马的绳索.
穷人:穷苦的人,缺乏或相对地缺乏金钱和财富的人. 琼浆: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饮了它可以成仙.
故答案为:
舞 武 僵 缰 穷 琼
3.【解答】(1)危是指危险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错误,威有威严的意思,故“危严”应该为“威严”.
(2)揉(揉眼睛)柔(柔顺);
(3)其(其中)奇(传奇)
(4)烘(烘烤)哄(哄笑)
故正确答案为:(1)危﹣﹣威(2)揉﹣﹣柔(3)其﹣﹣奇(4)烘﹣﹣哄
4.【解答】嫌贫爱富:嫌弃贫穷,喜爱富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富贵荣华: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华而不实:是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实话实说:用直截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目不斜视: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箭不虚发:形容办事有充分的把握。
故答案为:
富贵荣华﹣华而不实﹣实话实说
视死如归﹣归心似箭﹣箭不虚发
5.【解答】试图:打算.近义词是“打算”;
敦厚:指脾气温和性情憨厚,忠厚忠厚.近义词是“忠厚”;
稀奇: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近义词是“稀罕”;
随心所欲:随:随着;欲:想要.意思是指随着自己心里想的意思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近义词是“为所欲为”.
故答案为:
打算;
忠厚;
稀罕;
为所欲为.
6.【解答】(1)试图:打算,表示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故本题应该是“试”。
吞噬:表示吞吃,吞咽,整个地吞下去,故本题应是“噬”。
(2)发誓:表示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故本题应是“誓”。
(3)形式:表示某物的样子或构造。故本题应是“式”。
故事:表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故本题应是“事”。
流传于世:表示在社会上流传,并保留下来。故本题应是“世”。
(4)以示:表示明示,告知的意思。故本题应是“示”。
故答案为:
(1)试 噬
(2)誓
(3)式 事 世
(4)示。
二.语言表达(共2小题)
7.【解答】(1)考查了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将“还有”改为“没有”,将“呢”删去,“?”改为“。”。
(2)考查了缩句。删去枝叶“身无分文的”“在雅鲁藏布江上”“58座”,保留主干。
故答案为:
(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8.【解答】
(1)考查了缩句,去掉句子的枝叶“在山南琼结,能歌善舞的”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唐东杰布认识了姑娘。
(2)考查了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不要…不要…不要..”是排比关系,和“只要”构成转折关系,例句:假如犯了错,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不要生气,只要我们勇敢承认错误,就会得到原谅。
故答案为:
(1)唐东杰布认识了姑娘。
(2)假如犯了错,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不要生气,只要我们勇敢承认错误,就会得到原谅。
三.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9.【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起源”的意思是事物产生的根源。故划掉“原”。“记载”的意思是把事情记录下来。故划掉“栽”。“据目前所知”中“据”的意思是根据。故划掉“居”。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阅读句子“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剧种之一”可知,①表述错误。②道光年间,采茶戏还未形成。故②表述正确。③由于反动统治者的阻挡,采茶戏不能在城市得到发展。故③表述正确。④采茶戏最初主要是反映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故④表述正确。
(3)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理解。阅读句子“它流传于江西省会﹣﹣南昌市及周围的新建,安义、奉新、进贤等县份,是一个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可知,这里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光绪末叶,采茶戏的特点是:成为半班;业余性质多;服装、乐器简陋,化妆简单;在农闲时唱神戏和赌戏。
故答案为:
(1)原 栽 居;
(2)①×②√③√④√;
(3)D;
(4)特点:成为半班;业余性质多;服装、乐器简陋,化妆简单;在农闲时唱神戏和赌戏。
10.【解答】(1)考查了概括段意的能力,细读句子,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总结。举例列举了“善者的面具、国王的面具、王妃的面具、活佛的面具、巫女的面具、妖魔的面具、村民老人的面具,”来说明面具的特点和作用。
(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筛选能力。①结合“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作答。
②结合“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作答。
(3)考查了句子筛选能力,结合“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答。
故答案为:
(1)面具的特点和作用 举例子
(2)①女巫 ②妖魔
(3)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11.【解答】(1)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结合句子间的关系分析,结合句子看“有举世无双的高原雪域风光”和“有妩媚迷人的南国绮丽风光”具有并列关系,“雪山高原”和“莽莽林海”具有并列关系,故都用“既…又…”。
(2)考查了句子的写法,结合句子:可是你们了解生活在这儿的人民的习俗吗?藏族朋友们穿什么样子的衣服?他们吃的东西和我们平日吃的一样吗?这里有什么独特的动植物?这一系列的疑问句,结合句子: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领略它的无尽风光。看出是为了引起下文,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考查了课文的理解,注意结合课文内容,第二自然段写了西藏风景,第三段写了风俗习惯、服饰、饮食,第四自然段写了野生动物。
(4)考查了总分写法,就是先总写后分写,结合个自然段看,这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在西藏,献哈达是最平常的一种礼节了;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是总写,后面的内容是分写。
(5)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短文相关内容,结合句子:既有举世无双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迷人的南国绮丽风光可出西藏景色优美,结合句子:近来不断出现藏羚羊和黄羊等动物被猎杀的情况。可以想到外来的捕猎者猎杀了动物,使很多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那里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所以说是脆弱的。
故答案为:
(1)①既 又 既 又;②只有 才能
(2)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风景 风俗习惯 服饰 饮食 野生动物
(4)运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5)因为西藏景色优美,但大批的游客污染了那里的环境,外来的捕猎者猎杀了动物,使很多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那里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所以说是脆弱的。
第8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