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1 09: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8课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任务一:文学常识储备
一、作者档案
【简历】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朴次茅斯一个海军小职员家庭,因家中贫困,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12岁时,因为父亲欠债,全家除狄更斯外都搬入债务人监狱居住。狄更斯很早便出来打工,做过黑鞋油作坊的童工,在律师事务所当过学徒。17岁时,狄更斯进入伦敦民事诉讼法庭担任速记员,19岁时担任报社记者。23岁时,他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开启了文学创作生涯。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脑出血在盖茨山庄去世,被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角。贫穷窘迫的童年给狄更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的作品多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并对下层人民充满了同情。他的作品笔调时而严肃,时而幽默,特别喜欢用夸张、荒诞的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个性和某些事件的不合理
【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二、写作背景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画卷。该小说的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上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凡此种种都在本书中有所揭示。
三、文学文化常识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中国明清时期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批判现实主义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第四,现实主义文学以叙事文学为主,其中,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19世纪60年代之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欧洲文坛上出现了自然主义流派,这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这一资产阶级艺术潮流的败落。批判现实主义的中心由英、法两国转移到俄国。这时,继普希金、果戈理之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契诃夫等纷纷登上世界文坛,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新成就。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揭开了文学艺术的新篇章。
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的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任务二:语言自主梳理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1.污垢(ɡòu) 2.胖墩墩(dūn)
3.鞠躬(jū)(ɡōnɡ) 4.憔悴(qiáo)(cuì)
5.压垮(kuǎ) 6.招揽(lǎn)
7.诉讼(sònɡ) 8.邋遢(lā)(ta)
9.蓬乱(péng) 10.褴褛(lán)(lǚ)
11.络腮(sāi) 12.落魄(pò)
(二)多音字
1.涨   2.塞
二、辨识字形
1. 2.
三、积累词语
(一)辨析词义
1.羞愧·羞赧
[辨析] 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羞赧:因害臊而脸发红。“羞愧”,指人难为情,感到不体面的心理状态,如满脸羞愧、内心羞愧。“羞赧”,因害羞而脸红,如令人羞赧。
[情境选词] ①老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得小明哑口无言,羞愧满面。
②面对意中人的女孩有些羞赧,颜面灿若朝霞。
2.指望·期望
[辨析] 指望:一心期待,盼望。期望:对未来的人或事物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指望”,一心一意地盼望,多用于某些具体的希望,如指望好收成、指望身体早日康复等。“期望”,对前途、未来有所希望,如期望入党、期望升学、殷切期望、寄予期望。“指望”程度比“期望”深,含有一心一意地仰仗、依靠的意味。
[情境选词] ①游手好闲的他一直期待的幸福早已没有指望了。
②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二)积累成语
[释义]
1.咄咄怪事: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咄咄,表示吃惊的声音。
2.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3.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能适应各种境遇,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才干、抱负。
4.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5.泪如泉涌: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至极。
[情境呈现]
1.这个兴盛一时的古文明区域居然消失无踪,真是咄咄怪事。
2.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一辈子依靠父母,要学会自食其力。
3.大丈夫能屈能伸,这点小小的挫折不算什么!
4.孤苦伶仃的独居老人,特别需要社会大众的关怀。
5.听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后,她顿时泪如泉涌,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任务一:整体把握
【任务设计】
1.初读课文,小说节选部分叙述了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的经历,共写了哪些主要的事情呢?
答:                                    
                                    
                                    
[明确] (1)“我”在十岁那年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2)“我”结识米考伯先生,入住他家并成为他的房客,与他们一家逐渐成为朋友。
(3)米考伯先生欠债被捕入狱,“我”去监狱探视米考伯先生。
(4)米考伯太太和孩子也搬进了监狱,“我”另找住处,但仍与米考伯一家交往。
(5)米考伯先生将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
(6)多年后回顾这一段经历,“我”发现自己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感悟。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明确] 文章通过“我”结识米考伯夫妇一事并紧扣“成长”这一线索来叙事,体现了“我”的善良以及对造成米考伯夫妇这一切不幸的社会根源的深刻批判。
3.任务小结
4.文章主旨
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经历。其间,他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诚挚以及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喜好挥霍、债多不愁、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了金钱对于家庭、婚姻、社会的腐蚀作用,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患难与共、真诚与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的肯定与赞扬,对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批判。
任务二:重点突破
微任务一: 鉴赏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吸引人之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仁爱、坚强,米考伯先生的滑稽可笑、得乐且乐和爱慕虚荣,米考伯太太的善解人意、爱慕虚荣,米考伯先生的狱友们吉卜赛人般的热情、洒脱。为达到这一效果,作者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比如,为凸显米考伯先生的滑稽可笑,作者对其进行了语言、动作、肖像等多角度描绘;为表现大卫的伙伴“粉白·土豆”的特点,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加以表现。
【任务设计】
1.“我”初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时心情如何?试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答:                                    
                                    
[明确] “我”初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时,心情很低落,内心充满痛苦。例如“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由“沦落”一词可以看出,大卫对自己成为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一名小童工一事充满抵触心理;“痛苦”则直接宣泄出他当时的心境;这种痛苦“无法用言语表达”,则更见痛苦之深。
2.“我”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生活如何?
答:                                    
                                    
[明确] ①收入有限,生活困顿。“我”每周只有六七先令的工资,这是“我”全部的生活来源。②内心孤独充满痛苦,在“我”窘困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我”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只能千方百计地默默忍受。
3.为什么说“星期六的晚上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答:                                    
                                    
[明确] 一方面,周六晚上是发放工资的时候,“我回家时口袋里有六七个先令,一路上可以进那些店铺看看,琢磨琢磨这笔钱可以买些什么”,也就是说,此刻的“我”物质上是相对富足的;另一方面,周六晚上回家比平时早,米考伯太太往往对“我”诉说起最伤心的知心话来,“我”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被当作朋友的,也就是说,此刻的“我”精神上也是富足的。
4.面对自己的入狱,米考伯先生的心态有何变化?
答:                                    
                                    
[明确] 一开始,他的内心是沮丧的,他用“末日到了”来形容自己的入狱,并郑重地给予“我”劝告;当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时,他又变得兴高采烈起来。
5.米考伯先生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这一典型形象有何特点?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                                    
                                    
[明确] 一是滑稽可笑。他的外貌滑稽可笑,他长得“胖墩墩”的;“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穿着滑稽可笑,他衣服破旧,但“衬衣硬领”颇为神气,他还“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他的言行更是滑稽可笑,他试图让自己处处都显得文雅,语调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的口气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
二是债多不愁,得乐且乐。米考伯先生替各式各样的商家招揽生意,收入却很少,甚至有时候一无所得。为了维持生存,他卖尽当空,颠沛流离,债主们经常上门叫骂,他随时有被债主控告和被法警逮捕入狱的危险。但他一生都在等待“机会”,“时来运转”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他得乐且乐,总是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但机会却从来不曾在他面前出现。
三是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他收入不多却又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变卖家当或四处举债。当陷入困境、债主们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他顷刻之间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手舞足蹈,有说有笑。他多次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却总是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
作者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米考伯先生这一典型形象。
6.请简要赏析米考伯太太的形象。
答:                                    
                                    
[明确] 米考伯太太头脑简单, 能力低下且爱慕虚荣, 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是一出滑稽剧; 她无力改变生活的艰难状况,却将结婚前在娘家的舒适生活挂在口头; 她不懂得持家之道, 经常用典当生活用具的钱来大吃大喝; 她虚荣心强,总能为自己荒唐的行为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同时,她性格中也有可爱的一面,她同情大卫的境遇,给了大卫难得的温暖;她始终相信丈夫的“才华”,支持丈夫,尽管这种信任与支持很盲目可笑。
7.克莉基特在文中着墨不多,可否将这一人物删去?为什么?
答:                                    
                                    
                                    
[明确] 不能删去。次要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映衬作用。米考伯一家只能雇佣来自济贫院的女仆,可见其经济困难;米考伯太太不愿过分信任克莉基特,认为那样她会放肆起来,可见其过于谨慎;如此谨慎的米考伯太太却愿意将自己的信任交付给“我”,可见“我”和这家人已经建立起奇特而平等的友谊。
微任务二:分析表现手法和叙述视角
【任务导引】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任务设计】
8.选文开篇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                                    
                                    
                                    
[明确] 开篇运用对比手法,一是如今“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的“我”却对过去“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的事情感到“吃惊”;二是有才华的孩子“身心两伤”而无人替他说话。作者借助对比,表现了“我”对当时黑暗、缺乏怜悯之情的社会的批判。
9.第十六段中“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明确] 一是比喻,把“这个大都市”比作“迷宫”,形象地写出其道路的复杂难辨;二是借代,巴比伦本是古代东方巴比伦王国的首都,这里的“现代巴比伦”代指英国的首都伦敦。
10.本文选取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分析。
答:                                    
                                    
                                    
[明确] 叙述角度:本文选用第一人称叙事。
作用:(1)容易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快进入“我”这个角色。(2)便于“我”抒发情感,在作品中进行详细心理描写。(3)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波折性,更生动形象。(4)通过“我”的视角,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11.请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反差法”来塑造米考伯夫妇形象的。
答:                                    
                                    
                                    
[明确] 米考伯夫妇前后的心态和行为形成巨大反差,一方面他们经济拮据,难以度日,被债主追债而哭得肝肠寸断,伤心欲绝;另一方面却在债主走后立马高兴起来,照样吃喝玩乐,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如米考伯被一个满脸污垢的男人逼债痛骂,他“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还不到半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皮鞋,哼着曲子走出门去,甚至显得比平时更高贵。米考伯太太“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作者多处运用反差法,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米考伯夫妇“债多不愁,得乐且乐”的性格。
微任务三:合作探究
【任务设计】
12.为什么作者要塑造大卫“孤儿”这一人物形象?读完你有怎样的感悟?
答:                                    
                                    
                                    
[明确] 原因:(1)从人物形象上:作品主要描写了大卫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2)从现实意义上:大卫·科波菲尔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成为孤儿后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批判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感悟:(感悟1)我们要学习大卫这种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一个人能在逆境中成长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能在逆境中取得成绩更是可贵的,大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只要善良就能被人喜爱。
(感悟2)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有不逃避,只有勇敢坚强地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才能战胜自己,才能成功,这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
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进行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乏味。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课内回顾】
狄更斯的小说主要是对19世纪的英国社会进行揭示,让人们感受到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所呈现的社会状态。作者在本文中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运用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地描写货行所在的街道、河边的特点以及货行内部的状况,鲜明地表现出货行的“污垢和腐臭”,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考点解读】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的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题指津】
以上三个命题角度往往呈现两种形式: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解答环境类题目,了解环境描写手法是关键。因为只有全面了解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才能为准确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提供前提。
一、掌握环境描写常用手法
二、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角度”
角 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人物心情;②体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角度”
角 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人物间的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方面 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方面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三、掌握环境描写的答题技法
1.环境特点的概括(分析)
(1)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
(2)重新组合画面,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3)用两三个形容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2.环境描写的手法分析
(1)从描写方式的角度看:用了哪种描写手法,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从写景角度看:用了哪种写景顺序,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3.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对环境本身有何作用。
(2)对情节的推进有何作用,与情节的发展是否呼应。
(3)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的衬托有何作用。
(4)对主题揭示(暗示、深化)有何作用。
4.答题模式
(1)……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2)……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任务检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好人的成本
马 德
去年盛夏的一天,一丝风也没有,天闷热得厉害。街道上,行人寥落,车辆仿佛也耐不住这火烧火燎的热,箭一般穿梭着。
午后刚过,先是有一阵劲风刮来,接着,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砸了下来。
这雨多少有点儿猝不及防。街两边的摊点立刻忙乱了起来,大家都急着收摊,谁也顾不上谁。正准备打车往单位赶的他,见路边有一个衣服摊还没有拾掇完,便赶紧跑过去帮忙。
是一个女人的摊位,女人正忙乱而惊慌失措地收拾着。“大姐,我来帮你。”他喊了一嗓子。女人几乎连看都没顾上看他一眼就点了点头。他利落地把挂在衣架上的衣服摞在一起,又利落地用塑料布包裹起来。还有一个小女孩,也跑前跑后地忙着。倒是女人颇为吃力,她把衣物整理在一起打包的时候,甚至用上了膝盖和下巴。着急也不至于这样吧,他觉得有些蹊跷。待女人转过身的时候,他发现,女人只有一条胳膊,而另一条被雨淋湿的空袖管,此刻正紧贴在上衣的前襟上。
他的心中立刻升腾起一种悲怆的责任感。他加快了速度,当更加密集的雨到来的时候,所有衣物都已经装好并放置在了一旁的农用三轮车里,就连布篷、铁架等零散的东西,也都归置到了背雨的地方。
大家都湿透了。雨水顺着发梢流下来,眯了他的眼睛,他抹了一把,四下环顾,见一切都收拾停当了,就和女人打招呼,说:“大姐,我走啦。”女人拉着女孩的手,眼中满浸着泪水,嘴唇哆嗦着,似乎要说什么,但说不出来。他看着女人紧贴在衣襟上的空袖管,也苦笑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与她们告别后,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今天这个在生活的艰辛中挣扎的女人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刚走了没几步,那个女孩气喘吁吁地追上了他,女孩说:“叔叔,妈妈说,你是一个好人!妈妈下岗半年以来,你是第一个肯帮助妈妈的陌生人。谢谢你,叔叔!”
说完后,女孩向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你是一个好人!坐在出租车中的他反复地默念着这句话。他回想着刚才所做的一切,他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好人,需要付出的,其实,并不是很多。
(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这处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答案:夸张、拟人、比喻,突出了天气的闷热。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2.文中有多处写到雨,请你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答:                                    
                                    
                                    
答案:写雨的句子有:(1)午后刚过,先是有一阵劲风刮来,接着,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砸了下来。(2)当更加密集的雨到来的时候,所有衣物都已经装好并放置在了一旁的农用三轮车里。(3)雨水顺着发梢流下来,眯了他的眼睛,他抹了一把,四下环顾……
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结尾处“他回想着刚才所做的一切,他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好人,需要付出的,其实,并不是很多”一句属心理描写,你能通过几句景物描写烘托这种心理吗?
答:                                    
                                    
                                    
答案:(示例)雨停了,车窗外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远处一道彩虹横架空中,是那么美丽……
诙谐风趣,漫画式夸张
【课内挖掘】
狄更斯是一位幽默大师,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运用漫画家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以简单的语言风趣幽默地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些漫画式的人物充分展示了狄更斯小说的艺术魅力。
【技巧指导】
(1)语义错位。学习语言,必须学习字典里规范的词语的用法,但是,字典里的用法是有限的,而词语在具体的语境或者文本中,用法、语义是无限的。现成的话语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自动化”惯性,但为了表达自己真正的感受,就要对“自动化”的语义进行颠覆,进行陌生化的表达。这种没有按字典里解释的“不正确”的用词或者说是“用词不当”,实际上就是一种“错位”的语义。正是从这种变幻的语义中,从幽默的趣味中,读者才能充分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密码和作者对人物的感情。
(2)情感错位。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感彩可以发生转化,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情感,收到幽默的效果。如《拿来主义》中“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大度”本是褒义词,这里是反语,是对国民党统治者自我吹嘘、自欺欺人之态的有力嘲讽,读来令人发笑。
(3)逻辑错位。如《借书不还,天打雷劈》中,因为书被借走而未还,就跑到别人家里去“人赃俱获”,顺手牵羊,拿走人家的高档打火机却不以为耻,反倒说这不过是“略施小惩”,如不悔改,就要偷走人家的钻戒。对小偷行为扬扬得意,津津乐道。这种不怕丑、不怕恶与日常准则的厌恶丑恶形成错位,这就是幽默语言以丑为美的不二法门——导致荒谬。因为书被侵占而公然、坦然为窃为盗,这是不可能的,不可信的。正是这种不可能、不可信,却营造了一种荒谬的、虚拟的境界,让读者感到好笑。
【运用提升】
请你写一段关于猪的自我介绍,要求语言幽默风趣,能突出猪的特点。字数在100字左右。
答:                                    
                                    
                                    
[参考示例] 我们最宝贵的是身体。身体属于我们只有一个。我们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等我们肥得只剩下一身肉的时候,我们绝不会因为从不挑食而后悔,也不会因为整天睡觉而羞耻,我们就敢竖起猪耳朵说,我们全部的生命和所有的脂肪都已经献给了猪类最壮丽的事业——为猪类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营养事业而奋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