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2.4 光和颜色 知识点精炼(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2.4 光和颜色 知识点精炼(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02 11:3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光和颜色 知识点精炼
Ⅰ.聚焦考点
Ⅱ.知识点精炼
ⅰ.光的传播和光速
ⅱ.光的散射
ⅲ.物体的颜色
一、光源
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和点燃的蜡烛等。
【重要提醒】光源是自身会发光的物体,但“发光”的物体并不一定都是光源,关键要看它自身是否会发光,如太阳、燃烧的火炬、点燃的烛焰、通电发光的灯泡等都是光源,夜空中的明月虽亮,闪闪的宝石虽发光,但它们只是反射光,自身都不会发光,因此都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教材<活动>:①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②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激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③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
激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重要提醒】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还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
2.光线:表示光传播路线和方向的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教材<思考与讨论>: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射击瞄准时,应使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点一线。所以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教材<活动>:①让太阳光通过硬纸片上各种不同形状的1厘米小孔,观察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
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均为圆形,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②让太阳光通过硬纸片上的5厘米正方形大孔,观察阳光通过大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另取一张硬纸片,把正方形大孔遮去一部分,观察阳光通过变小的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移动纸片减小孔的大小,直到阳光通过孔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为止。
阳光通过大孔时,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实验表明:小孔很小时,地面上的亮斑是太阳经小孔所形成的像。小孔成像实验说明了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重要提醒】①注意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想出来的,像这种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是科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③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取决于成像的物体,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都有关。
3.光速:单位时间内光传播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米/秒,即3.0×105千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稍小一点。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
4.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千米,这个距离叫作一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它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重要提醒】(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不能说光的传播速度是3.0×108米/秒。
(2)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1光年千米。
三、光的色散
1.不能再分解的光叫作单色光,如红、橙、黄、绿、蓝、靛、紫光。
2.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作复色光,如白光。
3.光的色散
◆教材<活动>: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让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可观察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的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经棱镜后能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实验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重要提醒】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种色光按一定的顺序分散开。其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而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四、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教材<活动>:如课本第65页图2-42所示,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纸板的圆孔上,观察白纸上光的颜色。
红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红色(说明只透过了红光);蓝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蓝色(说明只透过了蓝光);绿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绿色(说明只透过了绿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重要提醒】透明物体只让和它自身颜色一样的色光透过,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其自身颜色一样的色光,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
3.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教材<思考与讨论>:①为什么窗玻璃看上去一般是透明的
窗玻璃一般看上去是无色的,是因为窗玻璃能够透过所有的色光,眼睛接收的仍是玻璃透过的含有各种色光的复色光。
②商场里买的衣服,回到家一看可能会与你在商场中看到的颜色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与商场灯光不同。太阳光是最全的复色光,而且各种色光的强度也比较均匀,太阳光照在衣服上,反射出的色光就是衣服本身的颜色。而商场里常用日光灯,日光灯的色光不全,偏重靛光和紫光,所以在日光灯下,布料都带有一点灰暗的色调。
【重要提醒】①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是呈现黑色;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到白色物体上,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
②人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的光。当眼睛接收到了来自物体的光,眼睛接收到哪种颜色的光,感觉物体就是哪种颜色,如果没有光进入眼睛,就感觉物体是黑色的。
4.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
五、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线的频率范围在3×1011~3.9×1014赫之间。
红外线特点:具有热效应,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①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②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
(2)红外线应用广泛,如红外线电视遥控器、红外线探测仪、红外制导导弹、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
在色散实验中,若把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到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
【重要提醒】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且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人类利用物体的这一特点,制成了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来辨别温度不同的物体;红外线夜视仪能够在漆黑的夜晚隐蔽自己而观察到需要追踪的目标。
2.紫外线
(1)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3×1016赫,是位于紫光之外的一种不可见光。地球上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有利于骨骼发育、消毒杀菌。
(2)应用: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杀菌消毒,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健康。
(3)紫外线与臭氧层:地球周围大气的平流层内的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一、光的传播和光速
1.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眼界狭窄之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坐井观天”含义的是(  )
A. B.
C. D.
2.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②在点A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人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了。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3.百米竞赛时,关于终点计时员计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B.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C.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D.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4.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晚上,人从公路边一盏路灯下走过时,路灯照射出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6.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7.(2021七上·平阳月考)如图的四种场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铅笔好像“断”了
C.影子游戏
D.雨后彩虹
8.光的传播
(1)光能在   中传播,还能在透明物质中传播。
(2)光在真空或   物质中是沿   传播的。
(3)在小孔成像中,物体通过小孔成一个   立的   像,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相似,跟孔的形状   。像的大小跟   到小孔的距离和   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   ,约为   m/s,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
9.如图所示,小明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时,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4.5毫米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正方形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远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填“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亮斑,这是光的   造成的;再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的距离时,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填“大”或“小”);当纸板和地面距离非常非常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填“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亮斑。
10.(2021七上·平阳月考)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猜想:①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远近有关;②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③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高度有关。于是同学们开始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坚立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
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 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 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填猜想序号)。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知: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具体操作是:   。
11.(2021七下·余杭期中)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答: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答: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请解释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12.(2021七下·鄞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硬纸板上挖孔进行了多组实验,探究“不同情况下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形状”。实验记录表如下:
小孔的形状 □ 〇 △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 面 光 斑 形 状 小孔到地面10 cm时 □ □ □ 〇 〇 〇 △ △ △
小孔到地面20 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 △
小孔到地面40 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 △
小孔到地面80 cm时 〇 〇 □ 〇 〇 〇 〇 〇 △
小孔到地面120 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孔到地面200 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组成员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得出了一些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时,地面上的光斑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填“相同”或“不同”),这不是太阳的像。
(2)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   (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当小孔形状为“☆”时,小孔到地面80 cm时,地面上的光斑形状为“〇”。则小孔到地面120 cm时,地面上的光斑形状为 (填字母序号)。
A.□ B.〇 C.△ D.☆
13.(2019七下·绍兴期中)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   传播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14.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科学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如图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光的散射
15.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16.太阳光照射在桃树上,我们看到了绿色的树叶、粉红色的花朵,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太阳光是绿色的光
B.太阳光是粉红色的光
C.太阳光和叶子、花朵反射的光分别混合成绿色、粉红色的光
D.太阳光中含有绿色和粉红色的光
17.下列关于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总向三棱镜顶部偏折
B.红光偏折程度最大
C.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D.太阳光发生色散,但各种色光的排列杂乱无章
18.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光的    ,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不可见光,请写出此光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
(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不可见光,那么她应把
   (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放到C处。
19.下面是对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通过狭缝照到三棱镜上,如图所示。调整棱镜的方位,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带。把白纸放在棱镜前,让学生看到照到棱镜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实验二:在狭缝前放置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用白纸显示出照在三棱镜上的光是红光(或蓝光);通过三棱镜后,光改变了传播方向,但不分解,仍然是红光(或蓝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是因为____。
A.太阳光中含有七色光,通过棱镜后各色光分散开了
B.棱镜中含有七色光,有太阳光通过时各色光分散出来
(2)你得到(1)中答案的根据是什么?
(3)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哪种光的偏折最大?哪种光的偏折最小?太阳光发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
20.材料一:大家都见过水波,其实光也是一种波。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的距离称为波的波长,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如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材料二:实验表明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即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光近。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汽车的雾灯为什么是黄色的,你认为养路工人的服装用什么颜色较好?
三、物体的颜色
21.一般书本都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字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晴
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22.奥运五环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为蓝、黄、黑、绿、红,分别代表欧洲(蓝)、亚洲(黄)、非洲(黑)、大洋洲(绿)、美洲(红)。将绿光依次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呈绿色的是(  )
A.欧洲环 B.亚洲环 C.大洋洲环 D.美洲环
23.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科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24.桂花是杭州市市花,如图是桂花的一种——银桂,阳光下银桂花瓣呈白色的原因是(  )
A.花瓣发出了白色的光 B.花瓣反射了所有色光
C.花瓣吸收了所有色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5.(2021七下·仙居期末)健康码是疫情期间用来展示健康状态的二维码,如图是健康码的绿码,下列关于绿码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B.白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C.绿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D.白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26.(2020七下·下城期末)一张圆形纸片上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如图),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乙白色,丙、丁黑色 B.甲、乙红色,丙、丁黑色
C.甲、丙红色,乙、丁黑色 D.甲、乙黑色,丙、丁红色
27.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决定。
(2)红花会反射   颜色的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什么看到叶子是绿色的?
28.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颜色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光吸收的百分率 55% 10% 2% 1% 85% 40%
(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    ,原因是   。
29.(2021七下·浦江期末)植物和人体都需要接受合理的光照。为改变植物的种植状态,江南农科所着手研究利用夜间光照促进植物生长的技术。对于绿色植物而言,用   (选填“红”、“绿”或“黄”)光照射时效能最低;过度晒太阳会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癌变,这主要是由于太阳光中的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或“可见光”)导致。
30.(2021七下·余姚期中)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让太阳光透过硬纸板的圆孔,将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硬纸板的圆孔上,在下方白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
(2)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
(3)仍用图乙实验装置,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
(4)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   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2.【答案】D3.【答案】D4.【答案】C5.【答案】A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1)真空(2)同一种均匀;直线(3)倒;实;无关;物体;光屏(4)大;3×108
9.【答案】圆形;直线传播;大;正方形
10.【答案】(1)②(2)减小(3)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向右)移动
11.【答案】(1)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倒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太阳
12.【答案】(1)相同(2)小(3)B
13.【答案】(1)直线(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闪烁)
14.【答案】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正对着塑料吸管的一头,塑料吸管的另一头正对墙壁,将塑料吸管拉直,用激光笔从管口射入一束光,如果在墙上看到激光投射的亮斑,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不是沿曲线传播的。把吸管弯曲,用激光笔从管口射入一束光,没有在墙上看到激光投射的亮斑,说明光在空气中不是沿曲线传播的。
15.【答案】C16.【答案】D17.【答案】C
18.【答案】(1)色散;牛顿(2)不是(3)红外线照相机(4)100元纸币
19.【答案】(1)A
(2)因为实验二中,将太阳光用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过滤后,只有红光(或蓝光)通过三棱镜时,没有得到七色彩带,而是发现红光(或蓝光)发生了偏折。这说明实验一中彩带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色散。
(3)由实验图可看出紫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由此可知太阳光发生色散的原因是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
20.【答案】(1)太阳光中的蓝色光波长短,易被大气散射,故天空是蓝色的。
(2)雾天开雾灯才会比较安全,因为雾灯的光传播得远,即不易被散射的光才能作为雾灯的光,红、绿、黄三色都较理想,但红、绿已用于交通信号灯,故雾灯选用黄色,养路工人应穿橙色的服装好,在车灯照射下,橙色光不易散射
21.【答案】C22.【答案】C23.【答案】C24.【答案】B25.【答案】C26.【答案】B
27.【答案】(1)它反射的色光(2)红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28.【答案】(1)探究该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能力的大小.
(2)红光;该绿色植物吸收红光的能力比吸收绿光的能力强
29.【答案】绿;紫外线
30.【答案】(1)红色(2)蓝色(3)绿色(4)透过色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