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东坡到底长什么样?对这个问题的追问从南宋开始一直持续了近千年。作为苏轼同时期挚友的李公麟,其与苏轼亲密交往长达二十余年,因此,李公麟创作的《扶杖醉坐图》于情于理都还原了苏轼的真实面貌,该作品也被苏轼以及苏轼的学生黄庭坚评价为最像苏轼本人的画像,如黄庭坚所言:“庐州李伯时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盘石,极似其醉时意态。此纸妙天下,可乞伯时作一子瞻像,吾辈会聚时,开置席上,如见其人,亦一佳事。”所以,李公麟所作的这幅苏东坡像也成为其后图绘苏东坡形象的图像粉本。结合李公麟所创作的《扶杖醉坐图》以及历史上记录苏东坡形象的文献资料可以完整地还原出苏东坡的基本外貌特征。
一是苏东坡的基本外貌形象。首先是脸型长阔、高颧骨。不但苏轼本人对自己高颧骨、长阔脸有形象的记录,如《传神记》中描述的“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传说中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对哥哥的长阔脸亦有戏称:“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可见苏轼的脸型确实很独特、很有辨识度,具有奇古的特点。其次,双目明亮、眉毛细长。这在与苏轼同时代的孔武仲《谒苏子瞻因寄》一诗“华严长者貌古奇,紫瞳奕奕双眉垂”,以及北宋米芾在《苏东坡挽诗五首》(其一)中描述的“方瞳正碧貌如圭”中均有所体现。再次,胡须稀疏。这记录在苏轼与学生秦观的闲谈中,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卷三十中记载了一则故事,秦观与苏轼两人在一起闲谈,苏轼取笑秦观胡须太多,秦观反问老师:“君子多乎哉!”苏轼则打趣地回答说:“小人樊须也!”。
二是戴“东坡帽”的文人形象。东坡帽是苏东坡自己设计的一种乌纱材质、筒高檐短的帽子,这种帽子既不像官帽般威严,又增强了文人儒雅的气质,所以文人皆仿效苏东坡戴“东坡帽”,甚至出现了“人人皆戴子瞻帽”的盛况,这也是其后历朝历代表现苏东坡形象中必不可少的图像元素。如元代赵孟頫在书写的《赤壁赋》卷首为苏东坡创作的人物小像中,苏东坡就是戴着“东坡帽”、站立持杖的形象。其后清代费丹旭、现代陈少梅均创作过苏东坡戴“东坡帽”的形象。
三是“扶杖”形象。在现存的表现苏东坡形象的作品中,除却东坡笠屐这一主题创作外,苏东坡形象基本以头戴东坡帽、手扶杖藜为主,这一形象范式的出现,与苏东坡被贬漂泊有直接关系。“扶杖”有支撑、依靠之用,多为年老行动不便者使用。而苏东坡在近二十年的漂泊生涯中,远离朝堂,远离家乡,漂泊无依,扶杖这一举动更多的是他想在心理层面寻求的一种安全感,以扶杖抚慰漂泊不定、孤苦无依的心绪。而扶杖的另一层含义则与他在黄州、惠州、儋州三地经历有关,在被贬的二十年时间里,他不但没有消极自弃,反而在三地为官期间,积极为民,不但致力于三地的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而且努力移风易俗,改变民间旧风陋习,使得“扶杖”这一动作既传达出苏东坡年迈的形象,又传达出苏东坡为民奔走的劳碌形象。
(张煜《苏轼到底长什么样》《光明日报》2020年11月06日13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苏轼的长相,在一些流传下来的画像、文学作品和传说中能窥见其蛛丝马迹。
B.李公麟创作的《扶杖醉坐图》为其后艺术家图绘东坡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蓝本。
C.历代图绘东坡像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如高颧骨、长阔脸、眉毛细长、胡须浓密等。
D.东坡“扶杖”形象,既是年迈、漂泊以寻求安全感的形象,也是不惧风雨为民奔走的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第一段引用黄庭坚的话,意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黄庭坚对《扶杖醉坐图》的高度认可。
B.文章采用分类说理的方式,从三个不同层面介绍东坡基本外貌的特征,内容显得很充实。
C.文章引用苏小妹的戏语作为论据,虽不如苏轼对自己的描述有说服力,但同样生动传神。
D.文章每个层次除介绍东坡外貌特征外,还都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文化气息浓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绘画家与自己所画人物只有较长时间亲密接触,他笔下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之真实才能取信他人。
B.通过探究苏东坡的外貌特征,我们还能了解到他的处境与气质:漂泊不定却又幽默旷达、心系百姓。
C.东坡戴自己设计的帽子,引发“追星”效应,以至于“人人皆戴子瞻帽”,皆流露出厌恶官场之情。
D.东坡笠屐以及东坡头戴东坡帽、手扶犁杖形象的出现,与其被贬漂泊、居无定所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国内大循环,主要包括两大循环:即商品和要素循环、资金循环。其中,商品和要素循环又称实物循环,例如企业将商品生产出来以后,通过产品市场交换,卖给家庭或者消费者。消费者获得商品之后,进行消费,然后通过要素市场出售自己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入企业参与劳动。家庭或消费者通过在企业从事生产工作生产出产品,这些产品再通过商品市场出售给家庭或消费者,由此形成周而复始的商品和要素循环。
资金循环的路径为,企业通过股权或债权获得启动资金之后,也就是拥有资本金以后,从要素市场购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开始组织生产。这个过程,企业要将资本金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家庭或劳动者,劳动者就获得了工资报酬。劳动者获得这些收入之后,他要通过商品市场购买商品和劳务,而这些商品和劳务是由企业生产的。因此,当劳动者购买商品和劳务之后,这些资金又回到了企业手中。当然,这些资金可能已经实现了增值。企业家将这些收入再去购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再进行组织生产。这样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往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商品和要素循环、资金循环这两大循环,实际上可以概括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正是通过这四个环节,实现了一个经济体内部的大循环,从而确保国民经济顺利运行。
(摘编自周跃辉《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
材料二:青山掩映,别墅林立,犹如行进在欧洲小镇的是双棠公路;绿树成荫,四季繁花,一步一景的是福漓线;茂林修竹,江水清澈,则是进入了绍大线兰亭区域内……在柯桥,一条条公路已经化为一条条风景线,交相呼应,有如脉络,彼此“接力”。
“以前我们这里都是石子机耕路,路沉较差,苗木经常要靠人力挽出去,大的树木需要6至8个人来抬,有时候甚至花都谢了,苗木还没达出去。”漓渚镇棠棣村村民金明荣说,现在,双棠公路不仅让村民的花木“搭”上大货车远往全国各地,这里还成为一条美丽旅游休闲公路,吸引众多骑行者、游览观光者前来。
“几十年前,杨汛桥到绍兴城里,先要走石板路到江桥,然后再从江桥坐挂桨船。或者走石板路到萧山,再走萧绍公路,到绍兴城里至少要大半天,哪像现在这么方便。”家住杨汛桥镇孙家桥村81岁的孙长耕说起这些年来柯桥公路的变化,非常感慨。
(摘编自任燕(《在立体交通网中“起飞”》)
材料三:畅通国内大循环,流通是重要基础。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4.6%,相比发达国家一般8%左右的比重,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新型电商平台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说,我国物流链条偏长。据他们测算,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同省相邻地级市,一般要先集中到省会或区域物流枢纽,再逐级向下分发。如此一来,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过6~8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损耗,有的损耗高达30%。这导致农户效益下降,消费者也没享受到实惠。
物流体系结构需要优化。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62.24亿吨。其中,公路运输占比约74%,水路占比约16%,铁路占比约9.5%,成本最高、消耗最大的公路运输占比过高。从国际经验看,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多式联运。比如,内蒙古的货物到广东佛山,可以先走铁路到天津港,再走海运到广州,最后通过内河驳运到佛山。
专注于内贸集装箱海运的中谷海运集团总裁助理刘永军认为,做到这一点需要打破各运输部门间的壁全,实现“一票走全国”。而现实是,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标准并不统一,如海运标准集装箱是30吨,铁路集装箱是35吨。这导致多式联运在我国物流运输中的占比长期不到5%。而欧美国家在20%以上。
(摘编自《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五组典型数据透视双循环突破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经济大循环中,生命个体或组织扮演双重角色,既出售自己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又消费自己生产出来的进入交换环节的产品。
B.国内大循环,从对象看,主要包括实物循环和资金循环两个类别;从循环流程看,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
C.企业获得资本金后,购买生产要素,组织生产产品,然后再经由一定途径将产品卖给消费者,自然收回远高于之前投入的资本金。
D.资金循环的通畅度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如何快捷获得原始资本金的问题,市场上生产要素的质与量的问题等等,都很重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二中村民的话语看,产品卖出难,难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差,现在交通四通八达,产品卖出容易,且效益好。
B.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4.6%,发达国家一般约为8%,可见我国物流成本还是很高的。
C.我国物流链条偏长,环节过多,农产品卖到同省相邻地市消费者手中,就要经过6~8个环节,导致农户效益下降。
D.我国应借鉴国际先进物流经验,发展多式联运,而发展多式联运就要打破各运输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一票走全国”。
6.就交通运输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影响来说,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唐吉诃德和侍从桑乔的有趣对话
桑乔·潘萨被教士的伙计打了一顿,这时也站了起来。他一直祈求上帝保佑主人,能够夺取某个小岛,让他如约当个总督。看到战斗结束,主人准备翻身上马,他使抓住马蹬,不等主人上马便跑在主人面前,抓住主人的手吻了一下,说:“我的唐古河德大人,请您把在这场激战中赢得的小岛赐予我吧。”
唐吉诃德答道:“听着,桑乔兄弟,这次征险以及其它此类征险并不是争岛之险,只是路遇之战。这种战斗只能落个头破或耳缺。列着急,以后还会遇到征险,那时候你可以当总督,做更大的官。”
桑乔感激万分,他再次吻唐古河德的子和护马甲,扶唐吉河德上罗西南多,自己也臂上矿,没同车上的夫人说点什么,就快步跟在主人后面,走进旁边的一片树林。桑乔紧催他的驴追赶,可是罗西南多走得很快,眼看他已落在后面,只好拉开嗓门,让主人等等他。
桑乔刚一赶上,就说:“大人,我觉得咱们最好先到某个教堂去暂避一时。刚才同您战斗的那个人受了伤,很快就会向圣友团报告。若是把咱们抓住了,要逃出来就不那么简单了。”
唐吉诃德说:“住嘴!游侠骑士可以杀人累累,哪儿有被抓起来的!你见到过或读到过吗?”
“我对杀人罪一无所知,”桑乔说,“也从来没对任何人做过这种事。别的我不管,我只知道圣友团专管野外争斗的事。”
“别担心,朋友,”唐吉诃德说,“即使你落在迦勒底人手里,我也会把你救出来,更别说圣友团了。不过你说实话,你看世界上是否还有比我英勇的骑士?在你读过的传记里,是否有人比我更能攻善守、巧制强敌?”
桑乔答道:“实际上,我既不会念,也不会写,从没读过任何传记。不过我敢打赌,比您更神勇的主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服侍过。愿上帝保佑,您这种神勇别在我刚才说的那个地方受挫。我要请求您的是给自己治伤。您那只耳朵流了很多血。我的褡裢里有纱布,还有些白药膏。”
“这些都不需要,”唐吉诃德说,“要是我早想到做一瓶菲耶拉布拉斯圣水,只需一滴,便可以即刻痊愈。”
“那是什么圣瓶、什么圣水呀?”桑乔问。
唐吉诃德说:“那种圣水的配方我还记得。有了那种圣水就舍身无所惧,受伤不致亡了。我把圣水做好了就交给你。你要是看到我在战斗中被拦腰斩断(这种事常有),就在血还未凝固之前,把我轻巧落地的上半身非常仔细地安放在鞍子上另外那半截身子上,要注意安放得完好如初。然后,你再喂我两口我刚才说的那种圣水,你就会看到,我依然完好无恙。”
“如果有那种圣水,”桑乔说,“我从现在起就放弃原来当海岛总督的要求,只求您把那种圣水的配方告诉我。不过我想知道,要做那种圣水是不是得花很多钱?”
“用不了三个雷阿尔就可以做三阿孙勃雷的圣水。”唐吉诃德说。
“都怨我,”桑乔说,“那么您还等什么,为什么不现在就做圣水,并且教我做呢?”
“住嘴,朋友,”唐吉诃德说,“我想教给你更大的秘诀,让你得到更多的利益。现在咱们先治伤。我这只耳朵疼得很厉害。”
桑乔从褡裢里拿出了纱布和药膏。可是,唐吉诃德一看到头盔破了,又走火入魔了。他一手按剑,仰望天空,说道:
“我要向万物的创造者和四大《福音》巨著发誓,在向那个对我无礼的家伙报仇之前,我要过曼图亚侯爵那样的生活。他为了给他的侄子巴尔多维诺斯报仇,食不近桌,眠不近妻,还有其它一些情况,我想不起来了,不过我都发誓要一一照做。”
桑乔闻言说道:“您看,唐吉诃德大人,如果那个骑士按照您的吩咐去拜见了托博索的杜尔西尼亚夫人,他的事也就算完了。只要他不再做别的坏事,就不该再受惩罚。”
“你说得千真万确,”唐吉诃德说,“我取消要向他报仇的盟誓。不过我还要发誓,在从某个骑士那里抢到一个与此头盔一模一样的头盔之前,我还要过我刚才说的那种生活。桑乔,你不要以为我只是心血来潮,我是在效仿先人。我的头盔和曼布里诺的头盛完全一样,萨克里潘特为此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种誓言您还是让魔鬼去说吧,我的大人!”桑乔说,“这样既伤身体又伤神。不信,您现在就告诉我,假如我们很多天都碰不到一个身披甲胄、头戴头盔的人怎么办?您难道真的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而给自己找种种麻烦?您看看,这路上根本没有披甲胄的人,全是些脚夫车夫。他们不仅不戴头盔,也许一辈子都没听说过头盔呢。”
“你错了,”唐吉诃德说,“用不了两个小时,咱们在这个路口就可以看到,披挂甲胄的人比去阿尔布拉卡追求安吉丽嘉的人还多。”
“好吧,但愿如此,”桑乔说,“求上帝让我们走运。现在应该出大代价赢得这个岛屿,然后我就是死也闭眼了。”
(选自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堂吉诃德看似很有经验,但这些经验不是直接经验,而是从骑士小说里看来的学来的,这是小说滑稽效果产生的重要路径。
B.堂吉诃德自信能攻善守,巧制强敌,既以自己读过的骑士小说中的人物为榜样,又自诩能比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更加出色。
C.桑乔听说堂吉诃德能自做有神效的圣水,就希望堂古诃德把配方给他,满足他对体面生活的追求,可见他是见利忘义之人。
D.堂吉诃德是滑稽的,他对骑士小说所写内容深信不疑,并将其作为人生信条,但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能为目标高标准要求自己。
8.理想中的“小岛”在桑乔精神世界中占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品主要靠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道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审配二子为操所禽,绍将孟岱言于绍曰:“配在位专政,族大兵强,且二子在南,必怀反计。”郭图、辛评亦以为然。绍遵以岱为监军,代配守邺。护军逢纪素与配不睦绍以问之纪曰配天性烈直每慕古人之节必不以二子在南为不义也愿公勿疑绍曰君不恶之邪纪曰先所争者私情也今所陈者国事也绍曰:“善。”乃不废配,配由是更与纪亲。初,绍有三子,谭、熙、尚。绍后妻刘氏爱尚,数称于绍,绍欲以为后,而未显言之。乃以谭继兄后,出为青州刺史。沮授谏曰:“谭长子,当为嗣,而斥使居外,祸其始此矣。”绍曰:“吾欲令诸子各据一州,以视其能。”于是以中子熙为幽州刺史。逢纪、审配素为谭所疾,辛评、郭图皆附于谭而与配、纪有隙。及绍薨,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逐矫绍遗命,奉尚为嗣。谭至,不得立,自称车骑将军,屯黎阳。尚少与之兵,而使逢纪随之。谭求益兵,审配等又议不与。谭怒,杀逢纪。夏四月,操追至邺,收其麦,诸将欲乘胜遂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谭谓尚曰:“我铠甲不精,故前为曹操所败。今操军退,人怀归志,及其未济,出兵掩之,可令大溃,此策不可失也。”尚疑之,既不益兵,又不易甲。谭大怒,遂引兵攻尚,战于门外。谭败,引兵还南皮。秋八月,真尚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婴城固守。尚围之急,谭遣辛评弟毗诣曹操请教。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护军逢纪素与配不睦/绍以问之/纪曰/配天性烈直每慕/古人之节/必不以二子在南为不义也/愿公勿疑/绍曰/君不恶之邪/纪曰/先所争者私情也/今所陈者国事也/
B.护军逢纪素与配不睦/绍以问之/纪曰/配天性烈直每慕/古人之节/必不以二子在南为不义也/愿公勿疑绍/曰/君不恶之邪/纪曰/先所争者私情也/今所陈者国事也/
C.护军逢纪素与配不睦/绍以问之/纪曰/配天性烈直/每慕古人之节/必不以二子在南为不义也/愿公勿疑绍/曰/君不恶之邪/纪曰/先所争者私情也/今所陈者国事也/
D.护军逢纪素与配不睦/绍以问之/纪曰/配天性烈直/每慕古人之节/必不以二子在南为不义也/愿公勿疑/绍曰/君不恶之邪/纪曰/先所争者私情也/今所陈者国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是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就谁是继承人的问题上沮授与逢纪、审配有重大分歧。
B.州是相当于现在地市级行政区域,袁谭、袁熙、袁尚各据一州,为最高军政长官。
C.薨一般指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死有多种说法,因等级不同而异。
D.党与即同党的人,而古有“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之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配的两个儿子被曹操擒获,这成为某些人物打压他的理由,护军逢纪与审配私人关系并不好,但是从国事高度出发为他正名,从而打消袁绍的顾虑。
B.在确立继承人问题上,袁绍集团存在巨大风险,袁绍在长子袁谭、小儿子袁尚之间,难以选择,而其他所谓的“臣子”又选边站,支持同党,而打压对方。
C.郭嘉对袁绍内部将会有变看得很清楚,因此主张等待时机,再采取适宜的对策平定袁绍势力;后来形势发展迅捷,荀攸主张不可错失战机,曹操采纳。
D.在攻打刘表的这一战略选择上,曹操内部意见相对集中统一,而且他们所凭依的理由完全相同,那就是刘表相对更强大,所以先消灭真正对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配在位专政,族大兵强,且二子在南,必怀反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火山①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岛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②。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释】①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横亘于吐鲁番盆地的北部,西起吐鲁番,东至鄯善县境内,全长160公里,火焰山主要为红砂岩构成,在夏季炎热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砂岩熠熠发光,犹如阵阵烈焰升腾,故名火焰山。②戍;戍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以火山开头,大笔勾勒,写五月的火焰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其上的火云浓厚,寄寓诗人的惊异之情。
B.三、四句紧承并重提“火云”,以“满山凝未开”正面状写火云之厚实,又借“飞鸟”的表现进行侧面烘托。
C.九、十句暗点诗题“送别”,收束前八句,使得对火山云的描写实际成了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
D.通过对火山、火云的描写,表现出塞外边疆的荒寒,寄寓诗人别时的感伤和凄冷,孤云独马更强化这层意蕴的表达。
15.简要赏析“吞”“半”二字的表现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作者以落霞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3)在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可谓语淡而情浓,寄寓着词人物是人非的深沉悲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德国古典学家穆启乐和瓦尔特·谢德尔联袂撰文,号召中国学者开展古代中国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比较研究。他们____________地写道:“我们谨以此文论证,在对古代文献和历史的研究中,跨文化的比较视角异常重要。但目前,它还没有得到其应得的重视。而在比较研究中,中国学者处于____________的地位,他们可以更容易地利用和发展这一视角并从中受益。”中国史和世界史形成截然分开、沟通较少的两个学科,研究者视野变得日益狭窄,更多地倾向于对自己领域内的细小问题____________。
诚如穆启乐和谢德尔所说,中国学者依托中国古代文明的知识,能够就世界文明中的许多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作出独特的学术贡献。实际上,我国学者已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___________的成果。林志纯、刘家和均躬行并提倡中西古典文明比较研究,前者著《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1997年),后者著《古代中国与世界》(1995年),成为国内中西古典文明研究的开拓之作。(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门见山 得天独厚 穷根究底 令人瞩目
B.开宗明义 得天独厚 精耕细作 令人瞩目
C.开宗明义 得陇望蜀 穷根究底 令人咂舌
D.开门见山 得陇望蜀 精耕细作 令人咂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不过当时囿于语言和交流条件的限制,这些前辈学者未能和西方学者就比较研究展开交流
B.但是当时囿于语言和交流条件的限制,西方学者未能发现中国学者在比较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C.这些前辈学者未能和西方学者就比较研究展开交流,或许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语言和交流条件的限制
D.这些前辈学者未能和西方学者就比较研究展开交流,是外国学者不了解中国比较研究情况的原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林志纯、刘家和均提倡并躬行中西古典文明比较研究,前者著《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1997年),后者著《古代中国与世界》(1995年),成为国内中西古典文明研究的开拓之作。
B.林志纯、刘家和均提倡并躬行中西古典文明比较研究,前者著《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1997年),后者著《古代中国与世界》(1995年),这些著作成为国内中西古典文明研究的开拓之作。
C.林志纯、刘家和均躬行并提倡中西古典文明比较研究,前者著《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1997年)。后者著《古代中国与世界》(1995年),这些著作成为国内中西古典文明研究的开拓之作。
D.林志纯、刘家和均躬行并提倡中西古典文明比较研究,前者著《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1997年),后者著《古代中国与世界》(1995年),成为国内中西古典文明研究的开拓之作之一。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遇到不顺、失利,君子①,自己不可能完全没有缺失、失误,大意失荆州、昏招出洋相,然后总结经验教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屡败屡战,步步提高,争取改进。
而如果是小人呢?好事坏事,②,是他人,是一切借助权势幸运关系学,是人为地拔高自身,是紧跟贵人以求援手。小人本人没有一技之长,不学无术,手里不出活儿,还要伸手讨要,因人成事,厚颜少耻,磨磨唧唧,不知自重。
“反求诸己”为什么是君子的特色呢?能担当、能自谦、能改过、能学习、能提高、能操作,不论做什么,靠自己的真人品、真本事、真奉献。即使在困难条件下乃至在逆境下,仍然坚持行有益有用之事,③,说有益有用之话,读有益有用之书。这当然是君子。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比较鉴别能使思维深刻,请用比较鉴别的方法简述上述文段内容,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寡交多亲,谓之知人。(《管子》)
②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荀子》)
③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增广贤文》)
④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⑤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墨子》)
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班委计划举行一次班会,话题是“择友与交友”。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C “胡须浓密”错。
2.D “每个层次除介绍其外貌特征外,还都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错。如第二个层次没有揭示。
3.B A项中的逻辑关系不成立,C项中的“皆流露出厌恶官场之情”于文无据,D项根据最后一段,“与其被贬漂泊、居无定所有着直接的关系”的是“东坡头戴东坡帽、手扶犁杖形象的出现”。
4.C “自然收回远高于之前投入的资本金”错,原文语句是“这些资金可能已经实现了增值”。
5.A “且效益好”错,无中生有,也不是合理推断。原文说“双棠公路不仅让村民的花木‘搭’上大货车运往全国各地”,其后环节多,损耗高,农户效益可能会下降。
6.(1)材料二从交通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道路建设才是畅通大循环的硬件,正应和了那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2)材料三从交通运输的软件来说,畅通国内大循环还受制于物流体系结构优化程度,目前我国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7.C “见利忘义”错。
8.(1)理想中的“小岛”是桑乔过上体面生活的凭依,成为其奋斗的精神动力;(2)理想中的“小岛”在桑乔精神世界中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只要有能让其过上体面生活的其他路径,他可以随时放弃对“小岛”的追求;(3)理想中的“小岛”成为桑乔的精神寄托,在他不相信堂吉诃德所说的话时,用来自我安慰。(6分)
9.(1)由野战(路遇之战)谈到代价,引出耳伤;(2)由耳伤的治疗引出万能的“圣水”以及桑乔对圣水的想象;(3)由治疗耳伤又转入头盔,引发二人关于为头盔而战的谈话。(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10.D “愿公勿疑”中疑的对象不是袁绍,而是审配。“配天性烈直/每慕古人之节”中“烈直”是形容词,作谓语;“每慕”是状谓结构,其后应该带宾语。
11.B 州在当时属于省级行政单位,直属朝廷,管理郡县。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两汉沿用。
12.D “他们所凭依的理由完全相同”错。其实,理由不同,有人是待时而动,也并非是先消灭刘表。
13.(1)审配位居高官,独揽大权,家族势力大,所属士兵精锐,而且他的两个儿子在曹操那里,一定会有谋反之心。(大2分,对“专政”“族”“反计”,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现在我们不如向南进攻荆州,等待时局变化,(等到)袁氏兄弟内讧发生后再进攻,就可以一举平定他们。(大意2分,对“向”“变”“定”,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审配的两个儿子被曹操捉住,袁绍部将孟岱对袁绍说:“审配位居高官,独揽大权,家族势力大,所属士兵精锐,而且他的两个儿子在曹操那里,一定会有谋反之心。”郭图、辛评也这样认为。袁绍于是让孟岱为监军,取代审配镇守邺城。护军逢纪一向和审配不和,袁绍问他审配的事,逢纪说:“审配天性刚烈正直,经常羡慕古人的气节,一定不会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在曹操军中就做不仁不义的事情,希望您不要怀疑他。”袁绍说:“你不是很讨厌他吗?”逢纪说:“以前和他发生争执,是个人间的私事,现在所说的是国家大事。”袁绍说:“很好。”于是没有罢免审配,审配从此和逢纪关系亲密。当初,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袁绍的后妻刘氏偏爱袁尚,多次在袁绍面前称赞袁尚,袁绍想让袁尚作为继承人,但没有明说,就把袁谭过继给他哥哥,让他离开邺城去做青州刺史。沮授劝谏说:“袁谭是长子,应当作为继承人,而您却让他居住在外,祸患将从此开始了。”袁绍说:“我想让儿子们各自镇守一州,来考察他们的才能。”于是让他的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逢纪、审配一向被袁谭所忌恨,辛评和郭图都依附袁谭,和审配、逢纪不和。袁绍死后,众人因为袁谭是长子,准备拥立他为继承人。审配等人唯恐袁谭做了继承人后,辛评等人会谋害他们,就假说袁绍临终时让袁尚作为继承人。袁谭回邺城后,不能继位,便自称车骑将军,驻军黎阳。袁尚给他很少部队,却派逢纪跟随他,进行监视。袁谭要求增加部队,审配等人商议不给他增兵。袁谭大怒,杀死了逢纪。汉献帝建安八年夏季四月,曹操率军追击到邺城,收割了田野中的麦子,众将想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喜欢这两个儿子,不知道该让谁做继承人。现在他们二人的权力相等,各自有党羽辅佐,局势危急时就会联合起来,互相援助,局势缓和时则会产生二心,争权夺利。现在我们不如向南进攻荆州,等待时局变化,等到袁氏兄弟发生内讧后再进攻,就可以一举平定他们。”曹操说:“好!”五月,曹操返回许都。袁谭对袁尚说:“我军的铠甲不精良,所以先前被曹操打败了。现在曹操退兵,人人都归心似箭,在曹军还没有完全渡河的时候出兵袭击,可以使他们全军溃败,不要失去这个机会。”袁尚心存疑虑,既不给袁谭增兵,也不给他更换铠甲。袁谭大怒,于是率军攻击袁尚,在邺城外大战。袁谭失败,率军退回南皮。汉献帝建安八年秋季八月,袁尚亲自率军进攻袁谭,袁谭大败,逃奔到平原,坚守城池。袁尚包围平原,猛烈攻击,袁谭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到曹操那里去求援。辛毗到西平后拜见曹操,向他转达了袁谭的意思。曹操的部将多数人认为刘表强大,应该先平定他,袁谭、袁尚不值得忧虑。荀攸说:“现在他们兄弟不和,势不两立。趁他们争斗时去各个击破,天下就可以安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
14.D 该项中的“寄寓诗人别时的感伤和凄冷,孤云独马更强化这层意蕴的表达”错误。该诗的情感基调是临别不伤,通过歌咏塞外特有的奇丽不凡的景色为对方壮行。
15.(1)“吞”字,赋予“火云”以生命力,表现出火云逐渐掩映铁关之树和交河戍楼的(动态)过程;(2)“半”字准确地写出了火云掩映铁关之树和交河戍楼(的静态),让铁关之树和交河戍楼呈现出一半清晰可见,一半模糊难识的奇异之美;(3)“吞”和“半”字,既有静态的描摹,又有动态的刻画,既有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展开,描绘了奇异壮丽的景象,营造了气势磅礴的意境。
16.(1)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B 18.A 19.B
20.①会先想到自己的责任 ②他想到的是背景 ③做有益有用之人(意思对即可)
21.在困难时,君子想的是自己,能实事求是,总结经验教训,修正错误,坚守初心使命;而小人想的是外界,谋求攀援依附,习惯因人成事。
四、写作(60分)
22.【命题背景】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交志同道合、真诚、正直、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并与这样的朋友融洽相处,才能在学习和做人等方面彼此促进。“择友与交友”是人生中的重要话题,我国古代典籍对此多有智慧的论述。因此,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写作本话题,既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也有益于学生从传统典籍中汲取人生智慧。
【审题提示】
本题以班会发言为命题情景,属于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从六则名句中选取两三则来确定立意,写作空间更大,更易激发考生的个性思维。
分析材料,我们需要分别确定六则名句的含意。①“寡交多亲,谓之知人”是说交的朋友不多,但都是亲密的知心朋友,这才是善于了解别人。②“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是说观察人的外表,不如探究人的思想;探究人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③“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是说交朋友须找学识本领胜过自己的人,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交往不如不交往。④“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说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⑤“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是说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别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据此,可概括材料论及“择友与交友”的要点:①注重朋友的质量;②重视朋友的思想和为人处事的方法;③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④不轻易承诺;⑤不交重利、多变、识浅、愚昧的朋友;⑥正直、诚信、识广的朋友有益,谄媚逢迎、表里不一、花言巧语的朋友有害。从中选取两到三则,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比如,选⑤⑥,可写如何确定益友;选①③,可写交友要重质量;选②④,可写鉴别朋友品质的方法等。
【评分细则】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注意:
1.发展等级为四项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事项】
1.未写作文题目扣2分;
2.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3.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
4.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
5.未完作文:
(1)主体已写出,无结尾,仍按基础等级评分,不影响发展等级评分;
(2)主体未写出,或300字以内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包括10分,直接记在内容栏里,其它为0分;
6.文不对题的作文:凡是与材料的内容、含意无任何联系的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直接记在内容栏里;
7.套作、抄袭的作文:
(1)套作:无自己的构思立意,仅对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或对已有文章进行简单改写的凡套作作文基础等级在三等及以下适当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抄袭:须提供抄袭的文章或提供线索,经确认后,此类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8.关于有严重问题的作文:
(1)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
(2)答卷雷同;
(3)前后笔迹不一致;
(4)有特殊标记的,泄露个人信息的。
此类答卷由题组长提交阅卷学科领导组审核处理。